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学前儿童游戏论

发布时间:

离线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感觉运动游戏
答: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
2.游戏期现象
答:游戏期现象是指人与动物都游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游戏,只有动物
演化到高级阶段,才出现“游戏期”这种特殊的现象。动物游戏的数量与复杂性随动物演化阶段阶梯的上升而提高。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就越依赖于学习而不是依赖于与生俱来的本能,动物的游戏期就越长。

3.前练习说
答:前练习说又称前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他认为在童年时期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的最好的预备。
4.游戏的个体因素:答:游戏的个体因素是指影响儿童游戏主体因素,包括儿童的性别,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它是儿童的游戏具有个性特征。5.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创设
答: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创设是指为学前儿童的游戏创设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氛围,环境创设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将教育目的体现在环境中的过程,以发挥环境的潜在影响作用,以间接方式引导儿童的游戏活动。二、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
错误: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该学派的游戏理论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在20世纪4060年代的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该学派的游戏理论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

作用。
2.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结构包括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想、以人代人和情景转变。错误: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结构包括角色的扮演即以人代人、对物品的假想即以物代物、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即情景转变和内部规则。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松弛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A.儿童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容易产生疲劳B.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C.儿童的剩余精力必须找到消耗的出路D.儿童的疲劳需要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E.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2.学前儿童规则游戏的结构是什么?答:A.游戏的任务B.游戏的构思C.游戏的规则D.游戏的情景
3.如何指导学前儿童的角色游戏?
答: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3对角色游游戏进行评议
4.福禄倍尔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福禄贝尔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他是第一位阐扬游戏功能及价值的人,福禄贝尔把游戏的
教育价值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在他看来,“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他看到游戏是儿童内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是发展儿童自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的一种活动方式,因而强调成人要允许幼儿自由地、尽情地游戏,不可以随意干涉和破坏。同时他要求成人要关注和指导幼儿的游戏,他说幼儿时期的游戏并非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它有高度的严肃性和深刻意义。他恳切地呼吁“母亲啊,培养和哺育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护和关心儿童的游戏吧!”幼儿园应当通过游戏的培育来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

5.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有哪些主要观点?
答: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个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如何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现场指导。
答: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活动属于人类依靠期的体育活动。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们进行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形式、分组和时间等方面,也就要求有与青少年不同的独特的安排。
(l)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看,应以假设活动为主要内容,通常应是实际生活中有意义的模拟活动。这对于大人们看来是可笑的,但却非常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活动中应突出“游戏”成分,强调情境性。如“一群小鸭过河”,让儿童排成一队,两手学着游泳的姿势淌过“河”去。在运动技能方面,要求儿童逐步把握走、跑、投掷、排队、按口令做动作、听音乐节奏做一些模拟动作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对于较大一些(5-6岁)的儿童,要重视其向独立性、集体性和较长时间的活动过渡。
(2)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形式看,应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全组(班)所有儿童都参加同一活动,并分别分配各种不同的角色,因为学前儿童最感爱好的是游戏中有趣的角色分配。如在“开火车”游戏中,有人当指挥(举旗),有人当司机(领头),有人当乘客,沿着划好的曲线前进。
2.结合实例论述学前儿童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
答: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幼儿的运动技能、认知水平、语言能力日益提高,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呈现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游戏类型日益齐全,并且以象征性游戏为主导
幼儿的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富于想象、乐于交往、敢于探索。于是,在幼儿期,各种类型的游戏都开始形成或进一步得到发展。其中,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形式的象征性游戏构成了整个幼儿期的主要游戏类型。
(二)游戏的象征功能不断丰富、完善幼儿初期,儿童在游戏中的象征性活动主要采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选择实物在外形、功用上十分相似的替代品,并且游戏缺乏目的性,主题

和内容极不稳定,随外界刺激或情境变化而经常变化。进入幼儿中期后,幼儿开始逐渐脱离专用替代物,进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替代物。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以物代物,而且能够以物代人、以人代人。于是,幼儿游戏的象征性功能明显增强。同时,游戏的目的和预测性也随之增强。
(三)游戏的社会性成分日益多样化角色游戏在幼儿期发展相当迅速。游戏过程中,幼儿从主要反映人类的实物活动发展到要求自己的行动尽量符合所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履行角色应有的职责,并以扮演的角色自居,出现了角色意识。角色意识出现之后,相继产生了相关的角色关系。如有了“孩子”就会出现“妈妈”,有了“病人”就会出现“医生”。小班幼儿往往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全然不会顾及其他角色,因而,游戏过程中常常出现脱节甚至相互争吵。进入中班后,幼儿开始学会合作并且能够反映角色之间的关系。他们用语言共同协商,确定游戏的主题、内容、规则。在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常常出现一个主要角色并和几个有关的社会性角色建立联系。例如,医生不仅和生病的孩子有联系,而且要和孩子的爸爸、妈妈有联系。游戏的情节也从简单的动作发展到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职责、相应的行为规则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开始表现具有人类活动的社会意义的游戏。

东北师大——学前儿童游戏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