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11分考点·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2020-02-26


高考必考11分考点·诗歌鉴赏


高考必考11分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一)
诗歌鉴赏题型Ⅰ 鉴赏诗歌形象 . 主要专有词
1. 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
2.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 常见考法
1. Q:全诗/诗中的XX句或XX联描写了哪些景物/景象/景色/意象?A:名词
2. Q:全诗/诗中的XX句或XX联描写了怎样的景物/物怎样的特点?A:形容词
3. Q:全诗/诗中的XX句或XX联描写了什么样的一幅A: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4. Q:请鉴赏诗中所刻画的XX形象。A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合表现手法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思路: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PS:常见事物/景物形象意义:


Ⅰ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
Ⅱ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Ⅲ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Ⅳ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Ⅴ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Ⅵ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Ⅶ猿猴:叫声哀伤,凄厉,引人伤怀。
Ⅷ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鸟声清脆明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
Ⅸ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同时雁是传说中的信使,又有怀念故人之意。


Ⅹ流水:流水一去不返。引申出流年似水。再加上流水悠悠不断,也喻愁怀别绪。
Ⅺ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Ⅻ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所以月便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常为诗人自喻,或喻君子、志向。
ⅫⅠ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由。二是遮蔽光华,喻小人。
XIV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离别,游子 XV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凄凉悲愁 XVI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高洁隐逸 XVII美人 神女 灵修:国君 XVIII杜鹃 磁针:坚贞
XIX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思乡 XX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音信,书信 XXI白雪 玉壶 冰心:高洁
XXII东风表示春天 美好 西风表示落寞,惆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表示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XXIII霜表示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表示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


PS:常见音乐形象意义
《折杨柳》《杨柳曲》)—离愁别绪《梅花落》—失意、怀乡、思念。
《玉树后庭花》—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做。亡国之音,荒淫无道,享乐误国。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
《水调子》——即水调歌,表达哀切之情。
《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玄宗改编的舞曲,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也有用来写沉溺于声色享受而误国。
《阳关三叠》—离别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黍离》——表示亡国之痛。

《胡笳十八拍》——苍凉、悲怆
洞箫——低沉悠远,萧瑟悲凉 号角(画角、鼓角)——军中乐器。或激越慷慨,或低沉悲凉】
5. Q: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怀?
A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 ,表达了……的感情。 PS:常见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凉悲壮 明净绚丽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萧瑟凄凉 清幽静谧闲适恬淡】 文言文练习题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狱:案件 B.郡中离文法者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减: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死 自经:上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

B.其姑告邻人之曰 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

D.郡中离文法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下列句中的“姑”字与例句中的“姑”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养其姑甚谨 A.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B.昨夜洞房停红烛,侍晓堂前拜舅姑 C.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D.姑妄言之

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爸爸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殊恭谨。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他,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著名,这就证实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她就借病辞去官职。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 2)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
6.Q:全诗/诗中的XX/XX联塑造了/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A:本诗/诗中的XX/XX联塑造了/描绘了一个XX象(概括形象)+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形象的意义(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思路: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4)注意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即答题术语: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 【常见人物形象举例:·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PS:答题范例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Q:分析本诗塑造的人物形象。
A:诗中描写了一位不畏艰难困苦,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豪情万丈的将军形象。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的清冷,也暗示了局势的紧张。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后两句写将军士部署战斗、指挥将士奋勇杀敌的场面,和对胜利的满怀信心。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决心和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练习题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Q: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A: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Q: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A:

诗歌鉴赏题型Ⅱ 鉴赏诗歌语言 .常见考法:
1. Q: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A: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总结该字、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炼字类如Q:文中的X字生动传神,请进行鉴赏。 A【若题干未说炼字,则在回答时最好答出炼字】1解释该句意思(或是描述该句意境)2重点分析该句中的精彩字词或是用到的手法。3)总结意境,点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关于常见手法将在题型三表达手法中给出】
3.Q: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A1)描绘怎样的景象(2)运用了怎样的手法(3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4.Q: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A【注:本类题不是只要求考察个别字/个别句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PS:答题辅助·常见的感情基调和创作风格】 1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2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3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4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5.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6.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7.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


8.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9.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10.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PS:答题辅助·语言特点答题术语】 清新、平淡、绚丽、明快、 豪放、雄奇、沉郁、直率、 婉约、婉转、风趣、工丽;
苍凉雄健、 委婉蕴藉、 飘逸洒脱、苍凉悲壮、 缠绵悱恻、 自然流畅、忧郁激愤、 沉郁顿挫、 清新典雅、婉约凄切、 新鲜活泼、 气势磅礴、沉郁顿挫、朦胧隐晦、慷慨悲壮、婉转缠绵
PS:答题辅助·常见炼字形】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b.拟声词。


c.表颜色的词:作谓语用,作定语用,作主语或宾语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 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d.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e.虚词: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④要关注形容词
诗歌鉴赏题型Ⅲ 鉴赏表达技巧 .常见考法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3只是1的一种变形) 答题步骤: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答题样本


2014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梦”“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PS:必会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 、议论 ]、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 辞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修辞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可使语言简练、含蓄、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4.夸张:就是 借助于想象,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的作用。
5.对比:也叫对照,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

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
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6.通感也称“移觉”。是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沟通起来。
7.互文也叫互辞,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文字简洁、语句含蓄而凝练、内容丰富。
8.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生动形象,灵活自如,便于诗人抒情达意,为作品增添一种含蓄委婉之美,韵味悠长。
9.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语意丰厚,余味深长;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形象鲜明,印象深刻。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

1.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1)直接抒情 答题术语: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张继《枫桥夜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情于事(如《秋思》、借物抒怀(如《不第后赋菊》托物言志(如《石灰吟》 ①借景抒情
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分为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 ②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答题术语:自况,象征 ③情景交融
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相互交融,情景难辨。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答题术语:一切景语即情语 ④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⑤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
答题术语:委婉曲折,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
答题样板
水调歌头·台城游(贺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①。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②。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注解:①陈后主沉湎酒色,宫中宴会,令八妇人襞(bì,折纸)彩笺作诗,十客唱和,稍慢则罚酒。② “回首”二句:鸳瓦,华丽建筑物上覆盖的鸳鸯瓦;井中蛙,陈亡,后主偕二妃躲入井中,隋军扬言欲下石,后主惊叫,隋军用绳索把他们拉出井外。
8.结合词作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词人所表达的情感。5分)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片进行赏析。6分)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有许多具体划分


1)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2)烘托: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也是衬托,只不过烘托不是一般的衬托,它还要用气氛的渲染来加重衬托的力度。也就是说,烘托侧重于指气氛的衬托。/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细分:①以物托人②以人托人③以物托物④以人托物】 3)衬托: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
4)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与衬托中的反衬有时是一体的,区分不开的。
5)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简练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质朴自然的思想情

感。
6)动&静: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包括动静结合(它不同于以动衬静,以动衬静属于衬托中的反衬,动静结合则是诗人协调动静两种事物状态关系的手段。动静兼写,相互映衬,从而构成一种和谐而有生机的情趣)、以静写动(化动为静)、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后者往往和衬托相关。
7)虚实相生:“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它包括:①虚幻世界和梦境②想象和回忆③设想之境(或:梦幻之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相生,人们常以此描述虚实之间的关系。
8)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比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9)抑扬: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①欲

扬先抑法②欲抑先扬法。
10)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和梦境、仙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打成一片来写。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描写。
11)①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②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③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起兴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 12)其他常见: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疏密,诗中有画等 【比较】
①渲染与烘托: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②烘托与衬托: “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 ③映衬与衬托:“映衬”,是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

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放在一起比照,让它们之间相互对比衬托,或相得益彰。有时又称“衬托”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让被陪衬的事物更突出、形象。映衬的“两”是并列的,对比的,相互衬托;衬托的主体为一个,衬体可以有多个,主次分明,可以形成对比,也可以不对比,是单向的。
④对比与衬托:a.同:对比、衬托都有两种事物 b.异:对比无主次,衬托有主次。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对比是通过双方强烈的反差,共同突出主题或思想,两者不分主次。
【练习】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请从描写的角度鉴赏本词



阅读下面律诗,回答问题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手法

高考必考11分考点·诗歌鉴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