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过失

发布时间:2014-11-23 21:00:02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6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复辟帝制是他的最大过错)(复辟帝制祭天仪式)

前辈们对袁世凯的负面评价)袁世凯身后的评价长期以来以负面评价为主流,这主要是受到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正如历史学家唐德刚在其著作《袁氏当国》中所说:“自民国有史以来,吾尚未见一本、一篇甚或一页对袁有正面评价之书。”

在袁世凯去世后不久,就有黄毅《袁氏盗国记》、胡思敬《大盗窃国记》等丑化袁世凯的书籍刊行于世,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亦给予袁世凯“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国中极恶之极恶”、“最糟糕之统治者”等恶评。

北洋军阀而执政的国共两党均对袁世凯持否定评价,中国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原本认为袁世凯是“民国之友”,四万万人“殊堪嘉佩”,但在宋教仁案以后孙中山一改对袁世凯的评价,将其定性为“独夫民贼”,并谴责袁世凯“改毁约法,解除国会,停罢自治,裁并司法,生杀由己,于夺唯私;侦谍密布于交衢qu 第二声。。,盗匪纵横于邑都;头会箕敛,欲壑靡穷,朋坐族诛,淫刑以逞;矿产鬻yu 四声。。。而国财空,民党戮而元气尽。军府艰难缔造之共和,以是坏灭无余,而贼恶盈矣!”

蒋介石亦谓“袁世凯是我们中国势力最大的军阀,爪牙遍布于全国。他凭借着国家元首的地位,私心自用,帝制自为,自以为可以成功。而结果为总理所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所打倒,袁世凯竟以恐惧而死。”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称袁世凯为“一世怪杰”,并说他“以附和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而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共领袖毛泽东的秘书陈伯达1946年所撰写的小册子《窃国大盗袁世凯》,将其印发全党,该书称袁世凯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结晶,一个集中的黑暗影”“是各帝国主义在华的总工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袁世凯作为“窃国大盗”的形象被广泛出现于各种历史教育和政治宣传的场合,深入人心,因此有学者认为丑化袁世凯的根源即在于《窃国大盗袁世凯》这本书。1949年后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后台湾史学界对袁世凯一生的评价亦基本上是否定的;而20世纪80年代前的大陆史学界亦根据马克思主义史观,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几乎对袁世凯全盘否定,论定袁世凯为“专制暴君”、“卖国贼”、“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代表人物”等。

袁世凯的形象因当时的政治环境而被丑化过重,而我党言论更是深入民心,所以在大众的观念里,袁世凯更多的是以“卖国贼”的身份出现。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可以说他人生最大的败笔便是称帝。(个人总结= =

1.监国朝鲜期间,对日本轻敌,对朝鲜又过于蛮横,为日后甲午战败提前埋下祸根;
2.辛亥革命后篡夺革命果实,实行独裁统治,迫害民主人士,扭曲言论自由复辟帝制,并开军人暴力治国之先例,严重破坏了清末预备立宪以来,初具规模的民主氛围,导致中国民主长期裹足不前3.为维护独裁统治,签订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过错)

现在的历史对袁世凯的正确评价是:乱世奸雄,治世能臣

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19151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企图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这些条款称中日二十一条,后经中日协商,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但须注意的是,二十一条不能等同于《民四条约》。

袁世凯的过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