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11-10 22:51:01

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这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备课堂上交流。

2.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教学设想

学习诗歌,必须把握诗歌的特点。诗歌讲究形象思维,即用具体的事物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强调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我国古代诗歌一般讲究借景抒情,情景相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形象生动,表意含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声律和节奏等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特征。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讲一讲这些知识。


学习诗歌,应从整体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宜做过细地分析,以免破坏诗歌的完整特点。对于重点的名篇佳句,可重点研读与赏析,领悟其精妙。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文章合为时而著,让学生适当地了解一些背景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


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导入

这是一首赠诗,谁赠送给什么人?在怎样的场合下赠送的?你能想象并复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解读诗歌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1 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么用意?

5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6诗中表现诗人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语句是哪一句?

明确:1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

2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抒情诗、赠答诗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堂背诵 《赤壁》

(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赤壁向来是英雄云集,风云际会之所。 (朗读

1、指名朗读


2、纠错再读

3、全班齐读

(思考探究:教师导学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经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观点不同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朗读 阅读理解

思考并提示: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5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6东风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 还可指建功立业的种种条件.

(、背诵 课堂抽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 (导入

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机,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脱逃。后继续转战抗敌,以图兴复,然兵败被俘。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写于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
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诗以明志节。张弘范见诗,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零丁本义孤独、孑孓,做为失败者的文天祥在过这零丁洋之时难免心情抑郁愤懑,但我们在他的诗歌中找不到落魄者的哀鸣,失意中的悲叹,相反的我们看到的是,坚强者的斩钉截铁的信念。

(、朗读

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明确: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一语双关.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背诵

五分钟当堂成诵,抽查

《水调歌头》

( 导入

自古月宫的飘渺、美丽就引无数诗人折腰,苏轼也在亦真亦幻中引身飞月。前人述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们一起来开这一首千古妙词。



( 朗读

1 学生试读

2 老师示读

3 学生再朗读

4 课文注音

(解题。

1、课堂提问

宫阙(què 绮户(qǐ婵娟(chán

1、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

2、词牌名和序言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主题?

明确1、词牌名是同一类型或主题的词的固定的名称,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2、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缘由团圆。 (品读

师生共同讲读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这两句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句。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几句话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情怀?此事古难全反映出作者怎样的胸怀?

4词最后作者向世人表达了美好祝愿,你还能举出两组表达亲朋之间美好祝愿的古诗名句?

(教师总结

2 词人通过是回天上还是在人间的犹豫表达出出世还是入世的心理矛盾,同时也用天上、人间 暗指 朝廷、地方,以高处之寒隐喻自己受党争迫害的政治遭遇,虽有寂寞、惆怅之感,却最终以对生活的热爱排遣了忧郁,对月起舞,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怀。


3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以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恨亲人难聚、恨命运多乖,揭示了人生哲理,表达乐观豁达的胸怀.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以其高度的智慧吟唱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旷达、乐观的对待不幸,发出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背诵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导入

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旅途中所写的。潼关自古兵家必争,张养浩以锐利的眼光看穿这纷纭的历史争斗的本质,极大地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

(思考并提示: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写作者远望长安。曾几何时,长安是那样的辉煌,如今却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这五首诗。 反思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酬乐天( 凄凉地( 绮户( 宫阙(

闻笛赋( 侧畔( 折戟( 寥落( 惶恐(
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⑴ 暂凭杯酒长精神__________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⑵ 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⑶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

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问青天__________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 高处不胜寒_________千里共婵娟_________

3、诗词中常见用典。仔细阅读下列诗句,其中不含典故的一句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东风不与周郎便 C、自将磨洗认前朝 D、铜雀春深锁二乔

4、下列诗句中不含比喻的一句是(

A、山河破碎风飘絮 B、身世浮沉雨打萍 C、惶恐滩头说惶恐 D、留取丹心照汗青

5、用原文填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比喻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
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赤壁》中发出议论感慨借物兴感,假设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写了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出地势险要,暗示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高训练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宇乐天;歌一曲指自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7、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以及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

8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诗中运用的两个典故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

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入仕途和起兵抗元。(

颔联极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就如同风飘絮、雨打萍一般。(

颈联概写起兵抗元始末,诗人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直抒胸臆,谁无死一句表达了诗人以死殉国的忠贞气节,照汗青一句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

10、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天祥以死殉国的壮举一直称赞有加。可今天也有少数人认为此举太不明智,太不聪明。他们的理由是: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良禽择佳木而栖,既然元胜,就应投降。

你同意这些人的观点吗?为什么?

三、热点考题

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11、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痛之情,他伤感悲痛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2、请用不少于40字的语言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所体现的意境展现出来。

(2004年黄冈市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_____,后四句________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1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意。

【答案与提示】

1、略2、⑴ 增长,振作 销蚀 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指火烧赤壁之事 荒凉冷落 红心,比喻忠心 古代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端起酒杯 指想象中的仙宫 经受不住指 月亮3C 4C 5D

6、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7A8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必将取代旧事物。

9、⑴ X

10、不同意。理由略。提示:应围绕不同意这一观点作答,谈理由可从正反两方面展开。

11D 提示:伤感悲痛之情应围绕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方面。

感谢您的阅读!

【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