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3-04-15 20:22:42

课题 古诗三首·蝉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1 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学习
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目标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 1.识记作家作品; 2.理解诗句的含义; 3.了解蝉的形象;
4.了解文章主旨以及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1.【作家作品】
虞世南(558663), 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伯施,余姚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
令,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虞世南幼时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
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 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代表作有《出塞》、《蝉》等。
2.【写作背景】 古人常以蝉居高饮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借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并称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1.解释下列字词。 1)清露:纯净的露水。
2)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3)藉:凭借。
2.填空。 1)《蝉》的作者是 2)《蝉》借蝉抒怀的诗句是 (虞世南 诗人、书法家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说出诗的大意:
蝉儿我垂下触须,啜饮着清醇的露水,从挺拔而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发出清脆的长鸣。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出很远,江是不借助秋风的吹送。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托物寓意的咏物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
1.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有何象征意义?
(ruí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2.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文中的“蝉”带有什么
样的喻意?
答: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
3.赏析“垂緌饮清露”的。
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在一般人心目中,“贵”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但作者笔下,“贵”和“清”却统一起来,笔意极为巧妙。
4.赏析“流响出疏桐”一句。
这一句诗写蝉的鸣叫声,写蝉声之远传。用“流响”一词写接连不断的蝉鸣声,非常形象。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

蝉导学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