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发布时间:2018-12-10 00:38:10

试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摘 要】白居易不仅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还是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主张文学创作要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明显带有功利主义文艺美学思想。文章先简单介绍其生平思想,然后主要从诗歌的产生、诗歌本体、诗歌功用及对诗歌的评论四方面来论述他的诗歌理论。

【关键词】白居易;生平思想;诗歌创作缘起;诗歌本体分析;诗歌之功用

白居易是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论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到陈子昂、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下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讽谕诗,以及《与元九书》、《新乐府序》、《序洛诗》、 《读张籍古乐府》、 《寄唐生》、 《伤唐衢》、 《采诗官》、 《题浔阳楼》、 《策林》、 《策问》等诗文,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其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有为而作,用诗歌来反映现实,裨补时阙,对推动当时的新乐府运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且也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敢说直谏触怒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思想亦趋消沉。后历任中州刺史、中书舍人、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官至秘书监、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少年时代的自居易家境比较贫困,因避战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得以接触社会,了解民生疾苦。担任谏官后,他刚正不阿,仗义直言,敢于同宦官权贵斗争,因此受到排挤打击,多次遭贬。前期思想激进,积极进取,希望为唐室中兴干一番事业,反映了兼济天下这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后期则因屡遭挫折,政治热情消退,思想较为消极,转而走向独善其身

试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