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发布时间:2018-12-01 09:29:45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竟宁元年,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一个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所以《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昭君虽为女流,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国同在,芳名万古长传。其人其事,有一种悲壮的色彩,仿佛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气象不凡。所以在诗人笔下,这画面的底色,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