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融入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人教版五年级《位置》为例

发布时间:2022-11-21 14:51:06

小学数学教学融入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人教版五年级《位置》为例
作者:林燕红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9年第15

要:课程思政如何更好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当前有效实施核心素养的重要课题。以人教版五年级的《位置》为例,分别从四个环节阐述数学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策略,即借助交流对话,发展情育诚毅;尝试动手探索,理倡诚毅品质;塑造能力养成,内化行践诚毅;发展数学素养,构建悦悟诚毅;四环节实施课程思政,能较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做好教书育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政;小学数学教学;位置

核心素养不断受到重视,逐步在中小学课堂中尝试实施和实践,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最近笔者通过课题,与课题组思考和实践如何更好结合数学文化、闽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思政要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课堂,通过学科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我们选择人教版小学五年的《位置》进行研究,探索如何使学生在“嘉庚文化”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牢记“诚毅”校训,做一个诚以待人,毅以处事(集美学村校训)的人。下面我们从交流对话引入,凝练悦悟诚毅、鼓励动手实践,发展诚毅品质;构建能力养成,内化行践诚毅;发展数学素养,构建悦悟诚毅等环节,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数学素养,不但发展学科素养,更重要提高道德品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融合思政策略,培养胜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

一、借助交流对话,发展情育诚毅

对话是导入有效思考的必要途径,在《位置》这一课,我们很好设计了对话,步步为营,逐步引导学生大胆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情育诚毅,在数学学科中培植诚毅品质。

案例1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林老师去年教几年级吗?

生:六年级。

师:六年级毕业时,每人要交一张照片,相馆的叔叔到学校为他们拍照。瞧,他们正排队照相。数学课代表在第4个,谁是数学课代表?

生:戴眼镜的男生。

师:奇怪,我只给你们一个数,你怎能一下子就确定了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生:他对着数轴4这个点。


这样的对话设计,主要通过呈现厦门集美小学毕业班一班照片的现实情境,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引发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表示的位置的需要,同时感受作为嘉庚学子的自豪感,也慢慢在孩子的心里种植下诚毅的种子。

二、尝试动手探索,理倡诚毅品质

小学数学学习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等相关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一个又一个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种在内心深处的诚毅品质,在活动的思考下开始成长。

案例2

师:看来有时一个数就能确定位置。他们拍完照回到班级,这是他们班级的座位表。你知道他现在在什么位置?

生:第4组第2个。(板书)

师:诶,为什么这时你们要用两个数来说他的位置呢?

师:还可以怎样简洁准确地表示他的位置呢?同桌交流并把研究出来的方法记录在刚才老师发给你们的便利贴。

生:记录。(师边看边收集一些方法准备展示)

师:这是我收集同学们记录的方法。同样是记录他的位置,有这么多的表达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共同点是它们都有42这两个数。

师:知道两个数据就可以在教室平面内确定位置。那不同点是什么?

生:有的用文字表示,有的用符号表示,有的比较简洁等。

师:说得好!那这里的42究竟各表示什么意思呢?为了便于观察和思考,我们用小圆圈表示每一个同学。(出示下图)

师:这里的4表示第4竖排。数学上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板书)从左往右起,这里1列,这是……

师:把横排叫作行,从下往上,这是第1行,这是……

师:现在用两条直线表示相应的行和列,并相交于一点,便于确定相应的位置。

借力活动,我们让学生感受了转化,由集美小学六4班座位表中常用的“横排”“竖排”转换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这是本节课完成的第一次数学化。对于这样的“原生概念”,采用讲授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竖为“列”,横为“行”,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激发学习的兴趣,实现课堂的高效。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这里的42表示什么意思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4表示第4列,2表示第2行。


师:我们再来看同学们刚才记录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表示他的位置最简便?

生:讨论。

师:像这样用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书写时先写列再写行。师书写(也就是先写4,再写2)为了区分各个位置,在两个数中间加了“,”,外面添上小括号。我们把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叫作“数对”。

师:指着板书(42):读wt 数对(42)。全班齐读一遍。

师:你认为这样规定记录位置有什么好处?

生:简便。

揭题:用有序的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位置,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把用“第几列第几行”转换为用“数对”表示学生位置,是本节课要完成的第二次“数学化”。让学生独立尝试简化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更充分地体验“数对”的简洁性,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智慧。

三、塑造能力养成,内化行践诚毅

数学教学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能力养成中适度抽象,在抽象中内化行践诚毅,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提高学生果断坚强的意志。这也是在学科教学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是今后探索学科融合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向。

案例3

师:在他的班上,还有三个和他一样考进外国语学校的同学。他们是(课件出示他们三个的名字和位置。)庄××,屈××和王××。你能用数对表示她们的位置吗?请你们写在刚才发给你们的练习纸。

生:写数对汇报:庄××(13)。

师:说说,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屈××和王××谁来说一说。

生:屈××(24),王××(33

师:屈××和数学科代表的位置,同样的两个数据,为什么表示的不是同一个人?

生:前面的表示列数,后面的表示行数,所以谁在前谁在后很重要,交换位置后,相应的点就不同了。

师:两个数的顺序不同,意义也不同,表示的位置就完全不同。我们再看王××(33),两个数怎么一样?


小学数学教学融入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人教版五年级《位置》为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