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2:52

要善于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果这样做的话,不是会使孩子们养成不少坏毛病吗?"我经常可以从前来找我咨询的母亲们那里听到这样的问题。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如何去掉孩子们身上的坏毛病,一直是母亲们的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如果就那样放任不管的话,他会长成一个浑身都是坏毛病的孩子”,“如果以后他长成一个根本不听父母话的孩子该怎么办”,“如果就这样任其发展的话,今后他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吗?”……我们的母亲们不仅有以上种种对坏毛病的担心,而且还采取了实际的行动来防止这些坏毛病的发生。没有一个母亲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墙上、家具上到处乱写乱画时会放任不管。在吃饭的时候,她们惟恐孩子把手伸到碗里,只要他稍有这样的企图,母亲马上就会伸手打他的手背,并用眼睛瞪他。就这样,我们的母亲们患上了一种试图对孩子进行“训育”的强迫症。这是一种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老毛病。我们不是一直都有“严教出贵子”这样一种育儿传统吗?这种传统已经在无意识中深深地扎根于母亲们的脑海中。同时,在韩国社会特别强调礼仪。但是,我却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父母在教育孩子礼仪的名义下扼杀了孩子的自然成长。有些事情对孩子来说明明是太严厉、太过分了,可是父母却说他们只是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存在类似情况的另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那种“不给别人增添麻烦”的固有观念,几乎成了日本特色的代名词。但是,这种观念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是绝对不可以强加给孩子们的。因为,对孩子们进行的强迫和惩罚,实在可以说是在幼年时期扼杀他们自我意识的“捷径”。因此,在今天的日本,母子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然,从母亲的立场上讲,有时也很有纠正孩子一些行为的必要。因为幼年时节对孩子行为的纠正不仅仅是对孩子某个行为本身的纠正,同时还包含有使孩子“适应现实”这样一个课题。但是,父母决不能因此就动手打骂孩子。我想对母亲们说:不要动不动就“训育”孩子,而是要和孩子进行协商。也就是说,要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和孩子达成一定的妥协。
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去百货商店购物。本来,那天孩子已经和我说好只是出去转转,不买任何东西。可是,当他看到一套价格超过10万韩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700元左右)的机器人玩具后,就开始缠着我,让我给他买。他一边对我说隔壁家的孩子已经买到了,为什么不给他买,一边热切地盯着我看。当时我想,现在是到了要进行协商的时候了。孩子提出的协商方案是,“我想买”这么一个简单直接的要求。或许有母亲会问,这也能算什么协商方案吗?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上看,这表明他除了“我想买”这个要求以外,已经没有其他任何具有正当性的协商方案了。我提出的协商方案则是“太贵了,暂时不能买。”在孩子的幼年时节,类似“我想买”这样的要求是形成其自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我都会答应他们的要求。但是,当孩子长到五岁的时候,这个阶段就过去了。从这时候开始,孩子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开始逐步形成,因此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孩子适用“做这些事情不行”这样的禁止性标准。当时,我已经感觉到,有必要教给孩子这样一个事实:即如果你不做任何努力的话,你就不可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既然双方都拿出了各自的协商方案,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试着达成妥协了。可是怎么对孩子讲比较好呢?首先,我不想把孩子“我想要”的这种要求一笔抹杀,因此我必须找出一些可以缓解他这种要求的理由。“买来玩儿当然很好,可是好归好,它的价格太贵了,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孩子说不知道,我就把价格告诉了孩子,接着对他说:"景慕,爸爸挣来的钱,我们既要用它来买米,也要用它来买衣服穿呢。如果都用来给你买玩具,那么我们家就没饭吃了。没饭吃也没关系吗?"“没有10万韩元,这些就都做不成了吗?”孩子开始询问钱的价值了。因此,我就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语言对他说明,“10万韩元是非常大的一笔钱。”孩子的脸上显得有些为难,这表示他已经开始有些理解了。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那隔壁孩子的妈妈为什么给他买呢?”“隔壁家可能比我们家富裕。另外,说不定那个玩具是他妈妈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给他买的。你每年过生日和圣诞节的时候,不是也会收到很多好的礼物吗?"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