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4-01-21 21:45:2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对比
作者:李思雯
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1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就频繁往来,从文字的形成到传统文化的发展,日本一直受到中国思想与文化的深刻影响。本研究从语言文字这一方面,探讨分析了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异同点。
1 日语当用汉字历史渊源
考古学家已经研究证明,在汉字传入日本列岛之前,日本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公808年成书的日本《古语拾遗》一书中有这样记载:“盖闻,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据日本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汉字大约于公元三世纪开始传入日本的,这一点也被日本最早的历史典籍所印证。公元720年日本完成的史书《日本书纪》中记载“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白济王遣阿直歧,贡良马二匹。……阿直歧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于是天皇问阿直歧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时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别、巫别于百济,仍征王仁也。……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故所谓王仁者,是书首之始祖也。”这里引文中所记载的“十五年”是指日本应神十五年,即公元284年。这是现今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汉字传入日本的书面记载。而日本最早的典籍《古事记》(成书于712年)也有类似记载,该书中提到了王仁赴日时,一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带去了《论文十卷》、《千字文》一卷。之后,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据史书记载,从公元414年到公元502年,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日本的大和朝廷向中国的东晋、南朝等朝先后派遣使者朝贡多达13次。公元七世纪开始迎来两国的交流高峰期,日本先后向中国派遣了4批遣隋使、17批遣唐使。此外,还有许多的游学生专程来到中国留学。通过与中国的长期交往,大量的汉文典籍被传入日本,随着日本社会对汉字的理解和日益广泛的使用,汉字逐步成为日本贵族和文人记录自己本民族语言的汉字。
2 中日汉字对比研究
2.1 字形对比
日本当用汉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当用汉字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借鉴造词法的同时又加以创新,既有“原汁原味”的中国汉字,也有通过简化、省略、添加、重组等方式自创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汉字。
2.1.1 原汁原味的中国繁体字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日两国在文字方面都进行了逐步简化,尤其是中国大陆已经全部使用简体字,中国台湾地区仍然在使用繁体字。在日本,使用的大部分当用汉字中,仍无变化地保留了中国繁体字。这种汉字共有440个,占日语当用汉字的22.6%。例如,绞丝旁为“系”字,贝字底为“貝”字的員、賀、購、具、負、頁、見、給、絞、級、紅、終、紀等等。
2.1.2 具有日本特色的中国繁体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后,根据日本人思维表达的需要,出现了许多利用中国汉字造字的方法。根据实际应用、心理形态以及具体事物进行改造。有一些当用汉字笔画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如日语中的“歩”字比汉语中的“步”字多了一点;有一些当用汉字同中国汉字相比,笔画有所减少,如日语中的“器”比汉语中的“器”少了一点。
2.1.3 逐步发展的日本自创字
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字被称为“日本国字”,占日本汉字的0.2%。这些字没有与之对应的中国汉字,有一些是日本人自创的。例如,日语中的“峠”字,中国的《汉语大字典》中并无该字,但日本字典《同文同考》中把它归为国字,其含义为岭;日语中的“畑”字,《汉语大字典》为日本人姓名用字,但是在日本字典《汉字源》中却为“旱田”之意。有些新字体,被近义字或者同音字取代。例如,日语中的“欠”字与其对应的是汉语中的“缺”字,而在汉语中,“欠”与“缺”为不同字。还有一些是从中国汉字中提取创造出来的,只有日语中才有的汉字,例如“芸”,日语中,该字保留了汉字的草字部与云字底,是“草”和“切”的合成词,是除草的意思。
2.1.4 变化与没有变化的日本简化字
有一些基础词汇由汉语传入日本以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很多在今天的日语中
“日”“月”“天”“地”“山”“河”“星”“川”“木”“林”“人”“水”“米”字等等。这些字不仅字形相同,而且字义也完全相同。还有其他一些汉字,由中国传入后并加以适当地简化,例如汉语中的“假”字,日语简化为“仮”;汉语的“臭”,日语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为“臭”等等。
2.2 字音对比
在汉字的读音方面,日语的发音是用五十音图来标记,而现代汉语则用汉语拼音来标记。汉字的发音是一个字一个音节,有高低升降之分,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日语的发音没有四声的变化,日语汉字分为音读和训读。日语音读多是模仿汉字的读音,一般在构词成分或助数词时使用。而训读则多表示意思,是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但读成日语固有的发音。因为本来就是模仿,所以当时也并非和汉语发音完全一样,加上从中国引进的书写日语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自那以后日语和汉语的发音已经分别发生了变化。由于引进的时期不同以及作为引进的汉语的使用地区不同等因素,使得现代日语汉字的音读同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发音上存在很大差异。
但另一方面,日语汉字的音读也保留了古汉语的特征。比如保留了现代普通话中已不存在的古汉语“入声”的痕迹。下面这些读音以“き”“く”“ち”“つ”结尾的则为“入声”的汉字音。如,式(しき)、六(ろく)、一(いち)等。
普通话以“-n”音结尾的汉字其日语读音落在“ん”音上;普通话以“-ng”音结尾的汉字,日语读音则落在“う”“い”音上,例如:
本(ほん)、文(ぶん)、中(ちゅう)、経(けい)等。
与音读相对的“訓読み(训读)”,是将日语与意思相近的汉字相结合产生的,即汉字的日语译词。如“山”这个汉字的日语读音“さん”同汉语发音相近,为音读,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语“やま”的发音不同于汉语发音,为训读。日语“やま”是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前就已经存在的发音,其概念与汉语的“山”是同义的。
2.3 字义对比
汉字虽然最初由中国传入,日本文化中也继承了很多中国汉字文化,但是中国汉字和日本当用汉字在字体字义上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在研究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字义上的异同时,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2.3.1 字形相同
在日语中,有一部分是完全传承于中国汉字,字形相同,字义也相同。例如:在日语中“青春”一词,则等同中国“青春”一词之意,即为“比喻年轻时期;岁数”之意;又如“文化”一词,日语中也解释为“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等同于汉语中的“文化”之意。此类词语还有“政治”、“学校”、“体育”、“上演”、“性格”等等,都与汉语字义相同。
在日语中,也有一部分词语,字形与汉字字形相同,但所表达的含义却与中国汉字大相径庭。例如“人参”一词在日语中的意思是“胡萝卜”,而中文的“人参”是东北三宝之一;又如“学长”一词在日语中是“大学校长”的意思,日语中的“先辈”才是学长的意思;如日语中“短所”是“短处、缺点”之意,“長所”是“长处、优点”之意;“大方”是“大概、大约”之意等等。
2.3.2 字形不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日语中,有一部分当用汉字与中国现在使用的简体汉字字形不同,但是与中国繁体汉字字形相同,且意思相同。例如:日语当用汉字与汉语中,均有“雑談”一词,其意思均为“聊天,闲谈,津津乐道地谈论各种事情”;日语“運動“一词,其意思均为“运动”,表示物体随着时间推移改变空间位置的现象,物体移动;又如“騷動”、“時間”“意識”“規則”“雑多”等等。
在日语中,还有一部分日语当用汉字为中国繁体汉字,但意思与汉语意思不同,例如在日语中“手紙”一词是“书信,信函”的意思,但在汉语中却是“厕纸,卫生纸,人们的生活用纸”等意思;又如“勉強”一词在日语中是“学习”之意,但在汉语中却是“不是心甘情愿的,牵强,将就,凑合”的意思;“石頭”在日语中是“硬脑袋,死脑筋”的意思,但在汉语里却是“石,石块”之意。又如日语中“名残”为“余波;依恋、惜别”之意;“世話”为“关照、照料”之意;“間尺”为“施工尺寸;比率”之意;“遠慮”为“客气;停止”之意等等。
2.3.3 字义相同,顺序颠倒的日语汉字
在日语中,有些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字义相同,但顺序互为颠倒。
例如:日语当用汉字“運搬”,在汉字中写做“搬运”,日语和汉语中都是把物品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的意思;日语当用汉字“紹介”,在汉字中写做“介绍”,日语和汉语中都是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的意思。与此相同的词语还有很多,如:“運命”、“品物”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总结
尽管中日两国的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汉字却是两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坚固桥梁。日本汉字来源于中国汉字,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以及外来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行中日两国的汉字又存在着较大差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许多中国的日语学习者都会感觉到日语中汉字和中国的汉语一样,许多日本人在学习汉语时也会有同感。这一点对于中国学习日语的语言学习者来说更加容易理解,是很有利的一点。这也正是我们对比研究两国语言异同的意义所在。语言是文化现象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由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孕育出来的结晶。由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两国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探讨两国汉字的对应关系,对弄清两国文化共性特征和汉日语言之间的差异性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本文在考察中日两国语言文字的历史关系及日语中汉字特点的基础上,从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对两国汉字的异同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比较,从中我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课题值得我们今后继续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汉字文化杂志编辑部.汉字文化[J].200805. [责任编辑:丁艳]

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对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