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

发布时间:2012-09-02 16:45:44

军事理论

第一章 中国国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一、 国防定义:

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武器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 国防的基本要素

1、主体要素

2、职能要素

1)捍卫国家的主权

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是国家的象征。捍卫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防第一的目的和任务。

2)保卫国家的统一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4)维护国家安全

3、行为要素

4、手段要素

1)军事手段

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备和平息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所发动的武装暴乱。

2)政治手段

3)经济手段

4)外交手段

三、现代国防的特征

1、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

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3、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5、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四、中国国防历史

1、古代

1

·实行征兵制,“正卒”,“更卒”,“戍卒”

·大规模的修缮、增补御敌的长城

·修治“驰道”

2

·直接使用武力保卫边疆安全

·采取外交手段

·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

·实行“马复令”

3

·确定武备思想

·以武力安抚边疆

·采取册封联姻手段

·改革府兵制

4)清初至鸦片战争前

·收复台湾

·收复黑龙江领域广大领土

·维护统一,巩固边疆

2近代国防

1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

2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83 法国挑起英法战争

41894 中日甲午战争

5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四、中国数千年国防历史给予我们的告诫和启迪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二节 国防法规

公民国防义务

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义务

4、保护国防秘密义务

5、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第三节 国防建设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体制

总参谋部 海军

总政治部 空军

中央军委 总后勤部 或者 中央军委 第二炮兵

总装备部 军区 省军区

集团军

二、国防政策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坚持全民自卫,独立自主建设和巩固国防

3、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4、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主张

第四节 武装力量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

1、现役部队

1)陆军

步兵、装甲兵、炮兵(集中使用)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其他兵种及装备

2)海军

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

3)空军

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

(航空兵是空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战力量,包括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侦查航空兵、运输航空兵等)

4)第二炮兵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

2预备役部队

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统一编制为战时实施成建制快

速动员而组建起来的部队。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总部、总队(师)、支队(团)三级领导机关。

按照任务不同的分类

1、内卫部队(主力)

2、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部队

边防部队(边境巡查、缉私)、消防部队、警卫部队(领导、来宾)

3、列入武警序列受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和武警双重领导的部队(担负经济任务)

黄金部队、水电部队、交通部队、森林部队

三、中国民兵

第五节 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的概念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二、国防动员的类型

总动员、局部动员

国防动员的功能

积蓄、转化、连接、威慑

四、国防动员的意义

1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2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

3、争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

五、国防动员的内容

政治动员、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国防科技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运输动员、信息动员等。

1、人民武装动员包括:现役部队动员、后备兵员动员、预备役部队动员、民兵动员

2、人民防空动员

主要任务:依据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组织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组织隐蔽疏散

定义:是国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

作用:减轻空袭危害,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保持后方稳定,保存战争潜力。

内容:人防预警动员、群众防护动员、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动员、人防专业队伍动员。

六、国防动员的准备

国防人力准备、国防物资准备、国防精神准备

七、国防动员的组织实施

1、进行动员决策

2、发布动员令

3、充实动员机构

4、修订动员计划战争动员计划,是实施战争动员的依据。

5、落实动员计划,是使计划见之于行动,实施战争动员的关键环节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定义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二、军事思想的特点

军事思想具有阶级性、时代性、实践性、继承性。

三、军事思想的内容

可分为两个层次:军事哲学层次的问题;军事实践的基本指导原则上的问题。

四、军事思想的作用

1、对军事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起指导作用

2、是研究各门具体军事学术理论的根本方法

3、对其他社会活动有借鉴作用

五、军事思想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1)产生

思想特点:朴素的唯物的军事思想、以“刑”治军的基础、迷信色彩浓厚

2)成熟

思想特点:明确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的总体关系

形成一系列战略、战术军事思想

总结整套军事思想

3)发展

著作 #宋神宗元丰年间汇编的《武经七书》:

{《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

#《孙子兵法》 主要观点

揭示了战争制胜之本(“道”乃政治也)、战场制胜之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作战制胜之要(速战速决),反映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定义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1、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国防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3、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4、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游击作战原则

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四、毛泽东著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将革命进行到底》

五、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正义和非正义)和方法论

2、人民军队建设思想

3、人民战争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国防建设思想

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2、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是我军打赢高技术战争的法宝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第一节 战略环境概述

一、国际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

二、国际战略环境内容(仔细看书)

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国际战略格局——一超多强

3、国际战略局势

4、周边安全形势

第三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定义

周边安全环境通常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否受到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二、特点

1、邻国多,国情杂

2、历史遗留问题、热点问题多

(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东缓西急、北和南忧)

三、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

1、和平稳定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1)美国等大国与我国建立伙伴关系

中美关系:合中有斗,斗中有合。互信互惠互利,合作伙伴关系。

2)与各邻国友好关系发展顺利

遵循“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方针,积极开展睦邻外交,构建周边战略依托,与邻国友好关系顺利发展。

3)我国周边地区部分热点问题在逐渐降温

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全方位的综合性影响

2)周边地区热点问题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朝核问题、印巴冲突

3)边界和海权争端的解决绝非易事

4)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仍面临挑战

5)非传统安全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恐怖主义、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疾病蔓延

四、新安全观

顺应冷战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站在21世纪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协调、兼顾政治、经济、国防、科技、信息等综合安全利益,运用多种手段维护国家的长久治安和营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第一节 军事高技术概述

一、军事高技术的概念

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即已经运用或即将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并对现代军事和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科学技术群。

二、军用高技术的分类

按军事高技术的应用分为:监视侦察技术、伪装与隐形技术、军用激光技术、电子战技术、军事航天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军队指挥控制系统、核武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技术。

三、军事高技术的特征

军事高技术除了高技术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政治性、对抗性、突然性、综合性、双重性、保密性。

四、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五化)

1、侦察立体化——全方位、全频谱、全天候、全天时、经常化

1)在未来战争中,新型信息化装备将使战场更加透明,可实现全球感知,实时进行远程指挥控制。

2)在未来战争中,“侦察——判断——决策——行动”的回路越来越短。

2、指挥控制智能化

C4ISR作战指挥系统

3、反应快速化

4、打击精确化

5、防护综合化

第二节 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一、侦察监视技术

1、概念: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全时空内用于发现、区分、识别、定位、监视、跟踪目标,所采用的技术。

2、类型

无线电侦察技术、照相侦察技术、雷达侦察技术、传感器侦察技术

3、侦察监视手段

航天侦察、航空侦察、地面(水面、水下)侦察在内的“三位一体”高立体侦察体系。

二、指挥控制技术

1、概念

指挥控制技术,是指在军队指挥系统运用的,便于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他行动的,实现快速和优化处理一系列信息的技术的统称。

2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等英语到此首个字母的组合。

三、精确制导武器

1、精确制导武器的概念

一般认为,直接命中率大于50%的导弹、制导炸弹和制导炮弹,统称为精确制导武器。

2、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

寻的、遥控、惯性、匹配、卫星、复合制导

四、核生化武器的威胁和防护

1、概念:

核生化武器是包含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总称。

2、破坏性: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污染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主要代表:2003年伊拉克战争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定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原因

1、社会形态的转变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根本原因

2、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物质基础

3、军事斗争的需要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动力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1、信息资源主导化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是核心资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信息化战争是以争夺战场“制信息权”为主要行动的战争。

信息成为部队战斗力的核心要素。

2、武器装备信息化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武器、单兵数字化装备和C4ISR系统。

3、作战空间多维化

信息空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包括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心理空间,渗透于陆、海、空、天等各个战场领域。

4、作战节奏快速化

促成战争时间迅疾短促的主要因素有:

1)战争信息流动加快,作战周期缩短

2)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时效明显提高

3)广泛实施精确作战,毁伤效能剧增

5、作战要素一体化

即,作战力量、行动、指挥一体化

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6、作战指挥扁平化

7、作战行动精确化

第三节 信息化战争和国防建设

一、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

二、加快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大力发展空间系统和空天力量

四、努力构建我军信息化战争理论

五、着力培养我军需要的信息化人才

1、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关键人才,主要包括,指挥人才、信息网络管理人才、高层次技术人才。

2、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具体体现在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军事专业、开拓创新、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

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