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9-07-31 12:56:43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作者:魏家文
来源:《电影评介》2017年第22

        在当代文学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并且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的作品。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20152月播出后,收视率在全国同期播出的电视剧中名列前茅。它启示我们,对路遥的研究应该把关注的重点从作家作品的层面转向读者的接受层面,从作品历史中去看文学作品的意义生成,从文学作品的起源、社会功能和历史影响这种历史视野去看文艺作品。”[1]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考察这部电视剧,无疑有助于加深对路遥现象的认识。

        一、 继承原著现实主义手法,展现苦难与奋斗主旨

        小说《平凡的世界》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欢迎,是当代大学生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与此同时,路遥的文学史地位也逐步得到评价界的认可,2005年由25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家组成的“20世纪文学60的评选中,路遥的排名是27位,与萧红并列,排在现代诗人闻一多之前。[2]由此可见,路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作为一种精神价值符号,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公众评价。这种公众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受众的审美倾向和接受心理。因此,对受众既有的审美倾向和接受心理的尊重就成为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从总体上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对原著现实主义手法与苦难奋斗主旨的继承,是该剧获得成功的首要因素。

        首先,电视剧继承了原著的思想精髓,展现了苦难与奋斗的主旨。小说《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经历为中心,以史诗性的笔法全景式地展现了19751985年间中国社会的沧桑巨以及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命运浮沉。在路遥的笔下,苦难与奋斗,既是路遥对城乡交叉地带青年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的揭示,同时也是路遥开出的解决此类问题的药方。與小说相比,电视剧并未淡化原著中苦难与奋斗的主旨,反而将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强化。无论是以孙少平、孙少安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村青年,还是以孙玉厚为代表的传统农民,亦或是以田福军为代表的领导干部群体,他们都面临着比小说描述更严峻的生存压力,他们为之所进行的奋斗也更加感人。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