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少年》影评

发布时间:2015-11-21 16:46:53

艺术类高考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类参考范例:

小人物的大情感

——评析《拾荒少年》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久负盛名的台湾金马奖,在2012年第49届的颁奖典礼上,将最佳短片授予 《拾荒少年》 。而《拾荒少年》也以其颇具忧伤但却不失温暖的浓厚现实主义风格而深深地打动观众。《拾荒少年》通过讲述马哥这一拾荒者带领一个小男孩,从最初的寻找可得利益,到一心帮助其寻找亲情的故事,体现了一种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境况,以及人性中对弥补亲情缺失这一人文主义情怀的关注。

首先于马哥而言,他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小人物。报纸后面,对一双狡黠眼睛的特写,伴随着颇具喜感的音乐;整个火车站对小偷偷钱包,以及废品站,对失主的勒索,一系列连续性的动作行进于两场戏中,将马哥本人这一极少为人关注的“职业”展现出来,而职业的核心就是利字当头。

于此同时马哥在得到小男孩的基本情况之后,第一想法便是通过寻找父母,进而勒索钱财,这一行径与其人物本质并无违背。但是随着剧情的进展,马哥似乎将这一原始目的忘记,当面对强大敌人的时候,镜头升格之后的一个“快跑”,并伴随悲怆的音乐,成了马哥选择舍生取义的写照。在一番较量后的等待中,马哥更是认真的照顾着男孩。而在影片的结尾处,成为了一心帮助男孩寻找母亲的善心之人。

人的本性一般情况下并非单一,而是复杂,是多重。当其受到外界的某种催化,便会着力的往其中之一而表现。马哥本人的重利,与无私的帮助男孩寻找母亲,在形式上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在人格上,是可以统一起来的。马哥在小男孩身上,更多的是为弥补在女儿身上的父亲这一角色的情感缺失。

其次,在马哥与男孩在内心的情感上是彼此弥合缺失,不断接近深入的关系。

两人最初的情感是相互隔阂,相互敌视的关系。从男孩抢钱包,到抱着马哥的腿挣扎,这一段运用大量的摇、移、跟、甩,将追逐过程中的激烈对抗反映出来。当马哥第一次带着男孩回家的时候,在电瓶车上两个人移动镜头的全景之中,是背向而坐。

当和人贩子进行了一系列的较量之后,男孩已经知晓马哥的“利益观”,两人一起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困境,而男孩也开口说话,将封闭的内心世界打开。此时的电瓶车上,男孩已经和马哥同向而坐。之后的两人共同生活的段落中,导演配之以轻快的音乐,一举扫除之前浓厚的对抗情绪,而男孩在电瓶车上也扒在了马哥的肩膀上。而在另一细节上,两人交换着看原先自己所看的故事会和成人书籍,其寓意在于表现双方互相接受了各自的内心世界。

在影片的结尾处,镜头腾空而起的上升,两人远去的大远景。带给人的既有苦楚和悲悯,但是也有生机与希望,无论在多么冷淡的时期,总有着与弱者携手的情感与温暖,以及迷失之中的真实。影片以一种人性化的视角给予小人物无限的关怀与爱,使其升格为一种启迪人昏沉内心的大情感,也正是本片的成功之所在。

(作者:傅鑫杰)

《拾荒少年》影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