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诗歌的仁爱思想

发布时间:2020-08-02 06:47:44

浅析杜甫诗歌的仁爱思想

车靖芬

【摘 要】摘要:杜甫的诗歌主要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儒家文化精神不仅赋予杜诗思想的厚重与博大,也使杜甫的诗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期刊名称】北方经贸

【年(),期】2013(000)005

【总页数】1

【关键词】关键词:杜甫;诗歌;仁爱思想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强烈地体现了儒家仁爱思想,这也是杜甫被称为诗圣的主要原因之一。

仁字按照古文字的文字结构,是从人从二,意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人,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以仁相处。仁主要是一种内在的人格精神,着重于个人心情的真与善。在孔子所讲的仁的含义中,最本质的含义是爱人。杜甫对待亲人、朋友、天下的百姓乃至除人以外的动植物都寄予了深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一、对妻子的情爱

杜甫虽然生活贫困,但对妻子的爱却是真挚的,他对自己的妻子充满仁爱之心,这种关爱之情主要表现在别离时的相思、重逢时的喜悦、困难时的同甘共苦以及对妻子的无限感激和愧疚之情。

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拘押长安之时,虽距鄜州不远,但相见之期却不能以杜甫的意志为转移,故诗中别离眷恋之情让人钦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只从对面着笔,仅写闺中人如何想念远方的亲人,一湿两字,写尽了妻子的美丽、善良与孤苦,也写尽了诗人的同情与相思之意。湿二字突出妻子思念的时间长,这种情景的描述表现了思念的深切,反过来也反映了杜甫对妻子的深切思念。这首诗是诗人在沦陷长安独自望月时写下的,形象地描述了一个贤妻的孤苦形象,寄托了诗人无限的相思之情。《羌村三首》之一则表现了重逢时的喜悦:“峥嵘赤云西,日角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将情理置于大乱的年代里,不仅强烈凸现亲人一家相聚不易,更强烈衬托出人性的高贵与生命相依相连的人性之美。只因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所以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另外有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王嗣奭说:“久客归来,未能即睡,不无琐事,更换秉烛,自是真景,非相疑而相照。至相对如梦寐,则惊怪意犹未尽忘也。这一切都只因离别之久,关爱之切。而在逃难中,他们共饥渴,同生死,也表现出杜甫对妻子的真挚感情。天宝十五载夏,安史叛军逼近潼关,在长安供职的杜甫担心家属会遭不测,就返回奉先,带着妻儿向北逃亡,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北走经艰险,但他们泥泞相牵攀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彭衙行》),一家人相互扶持,终于走出了困境。

浅析杜甫诗歌的仁爱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