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论主张

发布时间:2019-09-23 16:37:36

安史乱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均趋向深化,唐王朝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土地与赋税的问题尤其严重,两税法实行。统治阶级不顾农民死活,肆无忌惮地从事兼并、征敛,将农民置于破产的境地。这就加深了阶级矛盾,也加速着唐王朝的灭亡当时,统治阶级中间有不少开明的人物,敏锐地感到了这种危机而奋起改革政治。白居易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出身于中下层官僚地主阶级,早期仕途也十分顺遂,但在元和十年白居易回朝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宰相武元衡被盗杀而第一个上书请急捕贼,结果被加上越职言事以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贬为江州司马。这次遭贬,对白居易内心的震动是不可言喻的。他以切肤之痛去重新审视险恶至极的政治斗争,这一年他写下了著名的《与元九书》,明确系统的表述了他的诗论主张。

其主要有四点:

1. 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正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

2. 讽喻美刺的创作手法而白居易的讽喻美刺大体展示了他的两个基本倾向,也就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即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对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之恶行的尖锐揭露。就像《轻肥》中俩误入天壤之别的阶层:一方脑满肠肥,花天酒地。一方天灾人祸,竟至人食人!

3. 著成去伪的创作态度。这一主张是对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些实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使诗更接近社会现实,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尖锐性。好比《观刈麦》中农人劳作环境的艰辛和朝廷沉重赋税的压迫,突出了下层民众的悲苦生活。

4. 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方面,白居易总是把内容放在首要地位,要求语言、形式为内容服务。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为了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他强调形式通俗,语言浅显。

然而白居易在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上,也有两点认识是不恰当的:

第一, 他在强调内容真实性的时候,没有把艺术的真实同生活的真实区别开来。他对内容的要求已不止是真实,而是所谓“核实”。对内容要求到核实的程度,就会排斥虚构、夸张、幻想,使诗歌变成真人真事的报导,甚至失去诗歌的特点,使之近似押韵的奏章了。

第二, 第二,白居易首先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是完全正确的,但对艺术形式却重视不够。他提倡的“新乐府运动”就是由于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有的作品流于抽象说教,如《七德舞》《二王后》;由于强调通俗,有的作品直白浅露,缺少美感和韵味。

对于白居易后人虽是毁誉参半,但白居易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了一种新的诗体和新的风格并以“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的勇气,对当时的社会丑恶进行了最大胆的指斥和抨击,这一点,是永远值得人们钦敬的。

白居易的诗论主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