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答题格式(最全面)

发布时间:2020-02-05 05:23:46

【说明文阅读的考点】

(一)学会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内容

1.明确说明对象

方法: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②抓首括句、中心句、过渡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2.学会抓说明对象的特征(形态、性质、结构、制作、用途、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

方法:①从关键句中找出事物的特征;

   ②从文中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

(二)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结构和顺序

常用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年代、四季、早晚等)

空间顺序(注意表示方位的名词)

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

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方法:①重视首括名、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

   ②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注意“同类合并”。

(三)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

方法:(判断常见说明方法的标记词语)

①举例子:例如、如、又如、比如、再如。

②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③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④列图表:(表格、图片)。

(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①正确。即语言符合事物实际情况。抓限定词、修饰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品味分析。

②模糊。有时,文中出现“大约”、“大概”、“左右”等看似不够精确的词,这种模糊性表达正反映了事物的实际存在状况,或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议论文阅读的考点】([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

(一)把握文章的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判断句或祈使句)。短语、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作为论点。答题时注意不要把论点与论题混淆。

分论点是围绕中心论点提出的,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一篇议论文的几个分论点也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材料。

方法:①看标题、开头、结尾,及中间;

   ②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

   ③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

   ④注意提示语(“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

(二)理解论据及论证作用

1.分类: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属于理论论据)

2.作用:论证论点(答题时写明什么论据证明了什么论点)

(三)掌握论证方法

1.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正反两方面论证)

2.常用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作用:充当(作为)事实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观点)。

②引用论证(引证法)

作用:充当(作为)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观点)。

③对比论证

作用:通过对比,更突出论证了……

(四)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记叙文阅读的考点】

常见考试类型:

1. 总体感知,归纳主题

2. 理清层次,把握结构

3. 辨明特色,分析手法

4. 品味语句,理解含义

5. 推敲词语,解析词义

6. 依据原文,拓展发挥

一、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注意记叙的人称:①第一人称(真实可信);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③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 顺叙的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 倒叙的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平板和结构单调。

3. 插叙的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三、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

1. 描写的种类:

1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⑴表现自然条件(氛围)的良好或恶劣(渲染气氛);

⑵交代故事、人物的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

⑶如在文首,往往为后文的情节、人物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⑷为主要人物的形象、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烘托人物,揭示主旨)。

2 人物描写:肖像(外貌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 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小的景物片断的描写。

4 场面描写:同一时间、地点、众多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要有特定的场合气氛。

5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 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四、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可以人物、中心事件、时间、地点、物品、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①标题;②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③抒情议论句

五、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般语言表述形式:

本文记叙(或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或揭露、歌颂、批判)了……的思想(或性格、精神、实质、道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六、 记叙文词句辨析

1. 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2. 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3. 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词多义等。

4. 要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

5. 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七、 句子的作用

1. 在文章结构上:①总起;②总结;③承上启下;④铺垫;⑤照应;⑥揭示主题,点明中心(或点题)。

2. 在文章内容上: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 在文章中形式上(所起的艺术效果):①修辞的运用;②写作技法上,如设置悬念,对比映衬,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情景交融,小中见大,升华深化,象征寓意等。

⑴比喻、拟人: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了……

⑵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

⑶夸张:增强感染力,突出(强调)了……

⑷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

⑸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或引出下文……)

八、 首尾段的作用

首段的作用:①交代背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②引出话题或写作对象(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③揭示中心(开篇点题);④直接抒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尾段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呼应开头;③点明中心(点题);④深化主题

【点拨】也有一种题型是“首尾段可否删掉”,答题时可以删掉的首尾关键看是否有毛病。

开头“常见病”:

1 离题太远,绕圈子;

2 不必要的抒情。

结尾“常见病”:

1 结尾以空洞的口号或表决心结尾,看上去慷慨激昂,其实苍白无力;

2 结尾时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费力不讨好;

3 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九、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有两层含义:①结构上;②内容上)

关于结构类考题有几种常见类型:

1 将某个段落(或句子)抽出后问应加在哪两个段落之间,写出理由;

2 或问某个段落可否删掉,为什么写出理由;

3 也有问行文顺序(或段落)可否颠倒。

【点拨】先概括添加或删掉的段义;再答出内容上具体承的什么上,启的什么下;接着答出结构上具体承的什么上,启的什么下;最后答出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答此类题最容易犯错的是只看结构上的“承上启下”这个术语,答案不具体,根本不答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一十、 题目的作用:①概括内容;②揭示主题;③提示线索

一十一、 部分标点的作用

1. 引号的用法:①表引用;②表特定称谓;③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④表讽刺或否定;⑤特殊含义

2. 破折号的用法:①表注释(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②表插说;③表时间或声音的延续、中断或停顿;④表意思转折或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⑥用于副标题前

3. 省略号的用法:①表引文、重复性词语、列举等的省略;②表静默或思考;③表说话断断续续;④表语言的中断;⑤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⑥表思维的跳跃。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不能同时使用;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

一十二、 常用的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1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2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3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5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6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感想类80字议论

第一步:围绕“感点”答观点(一般是围绕精神品质来提炼观点)。观点要具体,不能空泛,一般控制在15字以内。

第二步:概述本文事迹。一般控制在25字以内(其实观点就是由此引发的)。

第三步:分析原因。答出此观点的好处、作用和意义,如是读后感还要尽量联系实际举一个论据,一般控制在50字以内。

第四步:深化总结。不要抄袭观点,而要深化中心,也可以发出号召。

【点拨】小作文必须准备的几个题目

1 感恩类(父母、师长、陌生人)

2 道德修养(诚信、勤俭、宽容、善良、爱心奉献、公德、文明等)

3 责任

4 美(心灵美、情操美)

5 爱国(理想、志向、信念)

6 精神类

a.体育精神(顽强拼搏、刻苦训练、更高更快更强)

b.助人为乐(帮助弱者和弱势群体)

7 生命的价值

8 读书(学习)

9 自信心

中考语文答题格式(最全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