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南唐李煜

发布时间:

古诗词】《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南唐 · 李煜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坊曲,又名《浪淘沙令》 、《卖花声》等。

①此词原为唐教
②潺潺:形
④罗衾

容雨声。音亲) :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会儿, 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⑥一晌(音赏):
译文】
窗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春意已经所剩无几了,可是
罗织的被子仍然抵挡不住拂晓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 身是羁旅之人,才能享受片刻的欢乐。
在暮色苍茫时,独自一人不敢靠在栏杆上遥望那昔
日的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 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一样,一个是天上, 是人间。
赏析 1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 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 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 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
故国
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 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 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 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

“独自莫凭栏” 的“莫” 作“莫凭栏” “暮凭栏”
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两说都可通。 “流水 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 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 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
上人间会相见。” “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 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 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 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 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 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 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
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 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


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 《虞美人》(春花 秋月何时了) 如此, 此词亦复如此。 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 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 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 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 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赏析 2
全词由寒雨惊梦和凭栏感叹这两个片断组成。
透过帘子,从门窗外面传来了潺潺的下雨声。降雨是春深的 个标志。这使他感到,春天已经快要完结了。

阑珊是衰
残的意思。他所盖的丝绸被子,也就是“罗衾” ,难以抵御 阵阵的寒意。因为这时候已经进入了夜间的最后一个更次
五更),气温最低。寒凉使他从梦中醒来。 梦里不知身是 客,一晌贪欢” 。“身是客”,是他对自己被囚在汴京的含蓄 的说法。“一晌”,片刻。他适才在梦中,暂且忘掉了身为俘 虏的处境,贪恋地享受了片刻的欢乐。显然,在睡梦中,他 又重温了往日的帝王生活,而梦醒却使他重新回到了严酷的 现实。他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词中写他感觉寒冷,就不仅 仅是由于五更和春雨,而是同他当时的心情有关的。作者并 没有花费笔墨来写他在软禁中的屈辱辛酸,也没有表现他
多么怀念旧日的自由享乐生活;他只是抓住梦中贪欢这个细


节,白描地写来,又以梦醒后的凄凉情景作为对照,这就胜 过千言万语的呼喊和哀诉,活生生地写出了这个亡国皇帝的 痛苦的灵魂。

F片凭栏感叹是上片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他倚靠着楼阁的栏杆,是为了向远方了望。因为昨夜的好梦, 更加勾起了他对南唐故国的怀念。所以他要凭栏远望。可是 远在金陵一带的南唐国土,又怎么是他从汴京所能望到的 呢! 了望也不过是增添新的懊恨罢了。
于是,他只能发出“独
的自我劝戒。还是不要一个人倚栏远望了吧。那
被宋朝占领了的南唐的广阔国土,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 哪!这句话,对于他有着特别不平常的含义,不是吗?当他
脚跨上了押送他北上的船只,就离开南唐了,而想重新回 到南唐,却恐怕是今生今世再也不可能了。

他凭栏没有
望到南唐,而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片残春的凄凉景色。
落在水面上的残花,正随着流水飘去。这意味着大好春光正 在消逝。这景色同他那哀叹故国“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心情 是那样的合拍,那样的水乳交融,似乎这大自然正在把他满 腔的抑郁之情诉说出来。他那故国江山和与之联系在一起的 帝王生活,不是也同这大好春光一样已经消逝了吗!春光的 消逝,无法追寻,正象天上和人间那样的隔绝。过去的生活 和现在的悲惨处境,也象天上和人间那样相差悬殊。于是他 从肺腑里迸发出了沉痛的悲叹! 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用生命蘸着泪水写下来的。


个有才能的词人,把这样深切感受到的生活,付之笔端, 是不难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的。
赏析 3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写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 夫之词。”我认为这话讲的颇有道理。
李煜( 937-978 ),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
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 961 六月,李煜在金陵(今南京)即位,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 后主。李煜即位后,为求偏安一隅,对宋称臣纳贡。宋开宝
七年( 974),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开宝七 年十月,宋兵南下攻打金陵。宋开宝八年(

957
月,
金陵城破, 后主肉袒出降, 被俘至汴京, 封右千牛卫上将军、 违命侯。太宗即位,封陇西郡公。在汴京,李煜被软禁,整 日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生活。太平兴国三年( 的七夕日,也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作“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
之词, 命人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赠吴王,
987
葬洛阳邙山。李煜聪颖过人,擅长书画,通晓音律,精 于鉴

赏,喜好藏书,诗文俱佳,其词更是久负盛名。李煜的词从 内容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大体以宋灭南唐为界。前期的 词多为“伶工之词” ,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
靡婉转。后期的词则“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 为士大夫之词”,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李煜的词今存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的词作汇刻为《南唐 主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是李煜被俘后,写过的
首著名的词: 词的上阕以倒叙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暮春深夜被
冻醒后所见到的情景:窗外绵绵无尽的细雨,落英满地。这 里明写是晚春的景,而暗写出作者无比悲凉的心境。上阕的
点晴之笔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而一个“客” 字,道出了李煜被俘后满腔的怨恨和复杂的心境。此时的李 煜已是宋的阶下囚,被软禁起来,每天过着“日夕只以眼泪
洗面”的日子,怎能称得上是宋的客人?李煜在此用这个
“客”字,是用了诗词中 “反说”的表现手法,用反话来表
达自己真正的心意。这与唐代诗人杜甫作的《奉陪郑驸马韦 曲•之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杜甫用“无赖”、“恼杀人”这种言辞,反说出韦曲
的春光美丽,表达了诗人从心底热爱春光。而李煜用“座上


客”来反说自己是“阶下囚” ,更深刻衬托出其痛苦悲怨的 心境。这个“客”与前面“梦里不知”连用,更突出了李煜 处境的可悲和无奈。 “一晌贪欢”是李煜梦里作为,这又与 梦醒后眼前的现实和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词的下阕一开始用了一个祈使句, “独自莫凭栏”
劝人不要一个人扶着亭台的围栏向远外眺望,那个被动劝阻 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煜本人。人们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越是在心底压抑着或控制着不去想或做的事情,实际上正是 自己最希望去想去做的。如此想去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 遥望自己的南唐故土。这在词的表现手法上还是用了“反
说”。表达同样心情时,李煜曾用过“正说”的手法。如《虞 美人》:“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这句表
达的是, 倚栏远望的时间越长, 对昔日美好情景回忆得越多, 离愁越是萦绕难去。 “独自莫凭栏”

,比用“正说”更容易抓
住读者, 让读者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与作者产生共鸣。 “无 限江山”,是李煜对自己故国的盛赞。那里不仅山河秀丽, 而且物产丰富,是江南的鱼米之乡。李煜登基 15 年,在此
期间,虽然要向宋称臣纳贡,但自己终究是一国之君,可以 萨蛮》的“花明月暗飞轻雾”就描写了这段声色豪奢、风情 旖旎的时光。但是如此美好的故国,已经不复存在,自己也 被宋兵押解到汴京,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如今要想见到她, 过着无比优越的帝王生活。
一斛珠》 :“晓妆初过” 和《菩

是多么难啊!“别时容易见时难”充分体现了李煜对故国的 无限眷恋和身为“阶下囚”无可奈何的心境。

流水落花春
去也”与上阙的“春意阑珊”形成前后呼应,更形象也更进
步的写出春天即将完结,给读者的感受是“流水尽矣,花 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起 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见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天上人间!”这是点睛之笔,是李煜被俘后最真实的心理 写照。昔日的帝王,如今的阶下囚,确有天壤之别的不同。
从“天上”到“人间” ,李煜正是遭遇了这样的人生变化, 这样的特殊经历后,他的真情实感才迸发出来,才有了感天 动地的诗句。也正是这样的作品,才会流芳百世。
1922 年,梁启超先生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第三
章“奔迸的表情法”说过这样一段话:
向来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
琴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是我们中国文学 家所最乐道。 但是有一类的情感, 是要忽然奔迸一泻无余的。 我们可以给这类文学起一外名, 叫做“奔迸的表情法。
凡这一类,都是情感突变,一烧烧到“白热度” ;便一毫不 隐瞒,一毫不修饰,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我 们既承认情感越发真越发神圣, 讲真,没有真得过这一类了。
这类文学,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开——至少也是当他 作出这几句话那一秒钟时候,语句和生命是迸合为一。这种
生命是要亲历其境的人自己创造,别人断乎不能替代。
这些沉痛, 都是他心坎中原来有的, 所以写得能够如此动人。 所以这一类我认为是情感文中之圣。

虽然梁启超先
生在这里讲的是韵文,但我觉得这段话送给李煜是最恰当不 过的了。
赏析 4
李煜( 937 978 ),字重光,继承其父李璟为
南唐王,世称李后主。在位 15 年( 961 975 )中 事不,政 修,纵情享乐。国亡,降宋后封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 般的屈辱生活,相传被宋太宗赵匡义赐牵机药中毒而死。他 在文艺方面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尤工于词。由于身份地 位的变化,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不同的风格。前期反映的是 帝王的荒淫、颓废的生活;后期则多是倾诉亡国失宠的巨大 悲痛,但他反复吟诵的无非是个人失去的王位的哀怨,缺少 社会意义。但在表现艺术上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而且用遣 词准确、洗炼,生动如画,形象鲜明,风貌天然,为唐、五 代其他词人所不及。今所传《南唐二主词》是他和其父李的 合集,为后人所辑。
浪淘沙》是李后主以歌当哭的绝笔词。这首词写的是
作者亡国后的心境,真是亡国悲痛,千古遗恨,语意凄黯, 声调惨然。至今读来,那如泣如诉的悲剧性叙述诗句,黯怆
欲绝,还深深地打动人心,产生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词的上片写梦醒后感情上的急剧波动:天将亮未亮之时
被雨声惊醒,回忆起梦中的片刻欢乐,跟眼前的凄凉形成鲜 明的对比。前三句和后二句采用倒装句法,使梦中之欢和醒 后之悲两者相反相成、互为映衬,从而造成心理上和时空上 的转换与交替。从实写之现实愁苦来造成反差,引出虚拟之 梦境欢娱,以突出自己被俘之“客身”竟要做“贪欢”之美 梦的潜意识的活动。梦是潜意识的心灵投影,梦是自由而 糊的感情联想。词中正是通过“梦里”的“贪欢” ,把词人 内心深处虽然微弱但却顽强、不甘心死亡的生存意志艺术地 表现出来。
古往今来,以“梦”入诗之人可谓多矣,陆放翁有“夜 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晏几道有“今宵剩把银 < ,范仲淹有“夜夜除非,好梦留人 照,犹恐相逢是梦
睡”……然而,又有谁的“梦”有李煜的“梦”这么哀婉凄 恻呢?
词人抒情,融情于景。伤春晓凄凉,罗衾冷似铁;听春
雨潺潺,春光迟暮尽。用以衬托俘虏和帝王两种人生选择的 天壤之别,及其内在转化的人生悲剧。一个人只有在梦中忘 掉自己俘虏的身份,才会有享受片刻欢乐的自由感。这中间 包孕着多少人生痛苦的喟叹心声,蕴涵着多少春花秋月、凤 箫歌彻的甜美回忆啊!这里现实与梦境之间所经历的时空转
换,实质上也就是保留在诗人知觉中的众多现象相互交织而 发生的必然本质联系的一种方式。然而,随着这种假想的满 足而来的真实感受,却是听雨声、伤春意、想寒重。

一晌
贪欢”,何处可“贪” ,何“欢”可“贪”哦!
词的下片写凭栏时对人生的留恋:凭栏眺望,看不见故 国;抚今思昔,真有天壤之别。 “独自莫凭栏

句,引入
对江山故国之情思。诗人提醒自己,切莫独自凭栏,徒增感 伤。“莫”有些版本作“暮” ,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 中说:“下片从 '凭栏'生出,略点晚景, '无限江山 '以下,转
入沉思境界,作 ' '字自好。今从《全唐诗》写作' '.”妙 哉,斯言!暮色苍茫,仿佛“无限江山”都披上了一层浓郁 而感伤的暮蔼色彩;显得朦胧而模糊,此情此景,谁能不感 慨万千呢?这里的“无限江山”与“一晌贪欢”有着一种内 在的机制关系,诗人多少物质享受和人间欢乐都曾发生在那
大片可爱的“无限江山”的江南故土上。至此,我们才会 深深感到“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实在悲愤无比,沉郁之 极。这决不是一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 情怨呻吟,而是对国破家亡的一种极其委婉而凄惨的呻吟和 呼唤。饱含着绝望、诀别、留恋、希冀、缅怀、向往等丰富 的情感,一字一泪,一声一泣,令人唏嘘不已。词的结尾,
更是把这种血泪写成绝望之歌,推向感情的最高潮,诗人撕


心裂肺地喊出: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里以“流

水”、“落花”、“春去”等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来反复暗喻 南唐的灭亡和欢乐的消逝。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 “流水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
之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至此,一声 “天上人间”,正道出了作者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情结, 也就是一种绝望者的希望。其实,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是对人 生的清醒认识。词人是多么留恋这美好的人世间啊!但是, 梦境中天堂般的帝王生活已永不复返了,现实中地狱般的俘 虏生活又不愿再继续下去,活下来已没有必要了,一声“天

上人间”足可令“草木含悲,风云易色”
李煜的这首《浪淘沙》字字血泪,句句含悲,明代李攀
龙说:“悲悼万状,为之泪不收久许。”(《草堂诗余集》卷二) 后世的读者常在悲痛的情绪中产生一种共鸣,如三月的春 雨,丝丝缕缕,久久不去。

【古诗词】《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南唐李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