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作者简介.doc

发布时间:2022-11-10 17:56:14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文学家,史学家。陕州夏县(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1085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
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祖宗之法"与宰相王安石是政敌。

《劝学》作者简介.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