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可以不用显微镜观察 B. 用适量盐酸处理叶绿体有利于各种色素的提取 C. 活细胞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蔗糖是非还原糖,故加入斐林试剂后蔗糖溶液颜色无变化 【答案】A 【解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可以不用显微镜观察,A正确;盐酸会破坏叶绿体色素,B错误;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可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C错误;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错误。
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癌变,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B. 矿工易患“硅肺”的原因与肺泡细胞中溶酶体数目增多有关 C.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 转录发生在紫色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答案】C 【解析】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于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B错误;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紫色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 3.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个体的测交后代仅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该性状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利用太空强辐射进行生物育种时,需从变异品种中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品种 C. 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不能移向两极 【答案】B
............
4.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和生物性状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细胞进行DNA复制和转录时,DNA双链都要先解旋,前者需要解旋酶 B. 人的白化症状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在胰岛素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RNA聚合酶催化RNA合成期间,一定有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配对现象 【答案】A 【解析】DNA复制和转录都需要解旋,前者需要解旋酶催化,后者需要RNA聚合酶催化,A正确;人的白化症状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在胰岛素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RNA聚合酶催化RNA合成期间,一定有腺嘌呤与尿嘧啶的配对现象,D错误。
5.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倍镜下可看到人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含两条X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点分裂 C. 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D. 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答案】A 【解析】染色体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X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含有1条或2X染色体,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一般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
6. 下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人体内的三种内分泌
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丙是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分泌的激素可调节、控制垂体分泌相应得激素 B. 甲分泌的激素与乙分泌的激素,在调节某些生理功能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丙分泌的激素可通过内分泌腺甲释放,再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D. 甲、乙、丙都只能分泌激素,图示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丙分泌的激素①促进了甲,甲分泌的激素②促进了乙,乙分泌的激素③抑制了甲、乙,说明丙是下丘脑,甲是垂体,丙是相关的腺体。下丘脑是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分泌的激素可调节、控制垂体分泌相应得激素,A正确;若丙是甲状腺,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表现为协同关系,B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以提供垂体释放,再通过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下丘脑不仅可以分泌激素,还可以分泌神经递质,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为了开发和利用好盐碱地,某科研人员以两年生海棠、石榴和桃树的盆栽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它们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色素含量(mg•g-1
不同浓度 NaCl处理(mg•g
桃树
0 2 4 8.20 7.90 6.25 石榴 7.58 7.41 6.18 海棠 14.54 13.43 11.74 桃树 1.20 1.19 1.12 石榴 1.25 1.17 1.15 海棠 2.04 1.83 1.74 桃树 2.42 2.47 2.48 石榴 2.65 2.89 2.93 海棠 2.18 111 3.07 -1叶绿素a/b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6
5.88 5.22 11.51 1.24 1.02 1.61 2.39 2.09 2.99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表中数据的获得,需要提取和分离叶片中的色素,研磨前在
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___________、碳酸钙、二氧化硅。经快速而充分的研磨、过滤后,将色素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盛有色素滤液的试管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2-3min,试管内氧气的含量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填“增多”“基本不变”或“减少”)
2)研究C02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C6H1206)中的氧来源于原料中的_________,有机物(C6H1206)中的氧经细胞在有氧呼吸后转移到终产物________中。 3)分析表中数据,三个树种的___________含量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高盐分浓度胁迫下,叶绿素a/b的值因树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已知叶绿素a/b的值越高,越有利于降低盐分对其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据此分析,三个树种中,盐分胁迫对___________盆栽苗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最小,你的推断理由是___________
(1. NaCl溶液的浓度和盆栽苗的种类 (2. 无水乙醇 (3. 基本不变 (4. 【答案】(或树种)位素标记(或同位素示踪) (5. C02 (6. C02 (7. 叶绿素 (8. 海棠 (9. 只有海棠在高盐分浓度(6mg·g-1)胁迫下,叶绿素a/b的值高于对照组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溶液的浓度和盆栽苗的种类;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需要加入的三种物质是无水乙醇、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将盛有色素滤液的试管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2-3min由于滤液中没有水,因此不能发生水的光解,试管内氧气的含量基本不变。
2科学家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暗反应过程中C02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光合作用过程中,水中的氧全部形成了氧气,因此合成的有机物(C6H1206)中的氧来源于原料中的C02;有机物(C6H1206)中的氧经细胞在有氧呼吸第一、而阶段后,转移到终产物C02中。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三个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只有海棠在高盐分浓度(6mg·g-1)胁迫下,叶绿素a/b的值高于对照组,因此盐分胁迫对海棠盆栽苗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最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和表格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找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8.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24-D溶液对日本樱花枝条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某同学首先按照图1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图2是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配制24-D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各9mL,具体过程如图1。由图1分析可知,从3号试管吸出1mL24-D溶液并加9mL水摇匀后,4号试管中的 24-D溶液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该操作体现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原则。
②分组编号:选取生长状况、芽的数量等相同的日本樱花枝条若干,随机均分为5组。
③浸泡枝条:把日本樱花枝条的___________浸泡在配制好的等量的24-D溶液中,浸泡适宜的时间,浸泡枝条时最好选择在___________的地方进行处理,其中对照组用_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相同时间。 ④适宜条件培养: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日本樱花枝条的平均深根数,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从图2可确定促进日本樱花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在___________mol/L之间,该实验结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高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其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 (1. 探究不同浓度24- D溶液对日本樱花枝条生根的影响 (2. 吸走lmL (3. 等量 (4. 形态学下端 (5. 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 (6. 等量清水 (7. 10-1110-9 (或基部)(或阴暗潮湿)(8. 不能 (9. 4种浓度的24-D溶液处理后,日本樱花枝条的平均生根数均高于对照组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2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24- D溶液对日本樱花枝条生根的影响;图中清水组为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余浓度都促进了生根,没有体现其作用具有两重性。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24- D溶液对日本樱花枝条生根的影响。

2①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单一变量(等量)原则,因此对4号试管中的 24-D溶液还应吸走lmL,以保证各个试管中的溶液体积相等。
③把日本樱花枝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等量的24-D溶液中,浸泡适宜的时间,浸泡枝条时最好选择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其中对照组用等量清水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相同时间。
-1032中,在实验的浓度下,24-D浓度为10mol/L平均生根数最多,因此可确定促进日本樱花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在10-1110-9mol/L之间;由于4种浓度的24-D溶液处理后,日本樱花枝条的平均生根数均高于对照组,因此不能说明高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2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判断实验的目的,并能够根据与对照组相比,判断其余组的作用类 型。
9. 某湖泊干涸后,经历了沼泽、湿地、草原和森林几个阶段,最后这片森林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长期在该区域内生长,发展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干涸的湖泊演变成森林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在从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
2)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和___________。用样方法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数量进行调查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调查中要记录样地中每个物种的高度、盖度和多度,利用记名计算法统计样地内的___________。调查发现植物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该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会被对方所“感知”,以利于捕食与反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 (1. 次生 (2. 大于 (3. 抵抗力 (4. 空间特征 (5. 随机取样 (6. 物种丰富 (7. 水平 (8. 信息传递
【解析】试题分析:一块湖泊最后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中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即物种丰富度增加;当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等各项性质将达到基本稳定
1一个湖泊干涸后,经历了沼泽、湿地、草原、到森林几个阶段,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说明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2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调查植物数量时应该
做到随机取样;调查时一般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样地内的物种丰富度;植物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该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会被对方所“感知”,以利于捕食与反捕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10. 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的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一只雄性黑色斑蚕突变体,研究人员将其与多只雌性素蚕杂交,F1中有黑色斑蚕141只、素蚕128只。让F1中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得到F2F2中黑色斑蚕993只、素510只。已知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黑色斑与素斑这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种群中雌性和雄性均有黑色斑蚕个体。某同学认为黑色斑基因无论位于何种染色体上,种群中雄性黑色斑蚕个体均为杂合子。该同学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简要方案,利用题中雄性黑色斑蚕突变体进行一次就实验来确定黑色斑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Z染色体上,预测实验结果并写出结论。
【答案】 (1. 素斑 (2. F1中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后代出现素蚕(或出现性状分离) (3. F1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黑色斑蚕与素蚕的数量之比约为2:1,即A基因纯合致死(AAZAZA死) (4. F1中多只雌性黑色斑蚕与该雄性黑色斑蚕突变体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后代中黑色斑蚕:素蚕=2:1,且雌:雄=1:1,则黑色斑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若后代雄蚕中出现素蚕,则黑色斑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后代中黑色斑蚕:素蚕=2:1,且雌:雄=2:1,则黑色斑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或若后代雄蚕中只有黑色 斑蚕,没有素蚕,则黑色斑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让F1中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得到F2F2中黑色斑蚕993只、素蚕510只,说明黑色斑蚕是显性性状,素蚕是隐性性状;将雄性黑色斑蚕突变体与多只雌性素蚕杂交,F1中有黑色斑蚕141只、素蚕128只,说明该突变体是杂合子。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中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后代出现素蚕,说明素蚕是隐性性状。
2F1中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黑色斑蚕与素蚕的数量之比约为2:1,即A基因纯合致死(AAZZ致死),因此无论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种群中雄性黑色斑蚕个体均为杂合子。
3F1中多只雌性黑色斑蚕与该雄性黑色斑蚕突变体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后代中黑色斑蚕:素蚕=2:1,且雌:雄=1:1,则黑色斑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若后代雄蚕中出现素蚕,则黑色斑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中黑色斑蚕:素蚕=2:1且雌:=2:1则黑色斑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或若后代雄蚕中只有黑色
AA
蚕,没有素蚕,则黑色斑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子一代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判断显隐性关系,并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致死的基因型。
11. “互联网+餐饮”为大众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动动手指点外卖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式。为检测外卖糕点中微生物指标,食品监管人员通过无菌操作,将25g样品以及225mL磷酸盐缓冲液一起置于均质器中以800010 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获得均匀稀释液待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倒平板前,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分装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____。倒平板时,一般需冷却至50℃左右,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接种之前进行的一系列稀释操作,目的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___________,这种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
2)若培养基上平均有40个菌落,则1g样品中大致的活菌数量是___________个。该结果往往较值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此处统计的菌落总数实际上仅为糕点样品中总细菌数的一部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pH (2. 高压蒸汽灭菌锅 (3. 单个菌落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4×lO (6. 少数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菌形成的每种细菌需求的营养物质和生长条件不同 (7. 培养时需满足其营养、温度、pH、需氧性等条件,因而实际只能获得糕点样品细菌中的一部分
【解析】试题分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据图分析,图示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菌种的分离和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出微生物的单个菌落,以便于计数、移植、分离,从而达到纯培养的目的。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过程中,融化后应该先调节pH、分装和灭菌,再倒平板;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需要高压蒸汽灭菌锅;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之前需要进行的一系列稀释操作,目的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6
2据图分析,0.1mL的菌液含有40个菌落,则1g样品含有的菌落数=40×100×10×10×10=4×lO个;由于少数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菌形成的,因此该结果往往较值偏小。每种细菌需求的营养物质和生长条件不同,培养时需满足其营养、温度、pH、需氧性等条件,因而实际只能获得糕点样品细菌中的一部分。
12. 科学家发现胡萝卜中存在冷诱导的抗冻蛋白,克隆其cDNA,通过基因工程可用来改良植物的抗寒性。研究发现植物内源抗冻基因AFP基因更适宜在植物体内表达,比昆虫、海洋动物等的抗冻基因有更多的优点。下图为利用胡萝卜的AFP基因培育抗寒性强的番茄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6

1)以幼小胡萝卜植株细胞中的mRNA为材料获得抗冻蛋白cDNA,要依据__________原则。利用PCR技术扩增AFP基因时,需要加入两种引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DNA链,用两种引物才能确保DNA的两条链同时被扩增,该酶只能特异地复制处于__________之间的DNA序列,一个DNA分子经三轮复制以后,含有两种引物的DNA分子有__________个。
2)将AFP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目前常用的目的基因载体是Ti质粒,AFP基因必须插入该基因载体的__________上。将重组AFP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再感染番茄细胞,可经过__________技术形成转基因植株。
3)若要在个体水平上检测抗寒性强的番茄植株是否培育成功,请写出检测思路。_________________ (1. 碱基互补配对 (2. 热稳定DNA聚合 (3. 两个引物 (4. 6 (5. T-DNA 【答案】(或Taq(6. 植物组织培养 (7. 将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放在低温(寒冷)环境中培养,若该植株能正常生长繁殖,则表明抗寒性强的番茄植株培育成功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将胡萝卜AFP基因(目的基因)与Ti质粒重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利用农杆菌感染发,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番茄细胞中,最终获得了抗寒性较强的番茄植株。 mRNA为模板获得cDNA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1利用PCR技术扩增AFP基因时,需要加入两种引物,原因是热稳定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DNA链,用两种引物才能确保DNA的两条链同时被扩增,该酶只能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
一个DNA分子经三轮复制以后,含有两种引物的DNA分子有6个。
2利用农杆菌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时,必须将目的基因插入其T-DNA上;导入目的基因的番茄细胞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形成转基因植株。
3在个体水平上检测抗寒性强的番茄植株,可以将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放在低温(寒冷)环境中培养,若该植株能正常生长繁殖,则表明抗寒性强的番茄植株培育成功。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