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

发布时间:2018-12-10 15:52:33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全诗四句没有具体描写,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

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

2、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3、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4、“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5、后两句,“之”“而”表示音节的停顿,是虚字,它们的用处是使此诗的音节舒徐流畅,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6、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苍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他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内心孤单寂寞、悲哀苦闷。

7、你如何理解《登幽州台歌》中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到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衬托出人的渺小,由此作者想到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感叹岁月无情时不我待。

8、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8全诗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苦闷之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出泰山之高大。

2、首联:远望泰山。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从空间看,泰山横跨齐鲁;从时间说,泰山郁郁葱葱,千古长青。这是从远望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3、“夫”字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虽无意义,却少它不得,尽现惊奇、赞叹之情

4、颔联:近望泰山。这两句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5、炼字:“钟”---将大自然拟人化,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一切神奇秀美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6、颈联:细望泰山,由静景转为动景。(画面)泰山上面层云变幻,诗人望之,感到自己的胸中云气回荡,无比开阔,诗人还目不转睛地欣赏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

7“决眦”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诗人想把这缥缈的景观看个够,因而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8、、尾联:(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9、尾联:(哲理性)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豪迈的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这也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前两句描写景物生机勃勃。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2、“飞来山上千寻塔”,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运用夸张,极言塔的高峻

3、“闻说鸡鸣见日升”言其目极万里,声闻遐迩,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4、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用典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5、“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6、后两句:(原意)“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表现出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2、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书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3、“足”不单指酒菜足,更是写农家人尽其所有招待客人,写出了山民浓厚的淳朴、好客之情。

4、颔联:(原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衍生意)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5、“山重水复”可见地形复杂,显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6、“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疑无路”和“又一村”两两相对,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山野小径,溪水潺潺,山路陡转,当你感觉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出现一缕炊烟,花明柳暗掩映之下的几间茅舍或一两个农人,都明丽地出现在眼前。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前两句抒情叙事,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2、后两句展开联想,运用比喻,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也表现出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3、后两句:(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衍生意)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4、“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出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古代诗歌五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