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寄黄几复》〈题竹石牧牛〉

发布时间:2020-03-31 20:16:36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音书难达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怀念望而不见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景:情  名词组成诗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乐 苦对比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任职山东德州时。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人,与作者少年交游,时任广东四会县令。②蕲:通“祈”,祈求。③三折肱:《左传》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以景结情: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

欲托鸿雁传书,它却谢绝了,因它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

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不要祈求你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

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三折肱:

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

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

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

小题1:本诗的第二联最为后人所称道,试从表现手法上简要赏析。(4分)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巧妙用六个名词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2)寓情于景,“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平常之景寄寓作者的浓浓深情。

(3)“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内容+手法+作用+情感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诗歌最后两联从哪几个方面写黄几复的品德和才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三个方面:为官清廉,富有政治才华好学不倦。

为官清廉:

一县长官,家徒四壁,他清正廉洁,他把精力和心思都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

富有政治才华:

  借用“三折肱”的典故,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

这里说他善“治国”但并不需要“三折肱”,

言外之意: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

好学不倦: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

情感:赞扬了黄几复廉洁干练,也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

寄黄几复 黄庭坚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

②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③野次:野外

环境:和谐宁静田园气息   借题发挥  感受。

黄庭坚所处的北宋后期,是统治阶级内部党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由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党争,新党暂时失势,旧党上台,很快又分裂为洛、蜀、朔三个集团,互相争斗。至绍圣间,新党再度执政,对旧党分子全面打击。统治阶级内部的这种哄争,初期还带有一定的政治原则性,愈到后来就愈演变为无原则的派系倾轧,严重削弱了宋王朝的统治力量。

黄庭坚本人虽也不免受到朋党的牵累,但他头脑还比较清醒,能够看到宗派之争的危害性。诗篇以牛的砺角和争斗为诫,以平和安谧的田园风光相尚,联想到生活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B. 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

C. 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

D. 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

(2) 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咏:以某种事物为题作诗。 

  唱,抑扬顿挫地念。

戏:开玩笑 ,戏谑  批评讽刺是 讽喻党争

①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来写,语言幽默风趣。韵味

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

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

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

 

②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讽哈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

人作品影响感受

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鸣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箎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①芦篪(chí):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 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日下随着芦篪声蔓延开去。
C. 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D. 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为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

乐景衬哀情

8、请你试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简要分析其妙处。
   

最传神两个字是“张”和“泼”。

几行嘉树在夕阳下鲜艳夺目,就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织锦;一派春水碧绿透亮, 就像在上面泼洒了一层明油。

两个动词,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体现出诗人爽朗豁达的情怀。

双鲤,古时中国对书信的称谓。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称。

双鲤典故最早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当然诗中所言烹鱼并非真的烹煮,而是让儿子打开装有尺素的鲤鱼形的木盒。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牧童诗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寄黄几复》〈题竹石牧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