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5 20:29:28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琢磨文言字词句的准确性。
2、体会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3、理解并运用本文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作者观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所阐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1、自读《岳阳楼记》,疏通字词句;2、查资料了解范仲淹生平和思想抱负。 一、检查预习
1“岳阳楼记”的“记”是什么体裁?
明确:“记”是一种散文体裁,可记人、记事、记物、记景。记景的目的往往在于书法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基本观点。 2、请一位同学翻译第一段。 二、疏通课文
1、第一段是记人、记事还是记景?
明确:记事。第一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藤子敬谪守巴陵郡,百废具兴,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的写作缘由。

2 第二段请一位同学朗读并翻译。
明确: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怎能相同呢? 3“予观夫巴陵胜状”至“前人之述备矣”记的主要是什么? 明确:记岳阳楼之景。记的是洞庭湖之胜状。 4“衔”和“吞”可否换成“连”和“接”接呢?
明确:不能。“衔”和“吞”将无生命的洞庭湖写成有生命的,把“远山”和“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而“连”与“接”都是静止的画面。效果不够生动。
5后面一句“然则……得无异乎?,“然”的意思是“这样,“则”表示转折,相当于但是,那么。我们知道在这里文义发生了转折,那么是由前面的写景转到了什么呢? 明确: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议论。 6“得无异乎”怎样翻译更好呢? 明确:怎能有所不同。反问,语气更强烈。
7、表示转折的这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由写景到议论情之异。 8、从下文看,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何异?

明确:悲与喜之异。 9、齐读第二段,教师翻译。
明确:“若夫”相当于“像那”,作用是引起下文论述。像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翻腾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在阴霾之中;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黑,(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这里的“去国怀乡”的“国”是指国都,而不是国家。 10、这一段景物有何特点?迁客骚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又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景物的特点是萧条,凄凉。迁客骚人的感情是悲伤。这是览物之情异之一——悲。
11、齐读第四段,请一位学生翻译。
明确: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主革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壁,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
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12、这一段写的景又有什么特点呢?迁客骚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又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景色明媚。迁客骚人产生喜悦之情。这是览物之情异之二——喜。
三、分析文章主旨及艺术手法
1、迁客骚人由览不同之物所产生的悲与喜的感情是不是作者所认同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是。第五段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作者并不认同悲与喜之情。
2 古仁人之心有何异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谁可以翻译这段话?
明确:他们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
3、这就是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不同,那么从思想观点和胸襟的角度,谁来说说两者之间的不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古仁人不论是当不当官,古仁人都心怀天下,心怀百姓,
他们的忧与喜总是与天下相关,这正是作者想要追寻的。再看迁客骚人,他们的悲与喜总受到外界环境和个人荣辱的影响,迁客骚人之心比较狭隘,作者运用对比,对比之下,古仁人更显得胸襟宽广了。
4、为了突出古仁人之心,作者运用对比,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心胸进行对比,突出了古仁人胸襟的伟大宽广。那么,通过对比,你知道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心了吗?请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抱负谈一谈。
明确:范仲淹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情系苍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他一生的追求。 四、总结
本文是篇“记”,通过记事记景最后发出议论,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开头第一段交代了写作背景和缘由,后介绍了洞庭湖的胜状,引出了迁客骚人对不通之景的不同感受。然而,作者的本意并不在写景,而在有次引出一番关于古仁人之心的振聋发聩的议论来。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正是作者所要追求的情怀。 五、复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岳阳楼记》借景抒志,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无私情怀。范仲淹也因此贤者风范而被世人奉为楷模,千古称颂。让我们背诵全文,永记经典。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