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梦李白二首》赏析

发布时间:2018-12-01 09:33:09

杜甫《梦李白二首》赏析

梦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这两首诗写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当时杜甫在秦川。唐玄宗天宝三载,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至交。天宝四载分手,至此己经十五个年头。至德二载,李白因为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捕入狱;次年,即乾元元年被定罪长流夜郎,第三年二月在流放途中,被赦放还,回到江陵,旋转江夏,但当时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诗,就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表达了对李白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体现了一种生死不渝的兄弟般的友谊。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上篇写诗人初次梦见李白时的情景和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发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如果是死别,那还可以绝望地吞声一哭而了之,惟独生离却常令人更加悲痛不止。江南山泽是瘴疬滋生流行之处,被放逐贬谪的人为何至今毫无消息?诗一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古时一旦被流放,山高路险,一去莫测。所以,古人常把生离死别视为人生两大痛事。

  ,止。吞声,泣不成声。恻恻,悲凄悲痛貌。瘴疠,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瘴气,是指南方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的气。逐客,被放逐的人,指李白。

杜甫《梦李白二首》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