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7-11-20 17:03:35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解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性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明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中,不断强调“供给侧改革”。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本文,我通过回答两个主要问题,即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来简单谈谈我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要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找到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理论来源。19 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17671832 所倡导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是供给学派的最为重要的思想源泉。特别是他所提出的“萨伊定理”,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是古典经济学关于供需关系的最为重要的表述。 萨伊定理所倡导的经济政策基本上以放任自由与不干预为特征,强调市场的绝对主体地位,这也是 20 世纪初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经济政策。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手段,必然不能照搬里根 1980 年代初实施的经济政策。“里根经济学”的政策手段突出的表现为减税( 特别是针对富人阶层的减税) 和放松管制,进而解决“滞涨”问题。 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短期任务,也必须具有长期战略; 既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又要组织好重点领域的歼灭战。从短期来看,要抓好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核心的五大战术任务; 从长期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特别是要转变发展理念,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里根政府进行基于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在政策背景、政策目标和手段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因此,我国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当厘清理论上与实践中的误区,不能照搬美国的历史经验。经济病症不同,政策药方自然也不同,这也是我国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那么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现阶段,以结构性产能过剩为特征的“供给失灵”是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十二五”以来,经济增速显著下降,表面上的原因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的“供给失灵”。一方面,以钢铁为代表的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居民的有效需求受供给侧制约不能得到满足,国内消费和国内生产之间的脱节现象日益明显。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供给失灵”的问题,单纯的“扩大内需”政策必然会加剧长期的结构性调整难度。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助力需求端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化解过剩产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这都是相对于需求端而言的。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脱离对需求端的认识,既不能忽视需求侧的现实需求,还要满足需求端的变化,更要通过创新引领主动调整供给端达到引领需求端的目标,形成“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