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657001

口 黄正平从自信、自觉到自强一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视野 
HUNDRED SCH00I S IN ARTS 
 18 
文章编号:1003—9104(2014)02—0018—05 
从自信、自觉到自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视野 
黄正平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江苏南通226018)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靠什么来凝 聚起亿万人民实现梦想的力量,归根结底靠价值取向和共同理念的支撑 本文从回望中国, 自信而视;放眼世界,自觉而为;祈望未来,自强而行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中指出在绵延五 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于与时俱进中实现超越;在世界面 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前,中华民族的精英们开启艰难的探索之路,文化的不同造就了 发展道路的迥然;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孜孜追 
求,要谱写大国复兴的新范式,就要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涵养核心的价值观、凝聚起共 同的理想信念,在广阔的文化视野里牢固树立并实现自信、自觉、自强,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 
崭新的大国复兴之路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国梦;文化事业;自信;自觉;自强;文化视角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识码:A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围人 民最伟大的梦想.”中 梦凝聚起了亿万人民攻坚克 

难的正能餐,“梦”在时代热词中独领风骚。中华民 
旅的伟大复必不是埘过去汉唐盛世的简单呈现,而是 

回望中国。自信而视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毖指导学生 伯特于1986 
圈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在经济、政治、 义化、礼会、qj态等领域的令面振兴,体现着传承与创 新,追赶与超越的大罔复兴模式。靠什么来凝聚起亿 万人民实现梦想的力量,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靠精神 
年f 版了《中 ——发现和发明的 度》 书,向n上人 介绍了中国的lO0个“世界第一” 『_1顺人类历l,从 公元前3世纪到5世纪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创 
造力是西方社会望尘莫及的 今天,我们追忆曾经的 辉煌,是为了总结中华民族历史演变的轨迹和伟大复 兴的新范式,树立和坚持科学的历史观、民族观、闲家 
文化的力量、理想信念的力最,归根结底靠价值取向 干¨共同理念的支撑 在风 激荡的圈际礼会中,如何 实现大旧伟大的复兴,如何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 
观、义化观,坚定中同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删论 1信、制度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义化认H希u做l}1叫人 的骨气和底气,凝聚起磅礴向上的中 力 
(一)历史的辉煌 
愧今天的使命担 、不负明天的宏大理想,就要在广 
阔的义化视野里牢吲树立并实现自信、自觉、自强,走 

条 常的崭新的大闫复兴之路。 
绵延不断的五千年义明史,中华民族在经济、政 
作者简介:黄正平(1961一 ),男,汉,江苏南通人,先后任共青团南通市委党组成员、副书记,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宦他部理论处副处长,中 
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海门市委副书记,南通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研究方向:文化理论研究 

19 f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4年第2期总第137期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口 
治、文化等领域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曾经领先于世界上 的其他文明。创造了领跑世界的科学技术、发达的商 代的更替而无政体的更替。正是靠卓有成效的政治 制度模式维系着一个拥有超大规模的人口、超大规模 业、规模宏大的城市、开世界先河的政治制度、影响深 远的思想文化。明朝以前世界上重要发明和巨大的 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中国人发明 
的;早在商朝时,商业的概念开始萌芽,渐显雏形,北  ̄u,期发明的“交子”曾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中国古代的长安城在西汉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到 唐朝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由此一 度雄踞世界中心地位;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建立了以 公开平等竞争、打破等级界限为特征的全国性人才选 拨体系,这比西;b-早了1200年。 
如果说经济财富和政治制度是不断变化的,有高 峰和低谷,那么,在几千年的辉煌文明中中华民族也 创造了对世界影响深远的文化软实力。著名的英国 哲学家罗素对中华文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至 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 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更多 的欢乐祥和”。春秋战国时期是第一个公认的“百花 齐放”的时代。诸子百家,依次登台,各为奇葩。老 庄的修身养性之学,儒法的治国齐家之学,墨翟的仁 义爱人之学,思辩悬河者有晏子、张仪、苏秦,营造出 了一个蔚为大观的人类思想境界。那些文化成果至 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走向。尤其是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国儒家思想的正统 地位,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历史 
学家汤因比曾预言:“人类想解决21世纪的问题,必 须要到中国的孔子思想和大乘佛法中汲取智慧。” 2009年美国《时代》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说美国应 该向中国学习。“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中国在经 济危机中依然保持活力,而‘年轻’的美国却显得虚 弱,经济陷入不景气的泥淖中。今天的中国有五个方 面值得美国学习:一、明确大的发展目标,以举国之力 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二、投资教育,注重人才的战略 
性培养。三、尊老养老的文化使得中国社会有很强的 凝聚力。四、健康的储蓄习惯。五、民众通过自己的 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被美国人津津乐道的中国 成功之处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结晶,传 
统文化中“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使国人普遍重视 教育,“俭以养德”的传统思维造就了国人勤劳节俭 的性格特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养成了民众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的儒家思想培养了中国人执著的人 生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使得无数凡夫俗 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的命运。 
西方有谚,文化是制度之母。在“仁者爱人”、 “以人为本”、“天下大同”等传统文化的涵养,下中华 民族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制度文明范式,这就是“民 
本”的政治模式,在其主导下,两千多年的中国有朝 的土地的文明国家的延续,其问虽有短暂的分合,但 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本身就是一个巨 
大的成功。在这种文明下造就了一个强势的中央政 府,表现出了行动迅速、治政高效的执政能力,形成了 

种民本的文化氛围,那就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就能 
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就有效地避免了国家的分 裂。合则兴,分则乱。马可・波罗看到的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 的东方大国也就不足为怪。尽管这种制度文明并不 
是尽善尽美的,在发展进程中有时会偏离正常的发展 轨道,但完全可以通过民本主义的文化底蕴来纠偏。 
回顾历史,我们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大国兴盛 新模式,如果将这种新模式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话, 朵朵绿叶是经济重量的表征,那么精神文化是树根, 制度文明是树干。有树根和树干的支撑大树才会枝 繁叶茂。因此,在全球独一无二的中国模式中,尤其 是共同理想信念的支撑、文化的力量是中国模式的根 基和养料。 
(二)大胆的超越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养料中,中华民族自信地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尽情地展示着古老与文明大国 特有的魅力,这是我们血液中流淌的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还表现在对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 果兼收并蓄的吸纳,与时俱进的创新,在把握世界发 展的大势中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和改造。 
中国自信本质上说是一种兼收并蓄的吸纳。兼 容并蓄是一种海纳百JII的自信,是高扬理想的风帆。 兼容并蓄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常态坚守。唐代,中国 社会的发展迎来了自先秦以来的又一个顶峰时期,中 国的铁器、丝绸、茶叶等经丝绸之路先后传人中东、西 
欧诸国,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等日本友人也先后到 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日本派“遣唐史”多达13次之 
多。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唐朝的繁荣之所以达到 了封建社会的又一个高峰,与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和接纳分不开的。唐太宗曾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 法,天竺的医学、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也先后 传人中原,玄奘西游带回的佛经多达600部,译文 1300多卷,在唐朝做官的外国人就多达三千,波斯人 甚至官至宰相。正是得益于对外来文化的开放与包 
容,大唐帝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远远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造就了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又一个自信发展的盛 世,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则处于黑暗愚昧的中世纪。 
中国自信源自于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近代以 来,中国自信还表现在充分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 基础上,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母体文化发扬光大,尤其 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建设先进文化为己任,以不忘本 
来、吸收未来、着眼将来的文化新思维,不断谱写着大 

口 黄正平从自信、自觉到自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视野 
 2O 
HUNDRED SCHO0I IN AR rS 
国复兴的新篇章,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 
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篇章中坚忍不 拔、奋发向上、特色鲜明的革命文化,是最绚丽的记 忆;从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 族文化自信篇章中自强不息、舍己为人、底蕴独特的 
建设文化,是最砥砺的前行;从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 运精神到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篇章中 拼搏进取、众志成城、与时俱进的时代文化,是最激昂 的奋进。一部气壮山河的文化史诗,见证了世界第二 大经济体的崛起。 
中国自信也是把握世界大势中的改造。文化自 信还表现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在把握世界文明发展 的大趋势中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和改造。勇敢地对外 来文化予以改造也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自信。毛主席 讲过:对待外来文化,应当以中国的实际需要为基础, 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 肠胃运动。中华文化自信从容的生命力源于在变化 
发展的世界大势中不随波逐流,而是自信地在多元文 化中坚守自己的文化理想,对外来文化去其糟粕、取 其精华,使之展现 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在任人宰 割的清末民初时如此,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依然如 此,在火热的建设时期更是如此。在世界文化发展的 大势中我们走出了一条大国文化发展的新模式。一 个最有力的佐证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 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自己民 
族的理论指南,怀着满腔的热忱来改造积贫积弱的中 

面对着变化不移的世界万物,中国人民不是被动 
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 设改革的实践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成为我们制度文化中一朵盛开的鲜花, 
世界文化中最耀眼夺目的花朵,大国复兴进程中最强 
劲有力的引擎。 
二、放眼世界,自觉而为 
伴随着西方丁业文明的兴起,远隔大洋的欧美诸 国,甚至东洋日本、古老的沙皇俄国先后崛起,对中华 文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冲击,世界面临着“千 年未有之大变局”。西风东渐,欧Ixt ̄雨,一批批中 
华民族的精英,跨洋越海,奔赴法兰西、德意志、英吉 利……开启救围救民的探索之路。放眼世界而觉醒, 负重前行而激昂。 
(一)艰难的探索 
来自于大江南北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变动变 化的世界大格局前,怀揣着济世救民的救国理想,或 多或少地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心情复杂、思绪 万千地走向1_界历史这个多彩的舞台,中华文明与西 方文明开始了真正意义L的交流碰撞。 
迈向新世界的道路总是充满艰辛 ,近百年以来, 
历经干难万险,却换来了一幅并不尽如人意的发展蓝 
图。我们学习西方社会的信仰、价值观、规范和法令、 符号、技术和语言等,在这一系列元素中,信仰、符号、 技术和语肓是相对中性的概念,一般来讲皆可复制和 模仿。不可否认,在近百年的近代史中,以洋务运动 
为代表的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们,大胆引进和学习 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崭新的进 步,然而却没有在世界文明版图中取得实质性的突 破,没有造就 独特的中国元素,在甲午中日战争的 炮声中,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逃脱 
不了破产的历史厄运。继而兴起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们,带着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美好设想, 在风云突变的晚清礼会奔走呼号,然而,仪仅维持了 103天的“百日维新”就迅速退 历史舞台。 
经历“辛亥革命”,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光 环却掩盖不了被人任意宰割的局面,在浩浩荡荡的世 界潮流面前,中华民族开启了文化自觉之路,五年后,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应运而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 
与科学的大旗,是中国土地上的思想大解放,遗憾的 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未能给中间社会带来脱 胎换骨的变革。近百年来,历经千山万岭,走过浩瀚 
大洋,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度文明,却没 能使中国走上独立与富强。中华民族依然是政治上 军阀割据,经济上积贫积弱,文化上一盘散沙, 不强 盛、民不聊生。我们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在物欲横 
流时代,汹涌而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却沉 渣泛起,社会道德观念再一次面临着严重危机。中国 人逐渐意识到“西方的月亮并不比中闭网”,就像穿 
鞋一样,只有适合自己脚的鞋才是合适的。在百花齐 放的世界大家庭中,照搬外国文明成果也许并不适合 
自己的国情。 
峰回路转,天助白助之人,可贵的是中华民族有 着强大的文化自觉,经历了探索、思考的阵痛后,我们 在理性的比较中前行。 
(二)理性的比较 
主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本身是一 种可贵的自觉。然而,历史和实践证明,完全照搬西 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不仅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反而 会使中国四分五裂,“百国之和”将变成“百国之异”。 
追本溯源,学习西方救国模式的失败,归根结底 是西方文化与古老的中国文化的脱节,lJ现了严重的 水土不服。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就要科学地比较中西 方文化,在比较中拓展文化视野,树立应有的自信和 
自觉。实际上,西方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是由 古典遗产、天主教和新教、欧洲语言、精神权威和世俗 权威的分离、法制思想、社会多元主义、代 机构、个 人主义等众多独特的元素组成 这众多艾化构成中, 古典遗产源于希腊哲学、理性主义、 屿法、拉丁语和 
基督教,以哲学思想为例, 希腊是形ii2_的哲学,而 中冈是形而下的哲学,两者的构成体系迥然不同;西 

21 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4年第2期总第137期 
方信奉基督教,相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存在,而 在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中,是在“仁者爱人”、 
“性本善”的儒家文化圈中生长,外来宗教文化始终 没有占据中国文化的主流;西方文化中精神权威和世 俗权威是长期分离的,在伊斯兰教中上帝即皇帝,而 在中国文化中,皇帝即上帝,不存在绝对的分离,这是 
西方社会自由主义思想得以幸运保留下来的重要原 因;大量存在的修道院、修士会、行会、社团有力地限 制了君主的权力,使得西方社会日益多元,这与有着 两千多年中央集权的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元的 社会也导致了西方社会代表贵族、教士、商人和不同 利益集团代议机构的大量存在,同样个人主义也日益 
泛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的政治模式根深蒂 固,在这种政治模式下,家国一体。“以民为本”的政 权就有了道义上的存在,不“以民为本”就失去了存 在的正当性、合法性,意味着天命的丧失。“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漫长的封建社会官 员的使命担当,即使位高权重,依然要遵循这一文化 理念。到了民国时期,“民本主义”成为“民生主义”;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本主义”成为“为人民服 务”;到了今天民本主义演变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 
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每一个人民公仆的 
至高理念和真理追求。民本主义强调在大一统的中 央政府下政 台的中立,遵循的是“和合”的思想观念, 西方社会党派林立,利益集团的竞争在中国社会没有 存在的合法性,近代以来的探索以失败告终是历史的 必然。西方文化也有其独到之处和借鉴意义,我们应 
有这样的文化自觉。西方文化中的法治和权力制衡 思想对今天有效遏制腐败永葆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关键是我们要 在民本主义的文化下予以大胆的改造,顺势而为,使 之适合大国复兴的特殊国情。 
当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异于昔日的汉唐 盛世。经济上不仅要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且还 
要着眼“发展后的问题”,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上,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政治上不是 要开历史的倒车,回归过去封建的中央集权体制,要 
在民主与法治的思维下,坚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民监督权力。建设民 有、民享、民治政府。文化上,在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 活力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国家 
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社会唱响充满东方智慧和特色 的中国声音。社会领域是对过去“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的彻底颠覆,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 
个角落。建设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中国。 
总之,这代表一个幅员辽阔的“文明型”国家的 崛起,是崭新的中国模式的崛起,是变幻莫测的国际 
HUNDRED SCH00LS IN AR rS 
口 
社会中独立话语体系的崛起。这就决定了在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要立足中国传统文 化,坚守中华文化理想,建构起独特的中华文化思维, 用文化的感召力而不是经济和军事的力量凝聚起实 现民族复兴的最强大合力。 
三、祈望未来,自强而行 
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最根本的还是谱 写文化自强的中国篇章,不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用 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增强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内生 动力源。 
(一)历史的担当 
当代中国的新变化,当今世界的新发展,对文化 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环 
境中,“文化边界论”、“文化主权论”、“文化版图论” 

时甚嚣尘上甚上。这一系列论断的实质是将文化 
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来研究。实际上,早在苏东剧变 前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就在对苏俄思想源头上 推行“去政治化”、文化源头上动摇传统语言规范、学 术研究上推动全球化理论研究热潮、文化生活中推行 大众生活领域的美国流行文化、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 
战略等来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渗透。顷刻间,存在70 多年,横跨欧亚大洲的前苏联轰然倒塌,1917响彻世 界的炮声成为历史永恒的记忆,教训深刻,令人警醒。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 
继承人,从建党第一天起中国共产党人就以“敢叫日 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在这个辽阔的东方大地上探 寻着先进文化的发展之路。 
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特别强调指出:“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 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又提出了“古为今 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在这一总体思想的指引下, 百废待兴的中国迎来了文化建设的高潮。在经历了 十年“文革”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 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文化建设的战略 定位、内容、建设重点、发展目标、时间要求上都做出 了崭新的规定。指出:“应该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放在显著位置。”在这一方针的指引 下,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文化思想,并突出强 调“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 明成果”,强调文化发展要在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作用 
的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吸收、借鉴过程中 创造性推进文化建设发展。而且文化发展要坚持文 
化为民,多次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 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 点,古老的中国开启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大幕。进入 21世纪以来,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苏东 剧变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特点日 

口 黄正平从自信、自觉到自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视野 
 22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益明显,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一 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形势与任务面前,提出了 “j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就先进文化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先进文化是凝聚和 
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 的重要标志等方面做出了系统阐述。这样就在激烈 
变动的国际国内格局中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起 了自己的文化旗帜。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 体,继续高扬引导中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旗 
帜,重视文化在综合 力竞争中的地位,加强国家文 
化软实力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中华文化走}H去。以习近 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重任下,提出要谱写建设文化 强国的隽永篇章。7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在全世界 1】6个国家建立了430多个孑L子学院以前所未有的 气势、气魄拉开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大幕。至此,中国 文化建设由浅入深、由形式到内容、由局部到整体、由 封闭到开放的格局已具雏形,文化自强之路已经奏响 
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凯歌。 
(二)复兴的范式 
回顾历史,思索今天,展望未来。中国人的百年 奋斗史、t千年王朝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及消化吸 收的外来文明史告诉我们:国家发展要走一条尚和、 
求大同的和谐发展之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 美与共,天下大同”不仅是崇高的文化理想,而且是 大国复兴模式的新诠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国梦归根结底还是凝聚起全体人民共同团结奋斗 的精神力量,以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己任,以谱写文化 强困的隽永篇章为使命,不断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道路上的“压舱轴”、“主心骨”。 
大国复兴模式之基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 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 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在当 
代,要凝聚起亿万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 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 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 ̄'C/tr值。尤其要将中 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放 
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下予以新阐述,不断增强全体人民 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站立在960万平 方公里的中困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 的文化养分,拥有l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 _fJ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 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 
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大国复兴模式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fr值观。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核心 
价值观决定着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文化 
软实力实质上取决=f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国家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观、“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观,对提升国家形象、改善 社会风气、提振国民精神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是奋 发有为的中华民族先进的行为方式、文明的生活习 
惯、执著的思想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 统一,重在实践。要使“j个倡导”家喻广】晓、深入人 
心,并在实践中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 感。营造出全体中华儿女追求真善美,鞭笞似恶丑的 最美价值观念,不断提振整个民族的精气神 
大国复兴模式之力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 “钙”,缺少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历经沧桑岁 月,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足理想信念将追仄蜗居的 “蚁族”们、艰难前行的创业者们、朝九晚五的办公窀 
白领们、辛勤劳作的农民丁大军们凝聚了起来,构成 了实现梦想最靓丽的色彩、最鲜明的元素。打 山靠 
理想信念,坐江山更要靠理想信念. ,前,一个晕要 
的方面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 将理想信念与中围梦的宣传教育相结合, 为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味着中网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 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辛{ 会、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存为中闰梦 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闭结备斗 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 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在当代中 ,中罔梦不仪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通俗表达,也是中围 
对世界的序严承诺,中国梦凝聚起了全体 人实现理 想信念最深沉的追求。 
百舸争流,于帆党发。置身于世界历史发腮的大 
舞台,“两个一百年”奋斗日标和 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催人奋进。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提升史化自 觉的共识,坚守文化自强的追求必将能谱写史化强闫 
的隽永篇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我 的软 实力,以文化的力量走m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梦的新范式,使古老而崭新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下转第47贞) 
(责4-编辑:楚小庆) 
① 玛雅《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 
版,第221页 
② 习近平《在毛泽东诞辰l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 
社,2013年版。 
③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 舌》,人民出 
版社,2013年版 

47 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4年第2期总第137期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口 

 
茅庆和主编《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滨海县资料本》,滨海县民 
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8年版.第417页。 


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七册“豪侈类”,中华书局,2003年版, 
第3272页 
见朱恒夫、黄文虎搜集整理《江淮神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 
同⑤,第130—131页。 同③,第98页。 
张铨《江苏戏曲志-盐城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 
218页。 

《朱氏宗谱・谱序》,1999年版,第2页。 
李洪春《京剧长谈》,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版。 李圭《思痛记》,清光绪六年(1880)师一斋刻本。 
李圭《金陵兵事汇略》卷一,罗尔纲、王庆成主编《太平天国》 
(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0页。 
江春(1720~1789),字颖长,号鹤亭,又号广达(行盐的旗号为 “广达”),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出身盐商世家,曾参加乡 试,后弃文从商,协助父亲经营盐业。父亲去世不久,接任两淮 总商。他广交官府王侯,熟悉盐法,精通商务运筹,练达多能。 现存最早的何文秀故事的文本,是号称“心一山人”所作的传 因其接驾与协助捕获钦犯有功,先后蒙乾隆赏赐“内务府奉宸 奇剧《何文秀玉钗记》,该剧4卷44出,为明万历问金陵富春堂 苑卿”、“布政使”等头衔,荐至一品,并赏赐顶戴花翎。嘉庆十 
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之影印。 

年刊的《两淮盐法志》卷四十四“人物志”、《淮海英灵集》戊 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330页。 集卷四有其生平事迹的记载。 
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31页。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7、131页。 
沈陛云主编《申曲大全》第五集,曼丽书局,1941年版,第6页。 

参见吴新雷《四大徽班与扬州》,《中国戏曲吏论》,江苏教育出 

“淮剧”这一名称始于1949年l1月。该月上海江淮戏公会改 版社,1996年版,第321页。 
名为上海淮剧改进协会。 
Folk Singing and Dancing,Impacted by Matured Opera,Ediied in Urban Cultur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uai Opera in Modern Times 
ZHU Heng—fu 
(School of Xi in Fim,Shanghai Normal Universiy,Shanghai 200234) 
Abstract:Huai opera is mainly spreading in north Jiangsu province,and its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modem 
times has a typical signifcance among two and three hundred operas.Originated from folk singing and dancing,it rapidly grew up through absorbing the aristic nutrition of matured opera Hui opera.After it moved in Shanghai,it be— gan to be impacted by metropolitan culture,and today it still vigorously exists.Its way of development could give a lot of benefcial enlightenment to the opera cause. 
Key Words:Opera Ar;Cultural Constnmtion;Huai Opera;Development;Urban Culture;Revitalization of Opera 
(上接第22页) 
From Self—confdence.Conscientousness to Self—improvement:Culural 
Perspectve of Chinese Dream of Great Rejuvenaton of Chinese Naton 
HUANG Zheng——ping 
(Deparment oPropaganda,CPC Nantong Municipal Commiee,Nantong,Jiangsu 226018) 
Abstract:”To actualze the great rejuvenaton of Chinese naton i the greatest dream of Chinese people since modern 
times”.Then,how to unify hundred of millions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to this great cause is a key problem.And it 
only could be suppored by common conceptions,values,and orientation.Through looking back of Chinese history, opening eyes to the whole world,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this paper states that China has made a tremen— dous contribution to human civilization in past times.Confronting with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nowadays,Chinese 
elites is pioneerng to explore and advance.All previous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has endeavored to build a great 
power in culure and to actualze the great rejuvenaton of Chinese naton.To establsh a new model i necessary to 
inher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cultivate core values,and frmly establish awareness of self—confdence, 
conscientousness,and self—improvement,so as to walk out a wholy new and ver unusual way of rejuvenaton of 
China. 
Key Words:Contemporary China;Cultural Construction;Chinese Dream;Cultural Cause;Self—confdence;Con— scientiousness;Self—improvement;Cultural Perspective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