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社科文

发布时间:

……………………………………………………………最新资料推…………………………………………………
社科类
一、考点提示
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考纲明确规定“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筛选信息”
所谓“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在论述类文章中,主要指的是:理解指代性的词和短语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理解非指代性的词和短语在文中的特定的表达意义,主要是概念的内涵义、概括义。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可能不理解某一部分内容,甚至难以理解全篇文章。 所谓“筛选信息”,是指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所谓“整合信息”,是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加以概括。论述类文章的重要信息主要是作者的观点。如果是辨析驳斥类的文章,还有对方的或其他人的不同观点。


二、考查形式
课表卷以客观题为主,有的省市的考卷也设置主观题。
这类试题的选项多数是对较大文字区间内容的转述,或对相同、不同信息的归纳、对比。

三、高分策略

(一)要树立5个意识
1.要树立题型意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的必考试题,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等考查方式。树立题型意识可以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可以少走弯路。
2.要树立语境意识。试题中虽然大都是选择题,但是,对于每个选项正误的辨析,仍然需要语境意识,把选项还原到文本中,联系语境,确定其正误。切不可离开语境凭想当然。
3.要树立概念意识。基于文本特点,对于概念的考查便成了重中之重。对此,在正是做题前的整体把握的过程中就要有所关注,未雨绸
……………………………………………………………最新资料推…………………………………………………
缪。
4.要树立逻辑意识。论述类文章的特点就是逻辑性强,这就决定了试题的要对此进行重点考查。因此,在选项中,要特别关注诸如“大约”“将要”“可能”“已经”等限定性副词以及关联词语的使用。[教网] 5.要树立联系意识。整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试题所设计的诸多选项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有机整体分析或判断。因此,这就必然会使它们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借助于这一联系,采用求异法选出答案。


一般情下科技明文选择题错误项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无中生有 是指选择题中的错误选项往往依据分辨能力不强的部分考生的思路,故意加了些原文中有的容,以迷惑考生。其特点选项内容比原文容“多”了。如2007年科技文第4BB的表述是:美某些科对肠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解。索原文可知,原文“肠脑位于食管、胃、小肠与结肠内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复杂线路。”一句,明了位置,而明“功能”。“功能”一就是拟题人故意以迷惑考生的

⑵歪曲文意 是指错误选项往往依照理解能力不强的考生的理解方式,故意造一些曲解文意的容以迷惑考生的方式,其特点是选项容“”了。如20083D就是。该项的表述是:增
……………………………………………………………最新资料推…………………………………………………
不是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究者最感的。而原文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是: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以外,在于提高些品的抗病毒能力。选项的表述是然曲解了原文容。 是指错误选项故意把事物的性、时态说错,或者把可能性成必然性,把假设说成事或者相反以迷惑干考生的方式。2008年科技文第3A基因作物的究已取得突破性的展,目前所有品都得到推广植。”原文的相关内容看,只是其中一部分品得到推广植。4偷换概 是指错误选项把文中的某重要念用另一个概偷换,以此迷惑考生。如2008年科技文第1B“能够产生抗除莠抗植物病毒等外基因的作物。其中“抗除莠、抗植物病毒”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抗除莠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5)强加因果 是指错误选项有因果系的成有因果系的,有的选项则把因果倒了。2009年科技文第2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境有原文看,“新害虫的出”和“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同于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危,二者是系而非因果系。6)弄错时态、模时态是比容易理解的:是"如此""将来如此"。模逻辑学上的一个概念,从这个角度选项往往是在"必然如此""可能如此"上做文章。如08年高考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作物的交之后的变种变种经给农业产带来问题"这个选项错误就在于""二字,原文只是""如此。

……………………………………………………………最新资料推…………………………………………………


一、选择题:涉及概念,判断,推理

二、命题内容及形式:
1、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3、下列说法支持或不支持××观点的一项 4、下列句子属于或不属于××的一项 5、对××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6、下列解说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三、解题方法:
1、如属于曲解文意方面,则用比较印证法(找准区域,仔细比对),重在判断。 使用此法需注意: 读题要特别仔细(“题枝”有的写为“题肢”或“题支” ‚题干与题枝比较 ƒ题枝与题枝比较 ④题枝与文本比较

2、如属于错误推导方面,则重在理解,用推理法。思考方向大体如下: ①或然还是必然 ②将然还是已然 ③个别还是一般 ④部分还是整体 ⑤是否强加因果 ⑥是否无中生有 ⑦是否张冠李戴

四、解题示例:
【高考原貌再现】
一、(2013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
,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
……………………………………………………………最新资料推…………………………………………………
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20世纪后期在陕西凤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解析:B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中“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错,原文是说“似凫而大”。偷换概念。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解析:A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最新资料推…………………………………………………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国教#育出#版网]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凤将带来“上天之命”

解析:B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错,原文对应信息在第四段是“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二、(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在整个殖民时期,不论是对欧洲殖民者,还是对被他们压迫的非洲奴隶及本土的印第安人来说,烈酒都是艰难岁月中的一种慰藉。
对于印第安人为什么如此喜欢烈酒,人们众说纷纭。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印第安人认为烈酒就像当地能让人产生幻觉的植物一样具有超自然能力,而饮用者只有让自己完全喝醉才能产生这种幻觉。一位17世纪的法国研究者在介绍印第安部落时说道:“他们非常喜欢酒精浓度高的饮品,但如果手边的饮品不足以让人一醉方休,他们往往不屑一饮。如果手边的酒不足以让一大群人全部喝醉,那么这些酒就给一小部分人喝,其他人则在一旁看着。印第安人有“要喝必醉”的习惯,,当看到欧洲人有时选择喝葡萄酒时,他们感到非常纳闷。
我们且不说印第安人到底为什么对烈酒如此着迷,单说欧洲人,他们着实充分利用了印第安人的这一习惯。在与印第安人进行土地和货物贸易时,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烈酒(如朗姆酒、白兰地等法国毛皮商人给加拿大提供了大量的白兰地,对此,一位法国的传教士大加批评:“罪恶的白兰地交易让这些地区的印第安人变得残忍、暴躁和逆来顺受,我们在深表愤慨的同时,更要阻止这种罪恶贸易,因为它会让人变得麻木和放荡。然而,当地的法国军队不但不阻止这种贸易,反而把保证白兰地的供应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因为这些酒一部分要卖给印第安人,另一部分要留着自己喝。
在墨西哥,自从西班牙人引进了蒸馏术后,麦斯卡尔酒得到了发展。它是墨西哥人和中美洲人的日常饮料,经当地的阿兹台克人发酵制作的一种酒精浓度较低的龙舌兰酒蒸馏而成。后来殖民者使阿兹台克人和其他的当地印第安人爱上了麦斯卡尔酒,并逐渐离不开这种高浓度烈酒。1786,墨西哥总督认为,既然印第安人如此喜欢烈酒,而这种喜好又能很好地帮助殖民者巩固统治,那么这种以酒治人的方法也完全可以用来对付北方阿帕奇人。他建议“这样,我们就能让他们有一种新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必须依靠我们。
在火器、枪炮、疾病、瘟疫和蒸馏饮品的帮助下,老牌帝国的殖民者成了新世界的统治者。烈酒帮助殖民者对成百万的人进行奴役和驱逐,帮助他们建立新国,并帮助他们侵略异国文化。今天,烈酒不再与奴役和剥削联系在一起,但它仍然被人所用:由于它长时间不变质,飞机上的乘客总喜欢在行李中放上一瓶免税的烈;另外,为了逃避消费税,消费者总是购买免征赋税的烈酒,这种行为不正是对朗
……………………………………………………………最新资料推…………………………………………………
姆酒经营者和威士忌爱好者传统的一种继承吗?
1.文章以“烈酒”为话题,先分析印第安人 的缘由,再叙述殖民者 的行为,最后指出烈酒在今天仍然被人所用的情况。(4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以根据题干的分,对文章进行层次分析,从而明确空处填写内容所依据的区域。根据第三段“我们且不说……,单说……”可知,前后各属不同层次,第一处空缺答题依据为第二段,可直接用第二段首句中“喜欢烈酒”四字作答,第二处空缺答题依据为第三、四,可根据文意概括出“以酒治人”四字作答。 参考答案:喜欢烈酒 以酒治人

2.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3( A.烈酒与印第安人 B.烈酒里的精神慰藉 C.酒瓶与异国文化 D.酒瓶里的殖民主义

解析: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章的标题,一要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二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中间两段,内容涉及“烈酒”与“殖民统治”,因此标题要涉及这两个关键词。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A.印第安人之所以对烈酒着迷,是因为它像某些能让人产生幻觉的植物一样具有超自然能力。
B.印第安人如果不能一醉方休就谦让旁观的饮酒现象,表明民族传统习俗中精华与糟粕并存。
C.法国传教士对“罪恶的白兰地交易”的批评,是源于法国的毛皮商和军队在加拿大的行为。
D.麦斯卡尔酒的发展和被利用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引进外国技术的时候,应警惕其负面影响。

解析:D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原文说“印第安人认为烈酒就像当地能让人产生幻觉的植物一样具有超自然能力”,选项少了“印第安人认为”,改变了语意。B,原文说“如果手边的饮品不足以让人一醉方休,他们往往不屑一饮”,“如果手边的酒不足以让一大群人全部喝醉,那么这些酒就给一小部分人,其他人则在一旁看着”。可见,该选项前半句的说法属曲解文意,选项后半句的说法则是无中生有。C,原文“对此,一位法国的传教士大加批评”中的“此”指前面的“法国毛皮商人给加拿大提供了大量的白兰地”,可见法国传教士的批评源于“毛皮商人”,与“军队”无关。


……………………………………………………………最新资料推…………………………………………………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到现在,人类已经处在“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秋季”才会来临。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 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
《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去排放温室气体。大量地消耗资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以保护有限的资源。
(摘编自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

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已经成为大多数环境学论著的观点,但是克罗宁博格对此并不认同。
B、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
C、全球变暖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这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D、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克罗宁博格并没有使用“人类的尺度”来衡
……………………………………………………………最新资料推…………………………………………………
量这一问题,所以他显得十分淡定。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克罗宁博格对地球的未来作出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从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
B、克罗宁博格认为,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从一个漫长的周期来观察温室效应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如此焦虑了。 C《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暖二者密切相关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为我们思考气候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D、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会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自然的“春天”降临之前的远古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广大区域都覆盖着冰层,因此人类的祖先当时并没有采取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
B、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克罗宁博格却改变了研究的视野: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
C、克罗宁博格采用一万年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地质学上的时间尺度都是以一万年为单位的。
D、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在冰期中生存下来,与今天我们试图解决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问题相比,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积极利用知识应对危机的表现。

【答案】
5B 6A 7B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
……………………………………………………………最新资料推…………………………………………………
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 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 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
……………………………………………………………最新资料推…………………………………………………
“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答案】
1B 2D 3C

五、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号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他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好繁殖,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在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回落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任何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3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
……………………………………………………………最新资料推…………………………………………………
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料”,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直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14、根据文意,下列说话不能支持“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3分)
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骨骼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堪比碳纤维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昆虫最初驾驭“风帆”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化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的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可以使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燃料”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经济性” E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

16、根据本文和下列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翱翔有哪些不同点。5分) 《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天,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是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答案】
143分)C 154分)B D 165分)
①苍蝇飞行时必须高速扇动翅膀,鹏鸟翱翔时可以不扇动翅膀。
②苍蝇飞行时借助自身扑翼产生的升力,鹏鸟翱翔时借助外界的上升气流。 ③苍蝇飞行时可做出急转弯的动作,鹏鸟翱翔时无法做到。 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
……………………………………………………………最新资料推…………………………………………………
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身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6、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 D“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苦、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B“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C、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和“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 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

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微博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为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
C、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入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
……………………………………………………………最新资料推…………………………………………………
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 D“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答案】
6C 7B 8D

高中语文社科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