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反思汇总

发布时间:2020-06-30 09:44:55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教学效果

1. 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展开教学,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

2. 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留意生活的良好习惯。

3. 习作上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从阅读走进生活,探寻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围绕“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体现了从阅读到表达的有序过渡。

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要把握好本单元人文主题的适切度,不要拔高要求。本单元的学习,重在了解民俗现象,对各地民俗有初步的感受,能从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事物中,发现民俗之美,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既要注意避免对民俗的意义与价值进行过度挖掘,也要注意甄别、筛选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民俗文化。

第二,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注意适当拓展教学资源。本单元的课文,涉及春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还有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已有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感受作者笔下的内容与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有哪些异同,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有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如寒食节、藏戏,学生可能会比较陌生,教师可拓展相关的图文资料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第三,可以适当拓展与本单元课文主题、题材相同的阅读资源。如,关于春节,除了课文后的“阅读链接”, 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肖复兴的《花边饺》;关于腊八粥,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腊八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些篇目让学生自主阅读,增强他们对民间习俗、民间文艺的认识,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和文化积累,提升阅读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选编的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回忆录式的冒险小说。《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随主人公一起游历,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更能够随主人公一起成长,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梗概是对作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了解作品梗概是把握名著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本单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梗概,把握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故事的内容,还能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围绕这个要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引导学生交流对主人公鲁滨逊的感受,《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引导学生交流最吸引自己的情节和对汤姆这个人物形象的感受。“交流平台”围绕人物评价展开交流,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作品梗概”。梗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习作类型,写梗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本单元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给学生提供了梗概的范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梗概,为习作作了铺垫。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这四部小说讲述的都是游历和冒险故事,主题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阅读方法上也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二、取得的效果

本单元课程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以导读课上的学习计划展开教学过程。

围绕学习计划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关注人物命运开展学习。在课快结束时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计划中的学习策略展开活动。同时,教学过程总注意提醒学生积累学习方法,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和《习作》积累经验,以体现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整合。

2. 用读“整本书”的要求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础上读其中的精彩片段,由感知部分到深入整体,读精彩片段后更想读整部的作品,驱动学生读“整本的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梗概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精彩片段体会人物情感,并学会寻找梗概和精彩片段的连接点。

3. 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切入教学重点。

精彩片段中“好处”“坏处”对照表,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一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鲁滨逊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帮助学生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克服困难。通过自读自悟—对照比较—对读感悟,落实知识、方法、态度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也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生存”的话题交流打下了基础。

4. 培养兴趣,好书大家读。

学完此文,让学生向身边的其他朋友排荐这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第二部分是推荐好书、好电影给孩子们看,推荐了同样是游记类的《绿野仙踪》《格列夫游记》等,还给孩子们观看了电影片段《爱丽丝游仙境》。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书本廷伸到影视作品。经过这样的安排,课堂内容比之前饱满很多。但是上课时总觉的还是缺少些什么,质的引领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5. 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

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断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汤姆的善良、正直、勇敢等品质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学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都很羡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故事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学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致,纷纷表现出阅读的热情,对主人公的经历有了各种猜想,相信在课堂上我播下的种子,会在他们的日后生活中开出美丽的花儿。

三、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注意把握好教学的适切度,并关注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本单元节选的这三部外国文学名著,对学生来说时代比较久远,这些故事也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会进一步加大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适切度,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也可以提示学生在阅读之前自己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主要运用于解决学生阅读的疑难处、困惑处。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不要过度拓展相关资料,也不要过多、过深地对名著的思想内涵、文学地位和社会价值进行解读或展开讨论。

第二,重视兴趣激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选编了名著梗概,帮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骑鹅旅行记(节选)》学习提示列出了这本书目录中的一些小标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结尾处还制造悬念。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编排上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还要结合“快乐读书吧”, 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学名著的魅力。

第三,整体统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提供了梗概的范例,阅读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作品的梗概,由读到写,习作时可以借助这个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梗概,梳理出写梗概的步骤。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围绕一本书交流心得,可以结合“交流平台”所提示的评价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评价主人公时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本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和“快乐读书吧”的联系很紧密,也可以将三者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前布置“快乐读书吧”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先了解阅读外国名著的基本方法,再尝试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完成“快乐读书吧”的时候,适当兼顾口语交际、习作的要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精读课文学到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匆匆》《那个星期天》前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后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两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二、取得的效果

本单元教学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扩展了读书领域。上《匆匆》时,课件播放有关朱自清的图片简介,配画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如诗如画的散文境界中,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课后,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进一步感悟时间的珍贵。

2. 引导学生深入的读,富有个性的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节课上也有较好的体现。

3. 能较好地引入课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学会体会,在体会优美句子上狠下功夫。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作者不仅是为了写美景,是为了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还要体会到,世上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回来,继而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另外,在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跑步的时候,日子从跑道上飞过;喝水时,日子从水杯里流过。有的说:看电视时,日子从眼前晃过;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梦中溜过;抽烟时,日子从轻烟中飘过。……”诗一般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嘴里流淌出来。再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放进课文中读一读,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在这一说写读的实践中,我感觉到学生的练笔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来去匆匆,我们要珍惜时间,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最后,注重读背结合,再次攀升了强化次数。

4. 注重朗读,感受其优美的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匆匆》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我们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学生读得有情,读得有趣,读中有思考。体会本文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句式,把不易觉察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在读中,学生初步了解本文的特点,如结构精巧,层次清楚,首尾呼应,情景交融等。

5.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中加强对重点语段的品读,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的无奈和惋惜。在教学时,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三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在练笔中发现,很多学生写得还不错。如一学生写到“思考时,日子便从脑中飘过;看书时,日子从书页上跳过;玩电脑时,日子从鼠标上滑过;仰望天空时,她便伶伶俐俐地从悠悠的白云中飞过……

6. 抓住关键词,品味句子。

抓住关键词句细读文本,紧扣上下文内容和文章思想情感是进行文本解读的一种重要方法。文中有一些句子含义较深,需要学生细细咀嚼。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那是一个礼拜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时,我问学生:“昏暗下去仅仅是说傍晚来临,天色暗下去吗?”学生通过阅读下文,可以知道是母亲答应带她出去,而爽约,孩子的心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接着告诉学生作者是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写孩子的心理变化的。这样抓住“昏暗”这个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学习习作方法,效果明显。

7. 找出心理变化的词语,把握课文脉络。

这篇课文点睛之处是心理活动的描写。“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盼(激动)——焦急兴奋——失望”,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的时间。

三、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引导学生明确表达真情实感不仅是习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是小学阶段习作一以贯之的要求。在以往的习作中,学生无论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写人,都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本单元提出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既是对小学阶段习作要求的总结和强化,又是对学生认识的提升。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不能囿于完成一篇习作,要让学生认识到,表达真情实感不仅关乎如何习作,也关乎如何做人,从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表达真情实感的自觉意识,将表达真情实感作为今后写作表达的基本准则。

2. 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愿意并收于表达真情实感。本次习作指导,重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的、对自己有影响的真人真事,把情感自然、真实地表达出来。习作的源头活水是鲜活的现实生活,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而不断有新的发现。不要人为制造压力,让学生为抒情而抒情,也不要过于追求写作的技巧,不要硬性要求学生把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提示的方法一一用到习作中。要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设计合宜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敢于表达,愿意表达。

3. 把握精读课文的表达特点,明确习作例文的教学定位。本单元精读课文情感的抒发既真切自然,又各具特色。《匆匆》偏重于用诗性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直

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那个星期天》通过孩童的视角观察世界,通过对自己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抒发情感,把情感融入到人、事、景物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了解两篇精读课文表达情感方法的异同。不要进行写作方法的抽象归纳,内容理解不宜过深、过细。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习作例文的定位,习作例文是帮助学生解决习作问题的,重在“用”, 没有字词学习的要求,不必对内容过多分析,不能当成略读课文来学习。充分利用旁批和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可以根据习作的需要灵活安排,多次使用。

4. 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经验,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各板块的顺序。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回顾以往的习作,在写某个景、某个物、某计事、菜个人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本单元习作教学时起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各板块的教学顺序。如,单元学习开始时,就可以凭让学生预写,根据预写情况,结合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的学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回忆录、演讲稿和小说;本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一个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两个要素学生都已经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围绕这两个要素,教材设计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不仅可以借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还能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金色的鱼钩》引导学生从言行描写中体会老班长的可贵品质;《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借助“阅读链接”, 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要求学生能品读语句,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本单元课文时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综合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取得的效果

1. 教学《古诗三首》

读好读美古诗是古诗诵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针对《马诗》,必须提供一定的直观形象。诗中“大漠、月似钩”,必须借助图片表现出来,可是要理解“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还是有一点难度,此时我播放岳飞的《满江红》,同时配上展示策马冲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诗人李贺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创设情境,如场景的创设,音乐的渲染、烘托,能帮助学生读好古诗,理解诗意,理解诗人。

《石灰吟》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链诗篇。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领悟诗情,需要有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我让诗人的背景资料成为学生感情升华的根本,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两个层次领悟了诗情。让学生懂得了于谦的粉身碎骨与永留清白。

在教学《竹石》,我抓住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破岩山岩的裂缝处。千磨万击”“坚劲等词把握理解。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最后再体会作者的思路: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2. 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本课我从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描写,体味人物神态的描写入手,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重在一个“学”字,贵在一个“导”字,以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全面发展学生智力。全文教学分为初探性引读,深究性引读,内化性引读三个阶段,安排自学、讨论、精讲、演练四个环节。如精讲环节,我着重让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1.“小孩家知道什么!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抓住“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展开教学,体会人物神态描写时,我着重抓住描写李大钊面对敌人沉着、冷静的两句话,品析“惯有”“严峻”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3. 教学《为人民服务》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我在这节课注重了语言感悟,词语分析,把需要理解的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体会,一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抓好词语这个切入点。如:“精兵简政”一词,学生单纯的理解词语有点太生硬,并且也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把词语放到相应的句子中去,体会词语的含义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水平还需提高,有智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往往比我们教上几节课的效率都要高。

4. 教学《金色的鱼钩》

教学中,我们不仅把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前我上这类课文时,要么叫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解决课后习题,要么直接将课后习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两种做法都存在许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让学生在读课文和做习题时增加了难度,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往往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一遍,两遍……老是不对,结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者则没有充分地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地接受答案,并不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靠老师说答案的懒惰思想,不再主动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而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避免了这个弊端。

三、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课文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体现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是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教学时,要注意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了解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贴标签,也不能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架空分析,喊口号,讲大道理。

第二,本单元课文讲述的故事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候,要注重资料使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不仅能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还能筛选出对理解人物形象有帮助作用的资料。把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深入理解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要随着学生阅读理解的推进,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类型的资料。如,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查阅时代背景资料,了解人物所处环境;课中,查阅人物的相关事件资料,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课后,可查阅革命时期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资料,丰富对革命英雄人物的认识。

第三,本单元课文文体多样,可以针对文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金色的鱼钩》是小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故事内容,抓住刻画人物言行的语句,感受人物形象;《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人物回忆录,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课文脉络,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品质;《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的文本特点。此外,本单元有的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应注意抓住核心问题,凸显重点,大胆取舍,长文短教。

第四,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之前都学习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的需要查阅资料,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的语句,联系下文、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人物品质。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在自主阅读理解、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围绕这个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文言文二则》一课中,《两小儿辩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作者的观点,还要懂得作者是怎么有序组织事例证明观点的,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从读到写,尝试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表里的生物》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找出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口语交际“辩论”提示辩论前“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 是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这一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单元编排的有机联系。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写科幻故事。与以往的想象类习作不同,本次习作要结合科幻故事的特点,借助相关的科学知识展开想象,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单元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就是一篇科幻小说,为本次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体现了读写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取得的效果

1. 《文言文二则》教学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词语由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让学生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再给予帮助。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这一句是写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重点句子的理解。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结合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首先把句子中难懂的字词对照注释进行解释,然后把句子连起来解释,还有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还有意识地进行留白,如反问句在这里的作用;出现三次,为什么读法不同;探汤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

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

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心有所动,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3. 《表里的生物》教学

本课的一大特点是运用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课文第九自然段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心理描写是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常用的方法。以前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有提示语,易发现,本课的不少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没有提示语,难分辨,如何辨别呢?教学时,我让学生尝试着在句子前面能加上我想就是心理描写。如句子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们就可以在前面尝试着加上我想那么这句话就是心理描写。

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文字,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仔细阅读,辨别,很快找出文中其他心理描写的句子,准确地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作者童年的天真无邪,效果明显。

4.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扩想

课文中许多词句和句子写得比较简略,但有着丰富的内涵。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想象,就会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抓住情节的空白,引导学生补想

作品的艺术形式要精炼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不能作巨细无遗的描写,这就读者留下一些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空白点,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作为教者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未来的生活和未来的世界。通过补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刻,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关注读写之间的联系,有层次、有梯度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再结合“小练笔”,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以加深他们的认识。在指导本单元习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感知科幻故事的基本特点,启发学生展开科幻想象。

第二,依据文本不同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本单元课文类型多样,有寓言故事、论说性散文、回忆性散文和科幻小说。教帅可以根据文本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两小儿辩日》,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观点和论证方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向号之后》, 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写法;《表里的生物》,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体会文中的“我”对身边现象的好奇和关注;《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奇特的想象,为单元习作作好铺垫。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为“难忘小学生活”。这个单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教材围绕“难忘小生活”的主题,编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活动板块。两个板块紧密关联。“回忆往事”板块的活动唤起了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往事的重现又激发了惜别之情,从而使学生在开展“依依惜别”板块的活动时有了更深的感情基础。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 是对之前学过的方法进行巩固运用。要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这些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筛选和分类整理资料。

二、教学效果

综合性学习:根据课本提供的活动建议,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在回忆的基础上,用各种语文形式,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永久珍藏。“回忆往事”板块以制作“成长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成长纪念册”,我们做了以下几件事: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成长纪念册。

“依依惜别”板块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

(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三、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设计的“回忆往事”“依依惜别”两个板块的活动不仅体现了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包含了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要注意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首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资料整理方法,筛选、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等。其次,在开展“制作成长纪念册”“举办毕业联欢会”等活动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如,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应注意题目的拟定,扉页及正文的撰写;又如,在举办毕业联欢会时,应注意主持词的撰写,并鼓励学生表演朗诵、相声等语言类节目,突显出“语文味”。

第二,注意加强活动的过程性指导。综合性学习一般包含明确主题、制订计划、实践探究、交流展示等活动阶段。其中,与明确主题、制订计划、交流展示相关的活动,多在课内进行;与实践探究有关的活动,如填写时间轴、制作成长纪念册、筹备毕业联欢会,可以在课余时间完成。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整个活动,通过询问、检查、答疑、提建议、组织生生交流等方式进行过程性指导。学生在开展课外活动的阶段,教师可根据情况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如,组织学生讨论毕业联欢会有哪些形式,指导学生写策划书。不同的活动可以调整顺序或加以整合,如,在毕业联欢会上展示交流成长纪念册,在成长纪念册中放入毕业联欢会的照片、记录自己的感受。填写时间轴、制作成长纪念册、举办毕业联欢会等活动的内容呈现形式也可以适当调整,如,把时间轴变为

各种形式的时间线索图,举办毕业联欢会也可以演变为举办毕业朗诵会。

第三,根据活动需要,灵活使用“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不是课文,不能当作课文来教,它只是学生完成活动任务的参考资料。要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自主运用“阅读材料”,既可以在活动前浏览,也可以在小组活动时讨论,还可以在汇报、总结时使用。同时,要注意发挥“阅读材料”不同的价值:有的可以作为实例为学生提供直观感受;有的可以用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回忆;有的可以提供思路,对学生的活动起到指导作用。同一则“阅读材料”也可以有多种用途,缺乏资源的地区可以把“阅读材料”作为主要的活动资源,条件允许的地区必要时还可以补充新的“阅读材料”, 用丰富的活动资源促进学生的实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反思汇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