第2课时 社戏 教案设计(部编版)

发布时间:2023-05-29 03:07:36


2课时社戏


1、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感知淳朴、和睦、善良的民风民俗。2、把握小说的主旨,体会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

一、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那么,鲁迅先生想通过《社戏》这篇小说,表现怎样的思想内容呢?二、学法指导1、知人论世
阅读文学作品时把握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2、人物分析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小说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要先划出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语句,然后再结合全文的内容和背景环境,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三、写作背景
《社戏》是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当时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社会黑暗,农民痛苦,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鲁迅一直在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
四、人物分析
1


1、阅读本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请根据他们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2、讨论、回答、明确:以双喜为例:
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表现双喜考虑周到。
5)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6)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7)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小结:
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当然领袖。
其他人物:
六一公公:宽厚、淳朴、热情、好客桂生:机灵勤快阿发:憨厚无私3、小说人物的共同特征
质朴、纯真、善良、友好——可爱五、主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于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体贴照顾,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在这里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活而言,这种生活无疑是新鲜有趣、有魅力的。
2、我们知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那么《社戏》这篇小说通过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景,想要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社戏》这篇课文中,作者描画了一副美丽动人的平桥村生活图景,这里有美好的景,美好的事,美好的人,表现了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3、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有什么社会意义?
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作者发表小说《社戏》,借心中保留的那块净土——平桥村,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第2课时 社戏 教案设计(部编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