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政治课本问题整理

发布时间:2018-10-31 21:50:24

九上政治

第一单元 亲近社会

1 成长在社会

一、 感受社会变化

知识点

1.人类社会从原始的野蛮时代到创立古代文明,从古代文明发展到现代文明,是经济物质文明)、政治(政治文明)、文化(精神文明,如科技、道德)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2.在当代,科学技术(属于文化)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3.成就的表现(通常以材料形式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GDP),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军事、科技、文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收入、人民生活方式)。

4.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问题: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同样面临这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问题

1.我国在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

1) 具体表现:人口问题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如社会公德、社会保障、留守儿童等)。

2) 影响:严重制约这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着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政治生活日益扩大。

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二、 关心社会发展

知识点

6.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经济→中心)生产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7.首先:作为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可以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8.对青少年的意义: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9.我们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还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问题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 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总不是离开社会所提供的种种条件,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

2) 社会离不开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3.为什么要关心社会

1) 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2) 只有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更好地奉献社会。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3) 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4.如何关心社会

1) 首先:作为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可以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2) 我们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还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5.青少年了解时事政治的途径和意义

1) 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

2) 有助于: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学会亲近社会

知识点

10.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唯一)因素。

11.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问题

6.如何亲近社会

1) 不做“看客”

2) 遵守社会公德

3) 善于明辨是非(法、德)

4) 服务社会(基本)

7.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1) 这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2)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唯一)因素。

3) 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4) 形成讲公德、讲文明的社会风尚,对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对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8.青少年如何明辨是非

1) 亲近社会、融入社会,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

2) 我们青少年学生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 积极弘扬真、善、美,坚决抵制假、恶、丑,知荣辱,讲正气。

4) 用于拒绝各种不良诱惑。

5)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亲近社会的含义what: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意义why:我们唯有积极主动地亲近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人都是社会的成员,都享受着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启示:我们青少年学生必须树立公德意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努力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四、 自觉服务社会

知识点

12.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13.(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14.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最重要的当然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15.理解:奉献社会,不仅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服务社会,热情关爱他人,而且在祖国面临危难是,在他人面临险情时,能够不畏牺牲,挺身而出,患难与共,英勇抗争。

问题

9.如何服务社会(重要表现)

1) 首先:忠于职守(履行:工作职责/公民义务)

2) 乐于奉献(公益、志愿)

将个人、家庭责任置于国家、社会之上,是我们不允许的。只强调国家、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人、家庭利益的做法,也是我们不提倡的。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2 弘扬中华文化

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知识点

16.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

17.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

18.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19.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20.文化自信的来源: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各族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和崇高价值追求,蕴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

22.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问题

10.文化的重要性

1) 普遍(前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这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本身的作用)

2) 国际竞争: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日益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3)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各族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和崇高价值追求,蕴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

4) 现代化建设:智力支持(科技)/精神动力(道德)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5) ☆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11.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1)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 其中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许多优秀成分,不仅对形成和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3) 在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仍能够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许多重要启示。

二、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知识点

23.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24.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5. 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日益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6.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态度

问题

12.为什么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1) 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文化→国家)

2) 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认同:文化基础→自豪:责任)

13.如何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感

1) 本民族: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就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继承→优秀传统,弘扬,创新)

2)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经济全球化)

14.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why:21

2)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意防止

3) 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

4)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5) 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剽窃侵害知识产权)

我们的生活,是以中国的地域为生存条件,以中华的积累和发展未显示内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征。



三、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知识点

2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精神气质和意志品质的集中反映。

28.民族精神根植于本民族文化之中,又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29.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31.弘扬中国精神,也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2.中国精神是凝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问15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问题

15.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文化(支持、动力):民族精神根植于本民族文化之中,又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2) 中华——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反映,是激励和支撑会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动力。

3) 全面小康、现代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6.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狐疑求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又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当今时代精神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笑对生活

一、 人生难免有挫折

知识点

34.挫折,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障碍或干扰。

35.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但内在的主观因素则多数可以控制。

36.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人生道路上,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

37.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者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者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炼,使人奋起和成熟。

问题

17.挫折引起的消极反应

1) 心理:心理上一般表现为愤怒、焦虑、沮丧、悲痛等(2字)

2) 行为:行为上一般表现为无所适从、自暴自弃、埋怨他人、推卸责任等(4字)

18.青少年为什么容易产生挫折感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阅历方面的限制,不少青少年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评价,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常会发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产生挫败感。(前提条件:青少年学生富于理想≠原因)

19.如何理解挫折也是财富

1) 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人生道路上,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普遍)

2) 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者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者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炼,使人奋起和成熟。(双重)

3)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折的畏惧和不重视。如能在挫折中迎难而上,理智地分析,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与良策,那么挫折就会成为人生的经验和财富,成为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二、 勤奋学习,善于学习

知识点

38.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39.现代社会,学习已经成为生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生命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学习中努力调高自身素质。

40.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活动,不可能没有压力(普遍性)。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学习压力。

41.我们要把握好焦虑的“度”,使它维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42.克服考试过度焦虑,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的调控方法。

问题

20.学习的重要性

1) 自己:学习能使自己得到发展。

2) 责任: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3) 生存、生命:现代社会,学习已经成为生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生命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学习中努力调高自身素质。——终身学习

4)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5) 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21.中学生要树立哪些学习观念

1) 责任: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2) 自信:自信心非常重要。

3) 兴趣、习惯、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4) 终身: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新要求。

22.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1)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活动,不可能没有压力(普遍性)。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学习压力。

2) 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利于保持学习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过重的学习压力,会造成过度紧张、焦虑,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3) 我们要把握好焦虑的“度”,使它维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三、 战胜挫折,开拓进取

知识点

43.在人生道路上,不在于有无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困难和挫折。

44.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用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45.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核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6.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问题

23.如何战胜挫折

1) 关键(正确面对):在人生道路上,不在于有无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困难和挫折。

2) 乐观、方法: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并以正确的方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 耐挫力:根据产生挫折的客观原因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增强自己的耐挫力。

4) 创新:开拓进取,用于创新。

24.创新的重要性(why)

1) 创新与挫折的关系: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用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2) 个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可以发掘我们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可以激发我们攀登人生高峰的热情,督促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3)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核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第二单元 合作诚信

4 学会合作

一、 生活处处有合作

知识点

47.合作产生的原因:合作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

48.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分工要求合作,合作是分工的必然结果。

49.合作的含义:合作,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合作的结果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对方。

50.助人与自助是人类合作的一种方式,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51.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国家能够做到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团结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2.我国如何参与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我国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合作,实现自身的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共同发展

问题

25.(普遍)合作的价值(重要性,why

1) 合作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任何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加强合作,齐心协力,能使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得到放大,能增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2) 合作可以扬长避短,最充分、最有效地使用人力和资源,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合作可以减少冲突或排他性竞争,求得整体优化;合作可以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激励创 ,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成果。

3) 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合作有利于倡导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自助是人类合作的一种方式,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26.如何理解发展离不开合作

1) 国情:发展中(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要性

社会主义→可能性 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合作才能成功。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国家能够做到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团结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

2) 国内区域合作:西部大开发(优势互补)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切实加强地区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西部地区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东部地区能寻求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3) 国际合作:原因(根本)经济全球化,面临共同问题

在当代,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各国都努力扬长避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已达到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目的。各国也面临这许多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在各个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实现自身的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国家发展离不开合作。(重要结论:why,合作的价值)

国内区域合作的意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国际合作的意义:实现自身的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 学会与人合作

知识点

53.有效合作首先要合理分工,科学计划。

54.指挥的地位:指挥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

55.在合作中出现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关键是及时沟通,消除隔阂。

56.善于合作,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57.具体体现合作和公平的关系: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

问题

27.如何学会与人合作

1) 我们不仅要树立强烈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而且要学会合作的方法,培养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2) 合理分工,科学计划

3) 有效指挥,相互配合

4) 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5) 相互沟通,真诚合作

6) 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28.为什么合作需要公平

1) 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

2) 在合作中,纪要公平公正地分担责任,也要公平公正地分享成果,这样才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到达双赢共赢。

3) 坚持合作公正也是促进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善于合作,不仅要求指挥者与队员之间相互配合,还要求各队员之间也要相互配合。



三、 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

知识点

58.竞争是现代社会存在的突出特征,正确对待参与竞争是人们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

59.竞争的含义:竞争,就是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到达同一目标,按同一标准或规则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与较量。

60.竞争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性质)竞争有排他性竞争和非排他性竞争(或称合作型竞争)之分(排他≠不正当)(类型)。

61.竞争的基本原则: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62.人是竞争的主题,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

63.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竞争能够促进企业增强活力。

64.竞争是一种促进创新的机制,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问题

29.竞争的有利之处

1) 个人:竞争能激发个人的潜能,提高个人的素质,培养人的进取心,锤炼人的意志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因此,竞争能促进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

2) 集体:竞争可以使集体的生活变得更富有生气,可以增强学习与工作的乐趣。在竞争的氛围中,人们受到竞赛目标的鼓舞,往往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和强烈的获胜愿望,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结合起来,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由此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 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竞争能够促进企业增强活力。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改进生产技术,从而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4) 国家:对于国家而言,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加速各项事业发展,有利于加速社会进步,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30.如何正确参与竞争?

1) 树立正确竞争观(平常心、自信):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自信

2) 竞争中必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3) 竞争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竞争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4) 竞争中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3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 合作与竞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2) 合作→竞争:合作,往往是不同竞争对象之间的合作,合作之间仍然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存在着相互竞争。

3) 竞争→合作:竞争也需要合作。在竞争过程中,人们需要互相帮助,需要交流信息,需要相互鼓励和支持,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 总结:只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竞争不再是利益互相冲突的对手间的简单拼杀,也不再是一种损人利己行为,而更像一场高水平、高质量、高风格的友谊赛,是强者、勇者、智者之间的较量。

许多不正当的竞争,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激烈的竞争会引起人们过分紧张和焦虑。

正确参与竞争。

竞争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5 与诚信同行

一、 人贵诚信

知识点

65.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66.诚实和守信的关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

67. 人贵诚信。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守信的人具有良好声誉,这笔无形的财富能为个人带来直接的利益,能促进个人事业的成功

68.诚信也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拥护和支持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政府是社会的基础)。

69.对国家的启示:我们要切实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问题

32.如何理解诚信是一种资源?

1) 个人:守信→声誉→直接(财富)人贵诚信。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守信的人具有良好声誉,这笔无形的财富能为个人带来直接的利益,能促进个人事业的成功。

2) 社会: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

3) 公民职业道德: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4) 市场经济(消费者):企业:形象→经济效益 秩序:社会健康发展 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只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公平交易,才会赢得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5) 国家政府:诚信也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拥护和支持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政府是社会的基础),只有诚信的政府,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6) 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诚实: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 守信:遵守信用、履行诺言

诚信是一种资源——集中地概括了诚信的重要性(重要结论)

孔子把诚信视为做人的首要之德

诚信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是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乃至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

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就是要树立“诚信为本”的行业理念,诚实做人,诚信工作,忠诚自己的职业,信守自己的承诺,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负责。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性,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就企业而言,诚信是资本,是财富,是竞争力;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政府而言,诚信是良好的政府形象。



二、 做诚实的人(对个人的启示)

知识点

70.重诺守信是诚实人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文化水平)的标尺。

71.对是负责既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72.诚信学习、诚信考试,不仅是对学校、老师、家长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诚信,是对自己负责。

73.对人对事,与他人交往,都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也是诚实守信品质的基本要求。

问题

33.如何做个诚信的人

1) 实际行动: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积极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2) 重诺守信

3) 对事负责

4) 从说实话做起

5) 总结:诚实守信是现代人必备的品质,诚信品质需要从小培养,重在行动,诚实地对待每一件事,防止和远离各种不诚实行为。

34.为什么在学习上要讲诚信

1) 靠自己努力获得的成绩和荣誉才具有真实价值。抄袭作业、请人代做作业、考试作弊等都是缺乏诚信的表现。

2) 这些行为看似小事,但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 诚信学习、诚信考试,不仅是对学校、老师、家长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诚信,是对自己负责。

4)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求真的态度,不能靠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来取胜。



三、 尊重隐私,保守秘密

知识点

74.隐私,也就是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75.所谓隐私权,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76.侵犯他人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是一种违法行为,因受到法律的制裁。

77.严守国家机密是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热爱祖国、捍卫国家利益的基本要求。

问题

35.说老实话必须注意什么

1) 说老实话并不是不分场合,不看情况,有什么说什么;也不等于说话不讲技巧,不讲艺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2) 尊重个人隐私

3) 严守国家机密

4) 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实际上也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

国家机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怎样保守国家机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窃密以及互联网泄密等案件时有发生,我们要增强保密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遵守有关纪律;既要珍惜真诚友谊,更要维护国家利益。对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人和事,只要发现,都要及时举报。

企业的每位职工都有保守商业秘密的责任和义务。

有时候人们在交往中不得不说一些出于爱心的、真心的“谎言”。这种“善意的谎言”有时能使人们的感情变得更融洽,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但是,即使处于真心爱心,隐瞒事实的真相,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人处世,以诚为本,以实为要。



第三单元 崇尚法律

6 做守法公民

一、 建设法治国家

知识点

78.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79.“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0.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

81.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82.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8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4.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制体系(=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85.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6.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87.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

88.法律和道德,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8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90.法治以其权威性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问题

36.依法治国的含义: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广大人民(主体)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最根本保证),依照宪法和法律(依据)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3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

1) 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 有法可依: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制体系(=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3) 有法必依:实行依法治国,国家行政机关(也可:执法必严)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4) 执法必严(与“有法必依”互通):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有法必依),严格执法。

5) 违法必究: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只要是公民就要遵守…),任何违法行为都不许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只要是违法行为,就必须…)。

6) 新要求:要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8.依法治国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 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2) 市场经济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保障人们合法的经济权益,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维护好、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9.why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重要性=依法治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1) 经济(市场经济:维护秩序、保护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2) 政治(民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3) 文化(现代文明):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4) 社会: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5) 总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0.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 总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 作用(法:强制性、权威性;德:感召力、劝导力):法治以其权威性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3)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全面推进(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7十五大)

权威: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 树立法治观念

知识点

91.人与法: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92.含义: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93.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94.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是体现人民≠公民的意志(本质)、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95.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属于未成年人。

96.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7.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用法维权,就必须学法懂法。

问题

4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1) 人与法:人与法: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2) 社会、公民(双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 重要环节(重要内容):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42. 法律的作用

1) 维护、规范:它既是公民权利的体现和保障,又是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2) 制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3.未成年人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1)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别的保护,但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3) 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

4) 权利、义务是一致的。我们不得损坏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44.青少年为什么要学法

1) 学法:前提(地位):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用法维权,就必须学法懂法。

2) 未成年人、特殊: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3) 对未成年人的意义: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对国家的意义:广大青少年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增强全国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多年来,党和国家把全民普法作为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学会用法。



7 维护合法权利

一、 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知识点

98.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99. 公民的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

100.财产继承权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两种。

101.在分配继承遗产时,要遵循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的原则。

102.第一继承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继承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03. 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公民有权依法行使自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处理),不受任何非法干涉。

问题

45.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财产继承?

1) 对财产的态度: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财产,但财产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2) 对权利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青少年要依据继承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同时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46.如何维护自己的财产权

1) 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公民有权依法行使自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处理),不受任何非法干涉。

2) 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可以向侵权人提出权利请求,要求其对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侵权人发生争执时,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将以判决的形式责令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含义: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遗产是公民死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馈赠:馈赠人健在时,与抚养人签约,在遗赠人死后可获得财产。

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能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如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等)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 保护智力成果

知识点

104.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时代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05.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106.未成年人因没有行为能力或没有完全行为能力,当其智力成果和荣誉权收到侵犯时,可依法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法院起诉,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07.危害:一些严重的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108.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保障。

问题

47.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意义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既要(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又要(有利于)让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两者都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保驾护航。

2) 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保障。

现状:由于我国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有的地区和部门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三、 学会行使监督权

知识点

109.没有监督的权利会导致腐败。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完善(有利于)制约和监督=保障),(有利于)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110.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享有监督权。

111.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和直接的手段。

112.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进言献策,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当好国家的小主人。

问题

48.为什么要行使监督权

1) 人民是主人(根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享有监督权,可以保障行政和司法权力的有效行使,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的实现。

2) 完善=保障(有利于……):没有监督的权利会导致腐败。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完善(有利于)制约和监督=保障),(有利于)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3) 政府机关: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创造新形式,开辟新渠道,保障公民行使批评权、建议权,能够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使政府取信于民,国家长治久安。

4) 青少年—政治文明:青少年逐步学会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9.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积极常务委员会(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以及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

50.新闻监督的作用

1) 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和直接的手段。

2) 进行了有力的曝光和抨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反映社情民意,查出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实施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51.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正确方法

1) 要依法行使

2) 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可行,但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

3) 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最常用的是用各种方式投诉、举报,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4) 对社会上特别是所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批评、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

青少年如何行使监督权

1) 依法

2) 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可行,但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

3) 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最常用的是用各种方式投诉、举报,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4) 对社会上特别是所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进言献策,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当好国家的小主人。



第四单元 情系祖国

8 拥护党的领导

一、 辉煌的历史篇章

知识点

113.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14.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使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115.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16.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117.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118.重要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问题

52.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1) 必要→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 党的性质,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 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5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那些成就

1) 经济社会:经济、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反战,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GDP)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是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强劲的发展势头屹立于世界。

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3)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 科学的行动指南

知识点

119.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两个中国特色)。

12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2.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123.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归宿

124.2002年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2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问题

54.怎样理解以人为本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以人为本)。

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以能够经受住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



三、 伟大的基本路线

知识点

127.党的基本路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

128.地位、重要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可靠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129.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31.表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将重点依靠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来推动发展。

132.地位: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133.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134.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基本点→一个中心)

13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目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3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38.党的十八大,以来们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13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问题

55.基本路线的内容

核心内容(中心、基本点);奋斗目标(现代化2050):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6.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 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 现状(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经济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在我国现阶段,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只有……才:必要性)

57.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1) 地位: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改革:体制(≠制度) 作用——对内: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持续发展。

3) 开放的作用 (国际合作)——有利于(知52):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等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从而增强我国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党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邓小平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九上政治课本问题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