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

发布时间:


送别诗鉴赏
一、送别诗的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
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
意象(柳树、芳草、瘦马、晚风、浊酒、笛声、远山等)
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
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

二、感受高考:
1、(07江苏卷)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
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2、(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总结反思

三、鉴赏训练:
1、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
答:运用了设问、想像(虚写)的手法。友人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2、(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
2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3、(06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3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4、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
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
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4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4分)
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5

送别诗鉴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