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教案

发布时间:2011-02-11 17:23:49

唐宋文学教案

任课教师:岑

使用班级:中文2007级本科5

使用时间:200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教学安排

一、计划教学学时为 72 学时,其中隋唐五代文学占38学时,宋代文学占 34学时。

二、要求学生背诵唐诗宋词共100首,以10%的比例记入总成绩。

三、本学期安排作业 4 次,以10%的比例记入学期的总成绩。

四、课堂考勤以10%的比例记入总成绩,按每次课 1 分计算,如有缺旷,从学期的总成绩中扣除。如因事因病请假,一律以班主任签名的假条为准。

隋唐五代文学(38学时) 

概说

学时:2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和文学概况;理解唐代文化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唐诗繁荣的原因,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唐代文学。

重点:唐代主要的文学成就。

难点:唐代社会文化背景与唐代文学繁荣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唐代士人的生存境遇与唐代文学

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幕府生活与唐代文学;读书山林的风气;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唐代儒、释、道的融合、佛教对文学的影响、道家、道教对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唐代文学概貌:

二、唐诗的繁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2、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的扩展;

3、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多样化:对美的理解更为宽广:

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除了诗歌格律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唐人比前人更自觉更强烈地意识到诗歌是一种美的构造。

三、唐代散文的革新

四、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关于唐诗的分期:学术界一般将它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思考题:

1、唐代文学主要成就有哪些?

2、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其文学繁荣有什么关系?

课后小结: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学时:4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隋代南北方诗风好代表作家。理解“上官体”好初唐宫廷诗人的创作;律诗的形成。掌握“初唐四杰”的创作特点。了解初唐其他诗人的创作。掌握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

重点: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和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难点:唐初诗歌从初唐四杰、沈宋到陈子昂之间的变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隋代文学

隋朝文学开始出现南北文风合流的新趋势,并产生了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颇有才华的诗人,但文坛主流仍然延续着梁、陈浮靡之风。

第二节:初唐诗歌

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

二、沈宋和律诗的形成

三、王绩的诗歌

作品讲析

《野望》

四、初唐四杰

作品讲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从军行》、《在狱咏蝉》、

附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霜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第三节、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诗歌创作

陈子昂的生平、陈子昂的思想:政治上的远大抱负。“请息兵”,“请措刑”的政治主张。

陈子昂的创作:感遇诗《丁亥岁云暮》。

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

作品讲析:《登幽州台歌》

第四节:刘希夷、张若虚的七言歌行:

继卢、骆之后,刘希夷和张若虚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表现了唐诗的浪漫气质日益强化。

作品讲析:《春江花月夜》

吴中四士

思考题:

1、结合四杰诗作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研读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陈子昂的诗作为什么写得质朴、苍劲、平实、无华?从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上简述之。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唐诗的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课后小结:

第二章:盛唐诗歌

教学目的:了解盛唐主要诗人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理解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边塞诗的兴起和特点。掌握高岑边塞诗不同的特点,掌握孟浩然诗歌的特点、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理解王昌龄绝句的特点。使学生掌握盛唐时期除李杜两大家之外的诗家的诗歌创作和风格流派、“盛唐气象”的审美风范。

学时分配:6 课时

重点: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难点: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不同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盛唐前期诗人

王翰、王湾、王之涣:都是盛唐前期著名的诗人,主要活动在玄宗开元年间。他们的诗歌,充满昂扬奋发的精神,和豪壮雄浑的气势,具有典型的“盛唐气象”的鲜明特征。

第二节:王昌龄与李颀

一、王昌龄的诗,今存180馀首,其内容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一是歌唱边塞征戍者的思乡离愁;二是从不同角度描写妇女的生活和内心。就诗歌体裁而言,他的诗歌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绝句,大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故有“七绝圣手”的美誉。

作品讲析:《出塞》《闺怨》、《长信秋词》其三

二,李颀、《古从军行》为其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第三节: 山水田园诗派

一、山水田园诗论析

二、山水诗繁盛于唐代的原因

第一,时代政治的促进作用

第二,统一的多彩多姿的神州大地的自然环境

第三,唐王朝容许儒、道、释三家并存,形成了思想信仰比较自由的的空气。

第四,得益于唐代文化的全面繁荣

三、孟浩然

1、孟浩然生平:早年在家隐居读书,四十岁后到京求仕,未如愿,经过一段漫游后又回乡,一生清淡寡居。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

作品讲析:《过故人庄》、《临洞庭》

四、王维

1、王维的生平

2、王维的创作:也以40岁为分界线,划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3、王维山水诗艺术特色:

第一、在谢灵运精雕细刻追求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

第二、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他的代表作《终南山》、《山居秋暝》都体现出这些特色。

第三、淡雅优美、意境清远,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代表作《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都是有着永恒艺术魅力的田园诗珍品。

作品讲析:《渭川田家》、《观猎》、《使至塞上》、《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鹿柴》。

第四节:高适与岑参

一、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二、高适

高适的边塞诗,在内容和情调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充满慷慨从戎、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二是经过清醒、理智的思考,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以政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意见,同时流露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昏庸将帅的讽刺。《燕歌行》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

作品讲析:《燕歌行》

三、岑参

岑参的边塞诗与高适同样具有“悲壮”的情感与风貌,但二人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元代陈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就指出了二人不同的风格。

作品讲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思考题:

1、盛唐山水诗派和边塞诗派不同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2、如何领悟王维两种不同风格的诗风?

3、为什么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

4、孟浩然的平淡诗风表现在哪些方面?

5、高适和岑参诗歌有什么不同的风格?

课后小结:

第三章

学时:3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理解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掌握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重点和难点:重点阐明盛唐的时代精神在李白身上的体现,以及这种精神(自信、狂傲、积极进取)对李白诗歌艺术个性(主观色彩、想象特征、壮美的意象)的影响。

教学内容: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与杜甫,犹如两颗巨星,前后辉映。他们的杰出创造,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并将中国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

生平:李白出身富而不贵。学习从方术入门,博涉百家,未受过正规的儒学教育,习辞赋,好剑术,慕神仙。二十六岁离乡远游。胸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其生活理想是“功成身退”。

生平的三个重点:1.李白的籍贯问题;2.供奉翰林与赐金还山;3.从永王李东巡。

思想:由于李白的家世,所受教育及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形成了他的庞杂的思想。1.封建市民的思想。2.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思想。“功成身退”将二者统一起来了。3.虚无主义思想。这是李白思想中的糟粕。4.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非政治家。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风貌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有个性化与浪漫色彩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那奔放的热情,浪漫的理想,坦荡的胸怀,率直的性格,豪侠式的行为,都可以说是典型的盛唐式的。他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灵活自由的体裁,和清新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性格。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他个人的气质、性格方面的这些特点,全都反映在他的诗歌当中,从而形成其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构成他所特有的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李白与盛唐文化

在盛唐文化的孕育下,李白以他特有的才华、风采和魅力,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成为盛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

第四节: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李白的山水诗善于展开神奇想象的翅膀,刻画磊落不羁的自我形象,在山水诗中自树一帜。他向来不拘泥于山水形貌的细描实写。不在乎叙述观赏山水时悠然自在的闲情,更不受山水境界的制约,而是凭着自己的审美理想,怀着炽热的感情,塑造前人诗中罕见的极富个性神采的非凡形象。他随意写景,随意抒情,驰骋万里、纵横捭阖。唯其如此,更能表现山河一统的帝国气概,更能透彻表达怀才不遇的一代知识分子心灵的愤懑。李白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在山水诗中刻画敢于同命运之伸较量,不甘屈服的形象,在奋力拼搏中,苍莽的群山,奔腾的江海,都成为他的知音,成为他的依靠,成为他的力量和勇气的源泉。李白有意把山水神奇化、人格化,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祖国壮美山河的气势,不这样不足以刻画顶天立地的人格和刚正不阿的坦荡胸怀。

作品讲析:《蜀道难》、《古风》(大车扬飞尘)、《将进酒》、《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五节: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以其过人的才情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独树一帜。

思考题:

1 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2 龚自珍曰:“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李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李白始。”试阐述这句话。

3 为什么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袁行霈语)

课后小结:

第四章:杜

学时: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杜诗的“诗史”特质及其集六朝、盛唐诗歌艺术之大成的卓越成就。

重点:盛唐诗歌充满理想、自信和浪漫豪情,中唐诗歌则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生活,更多地关注社会、民生,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是衔接这一转变的伟大诗人。杜甫把写实倾向推上了艺术的高峰。

难点:人民的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杜诗的“诗史”特质;杜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乱的社会和诗人杜甫

生平:1、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以前):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3、陷贼与为官时期(45—48岁):4、飘泊西南时期(48—59岁)。

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但他对儒家的思想是有所继承发扬,有所批判扬弃,突破了儒家思想的局限。杜甫一生“穷年忧黎元”,他的政治理想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因此爱国忠君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

“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的理想和主要手段。正是这些进步的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竭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诗史”特质

1、反映社会现实的广阔性:2、揭露社会问题的深刻性:3、真挚火热的感情: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成就

一、众体兼长

二、突出的语言成就

三、“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第四节: 杜甫的地位和影响

杜甫承前启后,总结前人之经验而善于发展创造,开启了后代的许多诗派和诗家。

作品讲析:《望岳》、《兵车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岳阳楼》、《登高》、《月夜》

思考题:

1、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为什么?

2、 为什么说,杜甫是衔接盛唐和中唐的伟大诗人?

3、 试述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4、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含义是什么。

课后小结:

第五章:中唐诗坛

学时:4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大历十才子”、刘长卿和韦应物的诗歌风貌、李益的边塞诗;理解韩孟诗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实践;掌握韩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掌握刘禹锡怀古诗、柳宗元山水诗的特点。

重点:各诗歌流派的风格特征、及李贺的创作。

难点:中唐时期诗歌创作的整体风貌。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历诗坛

一、“大历十才子”

二、“大历江南诗人”与“吴中诗派”

三、韦应物

作品讲析:《滁州西涧》

第二节:韩孟诗派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强调“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追求奇险之风,表现出鲜明的创新色彩。

一、韩愈与孟郊

作品讲析:《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听颖师弹琴》

二、李贺

李贺诗歌,以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与苦闷为基本情调。其诗想象奇特、色彩斑斓,形成了奇崛冷艳的独特诗风,在诗歌史上有“诗鬼”之称。

作品讲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李凭箜篌引》

三、贾岛、卢仝等其他诗人

第三节:刘禹锡与柳宗元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永贞革新”的积极参与者,又都长期被流贬荒远,然而不幸的政治命运,却促成了他们文学上的成就。

一、刘禹锡

刘禹锡的诗歌,笔锋犀利、目光深邃、感慨深沉,无论怀古诗、抒情诗,还是政治讽刺诗,无不充满豪宕慷慨之气。而他的《竹枝词》等作品,则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情调和浓郁的民歌色彩。

作品讲析:《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柳宗元

柳宗元的大部分诗歌,以抒发离乡去国的悲愤和抑郁苦闷的意绪为基调,感慨深沉而又风骨清峭。而他的山水景物诗,则寓忧怨、清峭于清新淡雅之中,诗境清冷而又韵味悠然。

作品讲析:《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思考题:

1、中唐时期有哪些诗歌流派?

2、李贺的诗歌有什么风格特点?

课后小结:

第六章:元白与新乐府运动

学时安排:3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与诗歌创作,掌握这一诗歌运动在诗歌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重点:新乐府运动的诗歌理论、白居易的创作。

难点:白居易诗歌创作中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乐府的发展及其评价

新乐府,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它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继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之后,经元结、顾况等人一脉相承以及张籍、王建的进一步写实化和通俗化,到李绅、元稹和白居易时,则成为一种有主观意识、有鲜明理论的创作准则。

第二节: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

一、白居易生平

二、诗歌理论: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与元九书》中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序》:“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三、诗歌创作 :其诗既有通俗浅显、干预政治的“讽喻诗”,又有流畅华美、风情浓郁的“感伤诗”、“闲适诗”与“杂律诗”。代表作为《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及“感伤诗”之杰作《琵琶行》、《长恨歌》。其新乐府诗的特点是直切时弊,语言通俗且常“卒章显其志”。

作品讲析:《观刈麦》、《轻肥》、《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

思考题:

1、如何评价新乐府运动在唐诗的发展史上的贡献?

2、白居易有什么诗歌理论?

3、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歌有什么特点?

4、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长恨歌》、《琵琶行》在艺术上有什么成就?

课后小结:

第七章:晚唐诗坛

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晚唐诗歌创作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掌握杜牧、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重点:杜牧和李商隐的诗歌创作。

难点:杜牧绝句的历史意蕴和李商隐诗歌隐讳曲折的诗歌风格。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晚唐国势衰落,前景暗淡,使晚唐诗人的情怀倍加抑郁悲凉。这种情怀在怀古咏史诗中表现最为突出。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等等皆有大量创作,在晚唐诗坛形成一股潮流。

一、杜牧的诗歌创作

就诗歌题材而言,杜牧五、七言古今体皆有佳作,而七绝成就最高,无论咏史、写景还是抒情,无不爽朗俊逸,蕴含深刻,在晚唐独树一帜。

作品讲析:《赤壁》、《过华清宫》、《泊秦淮》

二、许浑等人的怀古咏史诗

第二节: 李商隐

一、李商隐诗歌的内容与情调

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1)善于捕捉并精心选择富有情感表现力的意象。

2)意境朦胧迷离。

3)结构迂回曲折、回环往复。

4)多用典故。

作品讲析:《无题》(相见时难)、《锦瑟》、《贾生》

第三节:晚唐其他诗人

晚唐诗坛除杜牧、李商隐两位杰出的诗人之外,还有许多颇具才华的诗人。从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与情调风格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以温庭筠、韩、吴融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多表现士人的闺阁情怀与爱情题材,带有艳丽之风;

二是以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多表现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思,带有淡泊之风;

三是以郑谷、罗隐、司空图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多表现离乱之感与现实讽喻,具有“新乐府”的精神。

作品讲析:《山中寡妇》

思考题:

1、杜牧的咏史诗有什么特点?

2、这样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

课后小结: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唐代文体文风改革的背景,理解中唐时期韩愈和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张和散文的创作。了解晚唐古文的衰落好;骈文的复兴;掌握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重点: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代表作品解析。

难点:韩愈、柳宗元古文理论好散文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唐代文体文风改革;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过程

在唐代,尽管官方有意倡导律赋(用以科举取仕);而骈文,从“初唐四杰”到晚唐小“李杜”也一直绵延发展,其中亦不乏佳作。但更加辉煌的还是唐代散文的勃兴。从北朝(西魏)就开始酝酿的文体革新,到中唐时期,经韩愈、柳宗元等人的一致努力,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他们的散文创作及理论,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韩柳的古文革新理论

一、文道合一

二、革新文体,建立新的文学语言

三、提出“物不平则鸣”的观点。

第三节: 韩愈的散文

一、韩愈散文的内容

二、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三、韩愈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不同类型的散文又有不同的风格。(1)论说文气势磅礴、纵横开合,论证雄辩有力,善于通过对比、排比、比喻、反讽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论辩力量。(2)杂文嘲讽现实,揭露矛盾,犀利精悍。或长或短,或庄或谐,嬉笑怒骂,怪怪奇奇,具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杂说》《进学解》等。(3)记叙文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汉书》记事写人的传统,善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的叙述中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如《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4)抒情文主要见于祭文、书信。这些作品融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祭十二郎文》。

作品讲析:《师说》、《张中丞传后叙》

第四节:柳宗元的散文

一、柳宗元散文的内容

柳宗元的散文,包括其深入思考哲学、政治、社会、人生的哲学、政论文章,也包括其抒发忧愤、抨击现实的杂文。他的传记散文,也多取材于现实,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他的寓言文,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意味,能给人留下深长的思考和回味。而山水游记,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

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风格

柳宗元散文的总体艺术风貌,体现为精密深刻,含蓄凝敛。他的哲学、政论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他的传记文剪裁精当,注重传神,引人入胜。他的寓言文想象丰富,造意奇特,形象鲜明而又寓意深刻。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优美,具有诗情画意。

三、柳宗元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政论文:表现了对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逻辑谨严,文笔犀利流畅。如《封建论》、《天说》等。

⑵寓言:大多以虚构的动物故事,讽刺社会的病态现象,揭露和批判当权的旧官僚。想象丰富奇特,细节刻划生动,语言犀利幽默,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使寓言由先秦散文中说理的工具,变为独立的文学样式。代表作有《三戒》等。

⑶杂文: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深刻透露出作者对混浊世事的强烈不满;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语言辛辣,笔无藏锋,嘻笑怒骂,痛快淋漓。

⑷传记文与抒情文:通过人物本身的活动与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⑸山水游记:是他散文中成就最高、最有特色的。奠定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基础,对宋以后的散文家有较大影响。总的说来,柳宗元思维缜密,笔锋锐利,行文周密,语言“峻洁”,风格雄深雅健。体现出与孤高脱俗的人格相统一的散文风格。

作品讲析:《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第五节:晚唐古文的衰落和骈文的复兴

古文的衰落、晚唐的小品文、李商隐等等人的骈文

思考题:

1、韩柳古文运动有哪些文学理论主张?

2、中唐古文运动在散文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3、韩愈散文创作的主要艺术风格是什么?

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的艺术特征及情感内涵是什么?

课后小结:

第九章: 唐代传奇和讲唱文学

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唐传奇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好代表作;理解唐传奇的概念;掌握唐传奇的表现艺术。了解唐代的俗讲与变文。

重点:唐传奇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

难点:唐传奇的表现艺术。

唐代传奇的发展,是中国小说史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小说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许多优秀的作品,皆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此外,由于唐代佛教的兴盛,俗讲和变文也应运而生。它们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和戏曲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第一节:唐传奇及其嬗变

一、唐传奇的发展

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因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故称。“传奇”一词肇始于元稹《莺莺传》的原始篇名,晚唐裴又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命名为《传奇》,但传奇正式作为唐代小说的通名,是宋代以后的事。

唐代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盛唐的过渡期、中唐时期的繁荣期和晚唐的衰微期三个阶段。其中中唐时期名家辈出,唐传奇中的优秀作品,大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如陈玄的《离魂记》,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二、唐传奇的表现艺术

唐人写传奇,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他们摆脱了志怪笔记小说的格局,取材于现实生活,增强虚构和想象的成份,写出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

三、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解析《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

第二节:俗讲与变文

一、俗讲

二、变文

思考题:

1、唐传奇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

2、什么叫“俗讲”和“变文”?

课后小结:

第十章 唐五代词

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词的产生和音乐发展的关系。了解盛唐和中唐文人词的创作情况。理解词的概念、理解温庭筠和韦庄词的特点、理解“花间词人”的创作特点。理解李煜词的分期及其思想内容。掌握李煜词的艺术成就。理解冯延巳和李璟的词作与特点。掌握词在唐五代的发展流变、主要的作家及各流派的创作。

重点:词在唐五代的发展变化、花间词和南唐词。

难点:诗与词的差异、唐五代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词的起源、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之比较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2、外部形式的差异:

3、题材内容的差异:

4、语言特色的差异:

5、风格的差异:

第二节: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

词,是在城市经济繁荣以后,市民文学发展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从现存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来看,词起于民间,其源自隋,经文人的模仿与创作,而崛起于中唐,兴盛于晚唐、五代。

一、敦煌曲子词

作品讲析::《菩萨蛮》

二、早期文人词

词在民间兴起之后,引起了文人的注意和兴趣,并开始尝试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张志和、刘长卿、戴叔伦、韦应物、王健、刘禹锡、白居易等人,都创作过一些优秀的词作。

作品讲析:《忆秦娥》、《渔歌子》、《忆江南》

第三节:温庭筠与花间词人

一、《花间集》与花间词风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十卷,选录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这些词作,在内容和情调上,受到晚唐世风和艳华靡诗风的直接影响,多是描写贵族士大夫的生活和缠绵的爱情,尤其突出的是对于女性生活和内心的描写。在艺术上表现为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二、温庭筠和韦庄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词人”的突出代表。

作品讲析:《菩萨蛮》、《梦江南》

第四节:李煜和南唐词人

一、南唐词人

二、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风流才子,误作人主”,他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他在亡国之后所写的许多怀念故国和感慨身世的作品,更体现出了真实的性情和词的本色,具有较高的价值。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

⑵善于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⑶语言朴素生动,而耐人寻味,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练统一的完美境界。

李煜对词的发展的贡献: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词的功用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使词由花前月下娱宾遣兴的应歌之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独立抒情文体,开文人抒情词的先河。

作品讲析:《虞美人》、《浪淘沙令》、《乌夜啼》

思考题:

1、诗与词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3、李煜的词为什么有巨大的情感力量?

4、唐五代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

课后小结:

宋代文学 

概说

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宋代的时代特点。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掌握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宋词在词史上的地位。了解辽金文学的成就。

重点: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难点: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

宋代(960——1279)是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时代,其特色不仅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第一节: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

宋朝政治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权力的高度集中,二是以文官治国

第二节: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

1、从形式上说,宋代文学主要有词、诗歌、散文、小说等,这些文学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娱乐性、学者化和爱国主义。

2、宋代文学将文学的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文学创作的目的不再主要是为了教化,而是为了娱乐,在客观上淡化了文学的政治色彩,这在词、诗、小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3、与宋代军事上的软弱、国家始终处于外族威胁之下的形势相联系,宋代文学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

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

第三节:辽金文学的成就

思考题:

1、宋代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课后小结: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诗文

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宋初文坛概况;理解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王禹的诗文创作。

重点: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

难点:王禹的诗文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北宋初期的散文理论和创作

柳开、穆修等人的创作、王禹的散文创作。在宋初文坛上,最为优秀的作家当推王禹。他的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

宋初诗坛,承袭晚唐五代余风,有所谓宋初三体之说。宋初三体内容上均离政治、社会较远,形式上多为近体诗。

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因诗集《西昆酬唱集》得名,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作品讲析:王禹《村行》、林逋《山园小梅》

思考题:

1、 北宋初期诗文创作的大致情况是什么?

2、 林逋的《山园小梅》为什么会影响深远?

课后小结: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学时:4 学时

教学目的:理解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掌握欧阳修诗文的杰出成就及其风格特色;了解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歌创作;掌握王安石诗文创作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了解曾巩的散文创作、王令的诗歌创作。

重点:欧阳修和王安石的诗文创作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难点:北宋时期诗文创作的流变。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北宋诗文革新

一、诗文革新的政治、文化、学术背景

二、文风、诗风新变的历程和实绩。

三、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的核心地位和主要贡献。

第二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

一、欧阳修的生平和学术。

二、欧阳修的散文:欧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第一,风格平易流畅。

第二,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且颇多创新。

第三,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能引人入胜,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

作品讲析:《戏答元珍》、《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

第三节:苏舜钦与梅尧臣

一、苏舜钦:生平经历。苏舜钦的诗歌以雄豪奔放为特色,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都十分浓厚。苏舜钦又擅长古文。

二、梅尧臣:生平经历。梅尧臣诗歌不论关怀民生还是抒情写景,都以平淡深远为特点。“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在宋诗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

梅尧臣是北宋中期比较早地有意识纠正西昆体诗风的诗人,与欧阳修来往较多。他的诗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他的很多诗是关于政治和民生疾苦的。

第二,他在扩大诗的题材上作了新的尝试,将一些过去不入诗的事物、现象写入诗中,

第三,他的诗总的风格是平淡。

作品讲析:《书哀》:

第四节:曾巩与王安石

一、曾巩:以古文著名,其古文风格与欧阳修最为接近。曾巩亦有诗歌传世,绝句轻快流利,较有特点。

二、王安石:生平思想学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大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在文学上主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晚年退居金陵钟山,多闲适遣兴之作,诗风亦变得含蓄隽永,一般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诗歌:以退居江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王安石的散文:是欧阳修所进行的散文革新的继续,但在艺术风格上具有自己的强烈个性。总的说来,王安石的散文是政治家的散文,不以感人擅长,但以服人称胜。作品的内容与社会政治有紧密关系,而且见解精辟,往往能发人所未发,显示了王安石非同寻常的眼光与思想。

作品讲析:《明妃曲》、《答司马谏议书》、《泊船瓜洲》

:既描写了瓜洲的地理位置,更抒发了对瓜洲的依恋之情。

思考题:

1、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欧阳修散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创作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3、王安石散文创作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4、王安石的诗前后期有什么不同?

课后小结:

 

第三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

教学目的:了解北宋前期词的发展情况。理解晏殊、欧阳修词的特点。掌握柳永词的内容和主要艺术风格、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了解张先的词作。

学时:4 学时

重点:几大词家的创作成就和词的风格特征。

难点:北宋初期到中期词的发展变化。

词从北宋中期开始进入兴盛阶段。

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晏殊和欧阳修

晏殊、欧阳修是北宋前期小令词的代表词人。他们主要继承晚唐五代的词风,以柔美婉丽见长,但较少有晚唐五代词那种浓艳的脂粉气,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

一、晏殊的词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这类词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另一类也表现了他自己的一些真实的人生感受,但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其中的一个突出的主题是感叹时光易逝,宣扬及时行乐。

作品讲析: 《浣溪沙》

二、欧阳修词的特点及影响。“深婉开少游,疏俊开子瞻”。

欧阳修的词也同当时的大多数词一样,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但是,与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欧阳修的词有两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

首先,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其次,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

作品讲析:《踏莎行》、《蝶恋花》

第二节:张先和其他词人

1、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他的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又兼长慢词,虽然成就不能和柳永相比,但在慢词的发展上也有一定的贡献。

张先的词从内容来说,并无特别之处,还是以伤春伤别为主,写的多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2、宋祁。

3、范仲淹。

作品讲析:《天仙子》、《渔家傲》、《苏幕遮》

4、 王安石词《桂枝香》:

第三节:柳

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于写词的词人,现存的近200首词收在他的词集《乐章集》中。

一、柳永词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第二类着重表现羁旅行役之苦。

第三类则是描写城市风光。

二、柳永的词的风格,分为两类:一类是雅词,一类为俗词。

三、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

作品讲析:《雨霖铃》、《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

思考题:

1、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什么贡献?

2、柳永词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3、张先词有什么特色?

4、欧阳修的词有什么特色?

课后小结:

第四章:苏轼

学时:3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人生态度,苏轼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道路。掌握苏轼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了解苏洵和苏辙的散文创作。重点:苏轼诗文词的创作及不同的艺术成就。

难点:苏轼的文学成就与北宋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思想和性格

苏轼禀赋异常,天资绝人,在诗歌、词、散文、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创造性的贡献,是我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苏轼既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又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苏轼的散文创作

苏轼的散文,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欧阳修散文与王安石散文的综合与提高。

1、理论上:强调文章要有“意”(观点、意图、情感等),认为“意者,钱也。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也就是要求文章应有中心,围绕中心作文。与此相联系,他还提出了“辞达”和“自然为文”的说法,即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然地把对事物的感觉和理解写出来。

2、在内容上:苏轼的散文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一点上,此前任何散文家都无法与他媲美。

3、在艺术上:苏轼散文不仅文体多样,而且如他的诗歌一样,艺术风格多样。

作品讲析:《前赤壁赋》

第三节:苏轼的诗歌创作

有广泛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体现了过人的创造才情和艺术表现能力。在内容、形式、手法、语言等诸方面都突破了前人窠臼,往往将诗歌写得超迈豪纵而又有隽永的韵味和浓郁的诗意。苏诗不仅显示磅礴的气势,表现深婉的情致、绰约的风韵,还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苏轼的诗题材极为广泛,涉及社会、自然、艺术、宗教以及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既有政治诗、题画诗,又有写景抒怀、咏物言志之作。

苏轼的诗说理虽多,却令人爱不释手,可读性极强,原因在于:

第一,他并不是单纯地说理,而是将情、理、事、景融合起来,理从事出,理从景出,并且理在情中。

第二,苏轼具有一种“触处生春”的本领,因而将诗写得生动异常,富有美感。

作品讲析:《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

第四节:苏轼的词

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是宋词发展史上一座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主要表现在:大量用典、词汇多从经典著作中来。

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至此,诗与词之间的那道鸿沟便基本上填平了。

作品讲析:《念奴娇》、《江城子》、《定风波》、《卜算子》

第五节:苏洵和苏辙。

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散文著称,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的散文擅长议论,苏辙的议论文不如父兄,记叙文却纡徐曲折,饶有情致。

曾巩与苏轼的父亲苏洵、弟苏辙虽然也被列为散文大家,但今天看来,他们的作品除苏洵《六国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等少数名篇外,就总体成就而言,与其他散文大家相比,无疑就逊色一些了。

作品讲析:《六国论》

思考题:

1、苏轼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2、苏轼的诗歌的艺术风格使什么?

3、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4、苏轼的词作有什么艺术成就?

课后小结:

第五章:北宋后期诗词

学时:4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掌握黄庭坚的诗歌特点;了解陈师道、陈与义、曾几的诗作;理解晏几道、秦观、贺铸词的特点。掌握周邦彦词作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周邦彦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重点:江西诗派及各家词的创作。江西诗派的理论及各家词之不同风貌。

难点: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苏轼对北宋中后期文学的影响

苏轼是继欧阳修以后北宋文坛最杰出的领袖。他热心培养后进,团结许多重要作家在他的周围,其中名声最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又合称“苏门六君子”。从苏轼主盟文坛的神宗朝开始,宋代文学的发展达到了极盛。苏轼、黄庭坚的诗歌达到了宋诗创作的颠峰。张耒、晁补之、秦观和陈师道的诗歌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第二节: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一、江西诗派: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所以有“苏黄”之称。黄庭坚之所以能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二、黄庭坚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阐明了具体的写诗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黄庭坚认为, “以故为新”的具体办法就是“夺胎换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冷斋夜话》卷一引)。而更多的是写景、酬唱,抒发内心感受。

三、黄庭坚诗的艺术特点:

一是用典多。

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

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作品讲析:《登快阁》、《寄黄几复》

第三节:张耒和晁补之

一、张耒的乐府和古体诗歌,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语言平易浅近。其绝句自然流丽,词浅意深,自成一格。

二、晁补之诗骨力遒劲,奇卓新僻处近于黄庭坚。晁诗“唯古乐府是其所长,辞格俊逸可喜”。张、晁二人又擅长古文,都有相当成就。

第四节:晏几道、秦观等词人

一、晏几道的小令:

晏几道是晏殊之子,人称“小晏”,又与晏殊合称“二晏”。他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人。他把小令的抒情艺术发展到空前的高度。

晏几道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当词风纷纷转向之时,他独远绍南唐,近承家风,保留着南唐五代词人的特点,多以小令来表现离愁别恨,成为南唐词的最后传人。

作品讲析:《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二、秦观词: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兼长小令、慢词。其词情韵兼胜,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知乐者谓之作家歌”。

艺术上,秦观的词有两方面突出的特点:

一是善于描写迷离朦胧的意境。

二是善于通过比喻、写景等手法,将无形之情写得既形象又富有美感。

作品讲析:《踏莎行》(雾失楼台)、《满庭芳》

三、贺铸词:

贺铸的词兼有豪放与婉约等多种风格。词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属于婉约之作,而且风情不减柳永、秦观等人。

贺铸对词的贡献主要不在婉约词,而在豪放及其他风格词的创作上。他的豪放接近于苏轼,但比苏轼更豪放,更有侠气、狂气,开了南宋豪放词中狂放的先声。

作品讲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第五节:周邦彦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重要词人,精通音律,曾任大晟府提举。

周邦彦的词向来评价极高,有人称之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

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因而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

在结构上:周邦彦的词比柳永、苏轼等人的作品更复杂曲折。

作品讲析:《苏幕遮》、《兰陵王》(柳)

思考题:

1、晏几道的词有何特点?

2、秦观的词有何特色?

3、贺铸的词有何特色?

4、周邦彦在词史上有何地位?

课后小结:

第六章:南宋前期文学

学时:3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南宋时期社会变化带来的文学创作之变化,掌握南宋前期文学的主要风貌。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道路;掌握李清照前后期词的思想内容好艺术成就;了解李清照的诗歌好散文创作;了解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李纲、岳飞的词。

重点:在难渡初期社会变迁带来的词风的变化。李清照的词。

难点:在共同的社会大背景中各家词风的差异。

第一节:李清照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作品有词、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是词。有《漱玉词》

一、李清照的《词论》。词“别是一家”之说的意义。

二、李清照词的分期和内容

三、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作品讲析:《如梦令》、《醉花阴》、《渔家傲》、《声声慢》、《一剪梅》

第二节:张元干与张孝祥等爱国词人

南渡初期张元干等爱国词人,上承苏轼的思想、艺术传统,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成为当时词坛的主流。

张元干和张孝祥都是南宋前期著名词人,他们的词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二人更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他们的作品最为后人熟悉的即为此类。

作品讲析:《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念奴娇》(过洞庭)、岳飞《满江红》

第三节:陈与义与南渡初期诗人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诗人。陈与义虽然受到了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后人把他视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但他的诗风其实已体现了江西诗派本身风格的转变。

作品讲析:《伤春》思考题:

1、南宋前期文学有什么变化?

2、如何评价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说?

3、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4、张元干和张孝祥的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后小结:

第七章:爱国诗人陆游与中兴四大诗人

学时:3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陆游的生平与创作,陆游的思想;掌握陆游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陆游诗歌创作的深远影响。了解陆游的词和散文创作。

重点:陆游诗歌中的主旋律。

难点:陆游诗歌中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第一节:陆游的生平

第二节:陆游的诗歌创作

陆游一生写了大量诗歌,是南宋成就最高的诗人,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

内容: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

第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

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

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

第三,语多豪壮。

陆游的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也颇具特色。

陆游诗有广阔的题材视野和浓郁的诗意。陆游对日常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的发掘、品味与表现,突出地体现了他的诗人气质。

陆游的词作。

作品讲析:《书愤》、《关山月》、《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钗头凤》

第三节:杨万里与 范成大、尤袤

南宋初中期的诗歌以南宋四大家为主。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一、杨万里

以自然和日常生活为题材,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诚斋体”。“诚斋体”是以“活法”作诗的典范,在扭转南宋诗风上有重要贡献。 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没有注意和描写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

第二,语言上不用典,不避俗俚,平易自然,雅俗共赏。

作品讲析:《初入淮河绝句》、《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二、范成大和他的农村题材诗。新型的田园诗审美风范。

真正给他带来声誉的是退隐苏州石湖后写的作品,其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突出的贡献在于全面地表现了农村的各个方面。

三、“中兴四大诗人”中,尤袤诗歌以平淡细润著称,但其诗集已经散失,现存作品佳作不多。

作品讲析:《州桥》、《四时田园杂兴》(选2首)

思考题:

1、陆游诗歌的主旋律是什么?

2、陆游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

3、“诚斋体”有什么特点?

4、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在古代田园诗中有什么地位?

课后小结:

第八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学时:3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道路;掌握辛弃疾生对词境的开拓,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了解辛派词人及其创作。

重点:英雄主义词作的内涵。辛弃疾对词境开拓。

难点:英雄失路悲愤感情中的社会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

抗战爱国的英雄。失意英雄的一生。

第二节:辛词的成就

从内容来说,辛词的表现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辛弃疾的词不仅描写离愁别恨,更多的是失路之悲、家国之忧、不平之气、愤懑之情,同时不乏农村风光、自然景色的描写。在题材的开拓方面比苏轼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尤其是他将词这种娱乐性的文体与国家、个人的命运紧密结合,使词成为一种抒发“英雄气”的庄重体裁。

从艺术来说,辛词表现出十足的大家风范。

1、辛词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2、辛词的艺术境界阔大而充满流动感。

3、辛词在语言上融会贯通,既从古代各种文体的不同作家作品,如《诗经》、《史记》、《庄子》、《楚辞》、《世说新语》、陶诗、杜诗、韩柳散文中广泛地撷取精华,使词具有典雅之气,同时,又大胆地吸取民间口语,使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4、辛词已表现出了浓厚的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的特点。

总之,辛词在内容、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都能兼收并蓄,因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苏轼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作品讲析:《摸鱼儿》、《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第三节:辛词的影响与辛派词人

在辛词的影响下,同时或稍后,不少词人与他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他们以共同的爱国思想,借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多为恣肆粗犷的词风。这些作家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以及南宋末的刘辰翁等。思考题:

1、辛弃疾词作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辛派词人有那些代表作家?

课后小结:

第九章:南宋后期的文学

学时:4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南宋后期的社会特点和文学创作的变化;掌握姜夔词的特色;理解“四灵派”、江湖诗人的创作特色;了解戴复古、刘克庄的代表诗作;理解朱熹、严羽的文学批评;了解文天祥的爱国诗作,汪元量等遗民诗人的创作。

重点:南宋社会的变化及南宋末期文学创作的时代风貌。姜夔词的特色。

难点:宋末爱国词人创作历史内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

一、“四灵”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赵师秀、翁卷、徐玑。因四人字号中都有“灵”字,故被称为“永嘉四灵”。

二、江湖诗派因杭州书商陈起刊刻交游诗人诗集合为《江湖集》而得名。

第二节:姜夔、吴文英与其他词人

一、姜夔:兼工诗词,精通音乐。他有十七首词旁缀音谱,是现在所知唯一可靠的宋代词乐文献,其中十四首是他的自度曲。姜夔清雅的词风追求,代表了南宋后期词的主导倾向。姜夔善于以清刚雅健的语言,冷峻的抒情基调,表现孤独寂寞的人生悲凉感受,形成清空、秀雅的风格。这种词风影响了南宋后期的许多词人。

2、史达祖:代表作为《双双燕》。

3、吴文英在南宋词人中自成一家,其词艺术特色极其突出。 与姜夔一样,吴文英的词在内容上也多咏物抒怀,艺术上也讲究音律,但与姜夔不同的是,吴文英更加注意辞藻,意象密集而又思绪大幅跳跃,且多用典故,读来颇觉晦涩。所以有人称他为词家之李商隐。代表作为《风入松》。

4、宋亡前后,受姜夔影响的词人还有王沂孙、周密、张炎等。

5、在宋末词人中,蒋捷别开生面。他多以“将旧家风景,写入闲话”的形式抒发故国之思。蒋捷词往往兼融清奇流畅和含蓄蕴藉,有的作品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情趣。

作品讲析: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史达祖《双双燕》(咏燕)、吴文英《八声甘州》、吴文英《风入松》、王沂孙《齐天乐》(蝉)

第三节:文天祥与宋末爱国诗人

一、文天祥:宋末民族英雄的代表,他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从起兵抗元直到从容就义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表现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纯是坚贞气节、血性精神的写照。

二、谢翱是宋末遗民诗人中成就较高的一家。他的诗沉痛悲凉,意旨深密,深刻地反映出在异族统治下人们的哀痛心情。

三、汪元量本是宫廷琴师,他目睹了宋亡的过程,把随宋室帝后被俘北上的所见所闻一一纪之于诗,为《湖州歌》98首,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南宋王朝覆灭的过程,被称之为“宋亡之诗史”。

4、宋末其他遗民诗人。宋末的爱国诗歌一扫南宋后期诗坛缺乏激情、气骨衰弊的习气,成为宋诗发展史的光辉的尾声。

作品讲析:《金陵驿》、《过零丁洋》

思考题:

1、南宋末年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家?

2、文天祥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课后小结:

第十章:辽金文学

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辽金诗文的发展概况;理解元好问的诗歌创作,元好问的诗论及其影响。

重点:元好问的诗歌创作、诗论及其影响。《西厢记诸宫调》。

难点:《西厢记》故事的演变。

第一节

元好问生长于金元易代之际,所以,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对金元之际的民族矛盾有较多的表现。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受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启发,对建安以来的诗歌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表明了他的文学主张。

第二节 《西厢记诸宫调》

所谓诸宫调,就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它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用不同宫调的若干短套联成长篇,杂以叙述,讲唱一个长篇故事。据传,其首创者是北宋末年的民间艺人孔三传。《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部完整的诸宫调作品。《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董解元的生平已无可考,“解元”是当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它由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而成。董解元保留了《莺莺传》的大致情节,但在四个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

在思想上:改变了原作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偏袒和对女性的偏见,突出了歌颂婚姻自由的主题,使作品有了本质的提高;

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增添了不少人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成为正面形象,而且个性更为鲜明。例如张生,原来是一个玩弄女性的人物,董解元将他改编成一个有情有义、始终忠于爱情的正面人物。又如崔莺莺,原来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弱者,董解元将她写成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坚强女性。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

在艺术手法上:大量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诗意,如《长亭送别》等。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使作品更生动活泼。

正是由于董解元在以上几个方面对《莺莺传》作了较大的改动,从而使《西厢记诸宫调》成为一部具有很高水平的作品,为王实甫《西厢记》的问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考题:

1、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古代诗论中有何地位?

2、《西厢记诸宫调》在《西厢记》故事的发展演变中有什么作用?

课后小结:

唐宋文学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