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励志故事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doc

发布时间:2021-03-09 09:30:59

袁隆平励志故事_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的故事

袁隆平我们虽然没见过,但是我们都很熟悉,因为他生产 出了杂交水稻,这个发明造福了我们全人类,自从有了杂交水稻, 我们屮国就没有挨饿的情况了,因此他也被我们尊称为〃杂交水 稻之父〃。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袁隆平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袁隆平励志故事篇1

1949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 励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 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 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19538月毕业,全班同学都被分到了全国各地,最远 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袁隆平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后,就坐 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 江农校。

这一呆,就是20xx年。

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老师上的课让学生喜欢。〃他上课 上得好,下课还跟学生玩,〃当年的学生回忆说,〃他不讲究那么 多,黑板写满了,他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试验逃过劫难

1960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株〃天 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 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 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 了 6株雄性不育稻株。

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 19662月,在屮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 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这是中科院《科学通报》在〃文化大革命〃停刊前的最后一 期。恰好给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领导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 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 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烂〃,捡回来的几兜秧 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 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 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 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 得稀烂,秧苗被拔光。从田境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 5根半埋 着的秧苗。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 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等到第二年6月,他又被派往IOO公里外的淑浦县低庄煤 矿〃宣传毛泽东思想〃。两个月后,因为两个助手写信向上面反映, 引起省科委和农业厅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研协作组,才把他 调往长沙工作。

开放的科研

从这年10月,袁隆平他们开始到气候炎热的云南和海南 去南繁。

遍寻资料,他发现海南的野生稻资源最多,所以,1970 年秋天,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又到了海南岛崖县的南红农场。

这时候刚好《人民日报》发表《农业学大寨》评论,后来 袁隆平得意地说,〃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遥派〃,两头都不管。 〃

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课,就意识到农场附 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野生稻。它们一大丛匍匐着, 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来就像野草。他约了袁老师的助 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认,然后挖回了一兜雄花异常、花药细瘦没开 裂的稻穗。

这株被取名〃野败〃的野生稻后来成了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又组织了一个全国性协作 组。3月下旬,全国18个科研单位的一百多名农业科技人员都 来到了南红农场。

此时〃野败〃的杂交第一代正在抽穗,还没有人知道其科研 价值,但袁隆乎却毫无保留,把〃野败〃材料分送给大家做实验。

〃他这个人做什么都很坦荡,最恨那种保守、自私的做法, 〃湖南农学院教师罗孝和也是1970年才进入这个科研小组的,他 发现,袁隆平从来不搞〃山头〃,〃只要表现出对课题感兴趣,他 就欢迎,给外单位的讲课也一点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上万次 回交转育后,结果,湖南组和江西组、福建组都培育出了几个优 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屮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 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水稻增产30%以上。

随后,他又设计了父本与母本分垄间种的栽培模式,还创 造出用竹竿〃赶花粉〃的土办法,将种子产量从亩产55公斤提 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别的一年。稻田边的广播里,不时播出周 恩来逝世、唐山大地震、毛泽东逝世等大事件。稻田里面,稀稀 疏疏的杂交水稻却长出了粗壮饱满的颗粒。这年,全国大面积试 种,208万亩杂交水稻,增产热?吭?20%以上_。

杂交稻面积开始急速推广,到1998年,全国有一半的稻

田都在栽种杂交稻。

等到19816月,推了一个光溜溜的小平头的袁隆平上 了北京,领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自在随意的老头

现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但老 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 地去。

有次他爬田境,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 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境比你年轻人还快当!〃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欢自在随意的生活。

他偶尔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 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 一件。有次到香港屮文大学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 10元钱买的领带。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 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 时候,她有什么看法?〃

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他后来跟助手说,〃 我就是个过路财神。〃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Io 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专门 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经常跟人说起他曾经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 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 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

刚开始,周围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满脑壳就 惦记这个事情。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 造,为的是他的第二个理想: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 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 个幸福的人。〃

袁隆平励志故事篇2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 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 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 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 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 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 产过800斤、Iooo斤、20xx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 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二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 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 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 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

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 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 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 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屮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 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 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 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 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 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 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6月到1965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 6 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 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 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 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 以从屮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 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 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 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 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 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 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 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 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 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 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 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 94亿 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 5%o 20xx年全国累计 种植杂交稻面积.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IOOo亿公斤以上,增 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 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 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 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 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 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 分藥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 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屮再一次萌 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 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 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 其屮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 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 屮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 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xx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 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 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 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釉 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 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 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 19877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釉稻三系 育种材料屮,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 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 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 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 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 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 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 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 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 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 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 3 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 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1SQU0;杂交水 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 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 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 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 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袁隆平励志故事篇3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 兴初级屮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 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 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 MV j.

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 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 为什么得正数? 〃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屮得到满意的答 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 维能力。

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 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 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 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 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 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屮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 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 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袁隆平励志故事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