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发布时间:2020-08-26 20:10:31

1.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2.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人生、讲入世,肯定人的个体价值。强调人性尊严,注重人性的完善。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体性,强调轮理教化功能(二)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三)兼收并蓄的汇通精神(四)贵和尚中()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的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天圆地方,天人合一 ,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宝贵资源。

3.中国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影响人、熏陶人、塑造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源于人们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不断接受文化影响,由生物人变成文化人的过程。先辈的引导和教诲,社会的褒扬和惩戒,无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一种文化观念。我们接受各种教育、参与这样那样的文化活动,都是在接受教化。文化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化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一个人小到饮食起居、待人接物,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是一定文化影响的结果。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人是文化的产物。

4.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首先,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确保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首先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深刻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看似属于纯然的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实则蕴涵着非常巨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不仅对实施保护的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在具体的运用中要严格掌握,避免急功近利走样变味的所谓“保护”,成为违反规律的草率操作与竭泽而渔的过度开发,以免动机良好措施不当的“保护”反倒成为毁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而且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几种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凡是涉及上述关系的,都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最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

5.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我们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一是要肯定,肯定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肯定它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绝不是我们的包袱。二是要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敢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无情地加以揭露批判。在此基础上,吸收一切有益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东西,使之重现辉煌,再攀高峰。这才是真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正确做法2)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义(3) 我们要从生活中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个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宣扬着,不要一味的随波族流,要坚持自己的观点。(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最后,我认为如何对待传统节日主要的任务是放在我们年轻人的身上,所以我面对中华传统节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做一个理性的中华儿女,做一个优秀的学生,让我们的祖国有内涵,同时也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强大。

6.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民族性等方面入手。⑴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我们首先是通过对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感受到的。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⑵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方面应看到传统文化能够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一直延续到今天,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其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会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如在古代贵和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⑶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民族历史发展产物的传统文化,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力量上,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这一特点对在今天各民族持自己的民族独立性至关重要。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所以,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7.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