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发布时间:2023-04-15 20:26:50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如何产生的,教学此文,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来寻这个根。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欢迎借鉴! 这个根,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在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一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来讲,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却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些话,不

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更是用来勉人的,劝勉谁?滕子京呀! 找到了这个根,我们就能理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不仅仅是为了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更是为了借此文对老朋友做一劝勉。何劝呢?又不能直来直去,故要写得隐秘些。以什么为托辞呢?当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在范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像那些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见刘勰《文心雕龙》)故有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有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之感。一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因为,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文撰于邓州,作者并未到过岳阳楼。 附:《岳阳楼记》赏析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