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日同形词“马上”看中日两国对“马”的认知

发布时间:2019-08-07 23:08:04

从汉日同形词马上看中日两国对的认知
作者:马骎骎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05

        一、引言

        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对于阿拉伯人来说,由于长期生活在沙漠中,所以阿拉伯语中有许多来源于骆驼或者与骆驼相关的词汇。而在中国,从很早开始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人与马已有着数千年的深厚感情。日本人虽被称为海洋民族,却也有着草原游牧民族的血统,传到日本也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正因为马这一动物与中日两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汉语和日语中有许多与马相关的词汇、熟语等。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重点分析马上一词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探讨两国人民对的认知。

        二、马上的意义

        汉语中的马上和日语中的馬上虽然字形上只有简体和繁体之分,但在意义上却有很大不同。

        (一)汉语中马上的意义

        1.马背上

        唐代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曰: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它意为岑参在去西域从军的路上遇到入京使者,在马上相逢,因无纸笔写信回家,只好请使者捎口信回家报平安。

        2.比喻在职做官

        “寇安老头当时还在马上,他把这对情侣饲养在龙眼葡萄棚架之下(从维熙《远去的白帆》198349)。对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没有像今天那样普及汽车的年代,骑马的多为当官或有身份的人,普通人只能靠两条腿走路。所以,可以被视作一种官位或身份的象征,骑在马上的人,即是在职做官的人。

        3.即时;立刻

        “老四也不催我,显然他说的是长久之计,不是马上要干什么(老舍《黑白李》)。其由来是:在古代,才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在马上就代表做好了准备。马上作为即时;立刻的用法记载,最早出现于元代的《陈州粜米》第三折:爷,有的就马上说了罢!

从汉日同形词“马上”看中日两国对“马”的认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