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的习俗

发布时间:

春节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习俗: 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 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还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
〝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
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倒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为纪念马皇后.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
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 _春节过年的习俗

春节过年的习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