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诗经两首:氓-教案.docx

发布时间:


14诗经•氓
【教学目标】
1.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休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口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 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1..TE确把握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 “比” “兴”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多媒体讲解法、讨论点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旧课导入
复习《诗经》常识: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 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了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 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 Z-,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 “雅” “颂”三大类。
1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 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屮的精华。
2 “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 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休物写志也。——铺陈 2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二、 诵读课文
古人读诗谓之“吟” “咏”,首先我们通过音读的方法来品读《氓》。 1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阴读,教师纠咅,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 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三、 整体感知
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 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 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农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 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彖,故事相当完整。
2 •梳理课文行文思路。
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板书)
课前我们运用早读课的时间借助课下注释,疏通了诗歌内容也相应找出一些 常用字的特殊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成语和特殊句式。下而我们就来具体 赏析课文内容。
3•学习“恋爱”部分。12章)
1 捉问:在第一章最后的约期相别屮,两人的性情已现端倪,请同学们仔 品味语言后概括一下两人的性情,详细一下他们的婚姻生活。
明确:“氓”急躁、任性,姑娘则温婉、体贴,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再加上当时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2 提问: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 人,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 期”,说明女子冲破了 “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3 提问: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 现?(笫二章)
明确:第二章前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 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 屮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4提问:“尔卜尔筮”等四句表面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 缘? 明确:神灵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 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至此,一个完整的 叙事段落结朿。
5提问: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表现岀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 明确:感情基调:热情、幸福;性格:纯洁、善良、痴情、信守诺言。(板书)
6齐背第一段。
四、课外作业
1. 将《氓》抄写并翻译一遍。 2. 尝试背诵《氓》全文。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讨文本
1 •学习“婚变”部分。
1 提问:第三章在全文中的作用?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 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己经开始。
2 提问: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第四章)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岡极,二三其德”,结婚后的“氓”性格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女主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3 提问: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讨论) 明确:来自娘家兄弟的嘲笑,“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可以联想到可能母 亲已去世,无人倾诉,从某个意义上说,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的爱情观。
4 提问:再來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女孩子们 要注意学习了。
明确:“丁嗟女兮……”提醒女孩子不耍被男人的花言巧语迷住,不要沉迷
于男

子的爱情。
5 提问:第二段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冋顾了自C几年的婚姻生 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这-•段感情基调怎样的?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 格?
明确:感情基调:怨恨、沉痛;性格:任劳任怨。(板书) 6 学生试背诵。 2•研习“决绝”部分。
1 提问:看来,还是孔了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 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 凄凄?何处看岀,反映岀她性格哪方面?(讨论)
明确: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 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
2 提问: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3 提问:纵观全文,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吋和作出清醒的抉择吋,并没 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思考)
明确:直接陈述,叙事的过程,也就是运用了 “赋”的表现手法。
4 提问:我们说《诗经》最大的表现手法是“赋” “比” “兴”,那么 除了 “赋”,“比”“兴”在本篇诗歌有没有呢?这是同学们冋去思考的作业。
二、艺术鉴赏 板书一:对比的写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屮叙事抒情的,回忆屮运用了对比写法。
'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 女主人公• •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氓“
〔婚后:“二三其徳”、“至于暴矣”
板书二:结构图
情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感情基调
(赋)恋爱一一热情、幸福 (赋) (比、兴)
(比、兴)婚变一一沉痛、怨恨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清醒、刚强(赋、比、兴)
三、 课堂小结
《氓》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运用“赋” “比” “兴” 及对比的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 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 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我们的指责。
四、 扩展阅读
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五、 课外作业
1 •背诵《静女》和《氓》。 2. 完成《全优课堂》本课所有内容。
【教学反思】
今天把《氓》上完了,用的还是旧方法,就是带着学生串译,然后归纳内容, 析下思想,抽译巩固,最后是背。但是效果应该还是可以的。做到了以下儿点: 1 方法落实。虽说是全文串译,但串译时,决不是我一个人在说,不断地在问, 让学生來答。问的时候,强化了他们一种译文的方法,就是补足词语。我坚信, 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会常握译古文的方法的。
2•记得实在。译了一段或是一句Z后,马上就让背,背了又译,译了又读重点 词,再译,再考,再齐读。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在头里反复学过的内容了。所以, 忆的效果是很好的。
3. 思想有深度。这一次讲,比以前任何一次讲的时候思想耍落实。学生非常的 喜欢,由其是讲了爱情的相关理念,学生们兴奋,我也就借助了这个兴奋,让他 们记牢了字词句。
下次争取在以下几方面做到更好:一是认真译文。每个字力争直译,力争用 补的办法来译。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文屮的字,便一个一个地活了起来,熟
了起来。二是

记忆意识。文言主要就是让学生们记。如何巧记,少记,便是智慧 之所在。三是简化意识。记的东西多了,就记不下了。所以,上文言文一段话, 能记一点就不记两点;一个方法,能用一句话表达就不用两句话;一个意思,能 用简洁表述就尽量简洁。

14诗经两首:氓-教案.doc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