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历史学科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8-18 07:22:27

谈中学历史学科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作者:王黑铁
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8年第11

        初中历史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史实研究与史观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承担立德树人的社会教育功能。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家国情怀,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历史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试以教育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为例,谈谈中学历史学科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一、在民族情感中行走,渗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作为一项核心素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歷史使命感。家国情怀既是个人的情怀,也是民族的情怀。在我们这个时代,这种情怀又与伟大的中国梦密不可分。家国情怀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家国情怀的最新表现形式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因为这个梦想既是国家梦、民族梦,又是人民的梦、个人的梦。历史是文化的载体,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与传承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和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精神纽带和心理归宿。

        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怀揣民族情感,渗透家国情怀。

        本课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日益密切的交往两个方面来阐述海峡两岸交往中的重要史实。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绝佳素材和机会,但是对初中生而言还是略显遥远和抽象。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灌输和说教,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敷衍和逆反。

        笔者教授本课时,利用时事乡土材料——“92岁台湾老兵赵东发苏州寻亲的故事,串联课堂教学,可谓匠心独运。这则故事就发生在2018年春节的苏州,就在眼下,就在身边。宏观地看,这么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营造逼真的教学情境;微观地看,赵东发的事迹跟本课教学内容吻合,几乎就是解放战争以来海峡两岸交往的一个缩影;再者,这么做还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其他方面的核心素养。总之,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利于家国情怀的培养。要知道,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是超越时空的,不分大陆与台湾,不分现在与过去,是全球华人的共同情感和情怀。

谈中学历史学科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