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发布时间:


历史演义小说典范——《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一、作者、源流、版本介绍
1、作者生平和作品罗贯中说;施耐庵说;
罗贯中与施耐庵关系说;
《水浒传》注钱塘施耐庵后学罗贯中编定,有人认为罗贯中为施耐庵的弟子。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现存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也许是后人伪作的。另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并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
2、成书来源与过程
①以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
②魏晋以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
③作者罗贯中自己的发挥创造。
史籍《三国志》与《三国志注》——南北朝时期杂史传记中的三国故事——隋唐时期有关三国故事的民间曲艺与文人歌咏——唐代说话艺术霍四究的说三分”——拥刘反曹倾向在宋代的典型化——宋元南戏与宋金元杂剧中的三国戏——元话本《三分事略》与《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成书的《三国志演义》:三国故事的集大成之作与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之作。
3、版本:
①《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
明嘉靖壬午(元年,1522)刻《三国志通俗演义》
②《三国志传》系统。
③毛纶、毛宗岗(1632-1709后)评改本《三国志演义》系统(简称毛本
④此外,还有几种处于过渡形态的版本,最有代表性的是叶昼假托的《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卓吾评本"二、《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西江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主要内容——
1、记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始于黄巾起义,止于西晋
统一。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2、选取曹魏集团和蜀汉集团为主要对立面,围绕这两个集团的斗争刻划了相互对立的曹操和刘备的艺术形象。全书以刘备集团的兴衰为主要线索,所歌颂的理想人物主要是刘备集团的君臣。3《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思想内容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二)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主题:
体式:依史以演义”——正统观念、道德评价、仁政思想、智慧模式、忠义标准等等价值系统。
政治观:明君良臣的仁政理想与注重人格的道德评价;
才性观:人格上的忠义与才能上的智勇;忠义标准与智慧模式;正统观:关于拥刘反曹倾向与民族矛盾的激化。
历史观:乱世的历史循环论;失败者的命定论;悲怆和迷惘中对历史的追思。
三国的主旨是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三)三国故事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以及怎样评价这种思想倾向。1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
明君贤相的思想和拥刘反曹的倾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有长远复杂历史思想背景。
A从史学传统来看。历代史学家尊刘或尊曹,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尊刘在特定时期有为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地位的历史思想背景。西晋陈寿《三国志》尊曹贬刘风气,把曹魏政权尊为皇权正统。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尊蜀汉为正统。间接推崇东晋,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尊魏,南宋朱熹尊蜀汉为正统,因为南宋被金人占领。随历史形式发展不断变化倾向。
B文学传统。从三国故事的流传演变过程来看,北宋民间说三国已形成这种思想倾向,在平话和杂剧中更得到加强。罗贯中继承以前同类文学传统,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2、如何评价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1)曲折地反映了汉族人民在民族矛盾比较尖锐的时代一种微妙地民族感情,一种封建正统观念。
2)更多地反映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护明君反对暴君的普遍愿望。3)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意义远远大于拥刘反曹这种思想本身.3、如何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忠义的思想?尤其是的思想。
要求大家能够结合关羽形象理解的内涵。①从历史传统来看,义气并不是新的东西。它是封建时代小私有者道德观念的反映。它一方面表现了小私有者在受剥削压迫下救困扶危、互相支持、见义勇为、知恩图报的积极品德。
②但是,由于义气不是从阶级观点出发,往往以个人恩怨作为行动的根据,所以这种道德观念有其狭隘性,也常常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

③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里,关羽正是被作者当作义气的化身。

在关羽的行动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义气的团结鼓舞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明显地看到义气
的局限。实际上,这是封建社会小私有者道德观念的反映,不从阶级观点出发,而是从个人恩怨出发,把个人恩怨作为行动的依据,置于整体利益之上。正是由于这种义气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所以义气化身的关羽,后来就为统治者所利用。三、《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形象
三奇或称三绝,即诸葛亮、关羽、曹操。曹操,古来奸雄中第一人,奸绝。关羽,古来将相中第一人,义绝。诸葛亮,古来贤相中第一人,智绝。


曹操
1)奸诈、残忍、暴虐、多疑。人生哲学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第一回诈作中风十七回借王垕头三十回诈骗许攸
有借刀杀人,如二十三回杀祢衡。
有借故杀人。如七十二回借故杨修惑乱军心杀掉杨修,有以欺诈手段杀人。如七十五回许都纵火四回杀吕伯奢全家人。

最奸体现在:僭越谋逆,骄横跋扈,打猎抢功杀皇子,挟持贵妃。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②雄才大略、豪爽多智。
诸葛亮
诸葛亮
智慧和忠贞的典型.一是足智多谋。二是对蜀汉政权的忠心。鲁迅先生指出欲状诸葛之智而近妖


刘备
①宽厚爱民
②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美学原则:《三国演义》的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章学诚《丙辰札记》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尽管历史小说可以大量采用历史素材,但它必须遵循艺术典型化的创作原则。(二)宏大的结构
时空间架,主次分明;非凡的叙事艺术;
《三国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6回(即开篇到孔明出山之前)桃园结义,军阀混战

第二部分:37——104回(即孔明出山至孔明死)孔明出山,三分天下第三部分:105——120(即孔明死至全书结束)后主无能,三国归晋
(三)全景式的战争描写
《三国志通俗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①善于写不同战役的特点,充分展示战争的复杂性,多样性。描写战争时,不是着眼于交战双方的单纯的实力与武艺的较量上,而是着重描写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从而揭示出战争胜负的原因。肯定人的智能在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②小说既善于渲染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又有抒情性的插曲,张中有弛,富于节奏感,引人入胜。
如庞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
③战争描写是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的,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四)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
1)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统一。人物基本符合历史,在拥刘反曹倾向上进行加工。2)出场定型。如写刘备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的非常言行,曹操少时诈中风以诬叔父,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都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
3)反复皴染。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如写曹操的不同杀人方法。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中刻划人物,着重突出人物主导性特征,不使人物简单化。
4)小说中善于用夸张笔调,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塑造人物,略貌取神。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张飞大战长坂坡。关羽温酒斩华雄、割骨疗毒。5)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四)语体风格:
《三国演义》的历史演义体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五、《三国演义》的地位、影响
①《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②为其他艺术提供题材。七、《东周列国志》等其它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演义的繁荣:
列国系统的小说:余邵鱼《列国志传》、冯梦龙《新列国志》、蔡元放《东周列国志》隋唐系统的小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

三国演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