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生物复习资料全

发布时间:

. .

人体物质的运输
(一)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血液的成分:血浆和血细胞。 血液静置后分成三层:
1)血浆:最上层是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半透明的。 大部分是水(90%、蛋白质和被吸收的物质及废物。 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2)血细胞
红细胞:处于最底层,不透明。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的血红蛋白,它使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为运输O2的主要工具,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分离。
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起处于中层呈白色。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且数量少。 功能:能抵抗病菌的侵入,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淋巴细胞还与机体的抗传染病功能有关。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功能:有加速血液凝固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人体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则负担血细胞再生的任务。
正常的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含量基本稳定,但是当人体某部位有炎症时,体的白细胞计数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就会超过正常值,而其他细胞变化不大。如果病人贫血,那么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数值都会下降。因此,医生会参考病人血液常规检查情况进行诊断。
总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具有输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和代废物,还能起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对体温调节也有重要的作用。
思考: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做“流动的组织”。 (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不断分支。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极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管径较细,一般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有 . . .


. .

的大静脉管腔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思考:在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刺入的是什么血管?
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流动。血管由于血液比较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针刺入的是静脉。多数静脉分布得比较浅、管壁比较薄、弹性较强,这些都有利于针的刺入。静脉中血液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 (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形态结构
心脏分4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左右心房可以容纳回到心脏的血液。左右心室负责接收由心房流出的血液,并将血液泵至动脉血管。
a)比较心房和心室的肌肉那个厚? 心室
b)比较左右心室的肌肉壁哪个比较厚? 左心室 2、心脏的工作
当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左、右心室舒时,便会将心房的血液压入心室,而心室和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当左、右心室同时收缩,左、右心房舒时,左心室便会把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右心室将血液压入肺动脉送进肺部,心房和心室间的瓣膜(房室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到心房。
当心脏收缩时,所产生的压力会使动脉的血管壁稍稍膨胀,以使血液能顺利通过。这种暂时性的扩,使血液象波浪一样向前流动。我们可以在身体的浅表的大动脉如手腕上方的桡动脉处感觉这种波动,我们把这种波动称为脉搏。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会对血管壁造成压力,这种压力称为血压。动脉血管较厚且富有弹性,因此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血压可以显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3、心脏的功能
心脏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能够保证血流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思考: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左心室与右心室有什么不同?试解释原因。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 . .


. .

(四)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1、血液循环
血液不断的被心脏压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最后又流回心脏去。心脏收缩时的压力与各瓣膜的作用,使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
概念: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血液按照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整个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含冠状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全身各部的动脉(心肌小动脉)→毛细血管网(心肌毛细血管网)→全身各部的静脉(心肌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冠状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中左心室射出的是动脉血,流经全身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中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是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肺泡中的氧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的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2、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五)输血与血型 1ABO血型
可接受的血 AO BO ABABO O 可输给的血 AAB BAB AB ABABO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类型,这就是ABO血型。 2、同型输血
. . .


. .

输血关系表
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参照上表输入少量的血;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3、血量和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但是,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思考: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该分别给他们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所以应当输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如果这种患者不存在营养不良症状,则可以进行成分输血──只输红细胞。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和组织液,所以应该输入血浆。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缺少的只是血小板,所以应该进行成分输血──只输血小板。

人体废物的排出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肾:产生尿液。
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的外形和位置
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有100万以上个肾单位。 3、肾的部结构和功能

思考: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肾的颜色为紫红色,推测肾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尿的形成
. . .


. .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而肾小体又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1)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2)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思考:
1)尿液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减少。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 2)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肾小管的作用是什么?
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
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2、尿的排出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思考: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经过哪些结构才能随尿液排出体外?
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依次经过的结构是:肝脏的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肾小囊、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思考:眼球的晶状体、瞳孔、脉络膜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2、视觉的形成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 . . .


. .

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二)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1、近视眼的概念
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2、形成近视眼的原因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的主要因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负担过重、采光条件差和课桌椅不合适等,都是形成近视的重要环境因素。 (三)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1、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形成
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刺激了耳蜗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四)导致耳聋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1、导致耳聋的因素
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出血,使人失去听觉。 2、预防措施
除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开口,使咽鼓管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五)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 . .


. .

④神经元的功能: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2、脑和脑神经
1)脑的组成:大脑、间脑、脑干、小脑。 ②间脑:位于大脑和脑干之间。
③脑干:位于间脑和脊髓之间。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
延髓:是重要的生命中枢,含有调节心率、呼吸和血压的基本中枢。此外,还含有呕吐、咳嗽、喷嚏和吞咽等反射的中枢。
④小脑:位于大脑后面,脑干的背侧。由灰质和白质构成。主要调节身体的随意运动,维持和调节姿势,维持身体平衡。
2)脑神经:由脑发出,共有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面部。 3、脊髓和脊神经
1)脊髓的结构

2)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共31对。

(六)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和外界环境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两者的关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能大大提高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
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迅速前伸。这种反射很小的孩子就有,是生来就有的。
2)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
膝跳反射来不及思考,有关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不受大脑的控制。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①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体,专门感受机体、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也就是感觉神经末梢所在的部分。如眼、鼻等。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或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 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生命活动越复杂,参与的中枢围越广。例如,呼吸中枢分布在延髓、脑桥、下丘 . . .


. .

脑,以至大脑皮质等部位。
②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③脊髓支配的反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大脑的调节和控制。
例如,膝跳反射中,小腿的抬起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若测试者事先提醒被试者注意,则小腿不会抬起。说明人能有意识地控制伸小腿的反应。 1、常见的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主要是合成和分泌一类“促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垂体:主要合成和分泌一类“促激素”,作用于相关腺体。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人体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甲状腺激素
①作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对骨和脑的发育非常重要;促使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促进代;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②分泌异常: 2)生长激素
①作用:促进物质代和生长发育,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髓的生长。 ②分泌异常: 3)胰岛素
①作用:降低血糖浓度。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
②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浓度持续高于160mg/dL,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 (八)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1、体大多数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2、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总之,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调节。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

第二节 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 . . .


. .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人体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

受精过程中,众多的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最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数是:1 女孩的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比男孩早,在8.5-9.5岁,男孩在10.5-11.5 二、生殖过程

1、在输卵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膜。胚泡发育成胚胎。胚胎经过5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经过38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新生儿诞生。

2、胎儿生活在子宫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废物从胎盘经母体排出。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母体 胎盘 胎儿。 第三节 青春期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出现遗精。女生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独立性) 2.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封闭性)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依赖性)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二、1、要提供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备用能源物质是脂肪。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
7* 2、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3、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4、奶、蛋、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在青春期需要消耗很过的蛋白质。 三、水和无机盐

1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 . .


. .



四、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都很少。但其他营养物质不能代替它。 种类 功能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代和神经
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 牛肉、肾、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C 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 理作用 坏血病 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操肝脏、鸡蛋、+741561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人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化腺: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少量水和酒精

消化道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肛门: 排出粪便。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智力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3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位于消化道外。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位于消化道外。肝脏 消化腺 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位于消化道外。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位于消化道。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位于消化道。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食物在消化道经过消化,最终分角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胃: . . .


. .

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 腔) 酶(胃液、胰液、肠液) 氨基酸


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 脂肪 脂肪微 甘油+脂肪酸

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小肠的长度(很长)和壁结构(皱襞、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特点相适应的。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合理营养 平衡膳食宝塔:5 最高是油类,2层是奶类,3层是肉类,4层是蔬菜水果类,最下面是谷类,从上往下依次递增

也就是:油类——奶类——肉类——蔬菜水果类——谷类 1、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2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二、注意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的概念)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 . .


初一下册生物复习资料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