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慌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余秋雨慌的是什么
第一次知道余秋雨
的名字是在1985年《收获》第六期杂志上,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傩戏的文化散文
。因为那一年是中国先锋小说
狂飙突进的一年,也是实验体小说风声鹊起的一年,尤以《收获》第六期为标志。里面有格非的短篇小说《青黄》、余华的《在劫难逃》、潘军的《南方的情绪》等。这一期杂志让中国文坛为之侧目,为之惊叹。也就在这一期里,我记住了后来赫赫有名的“余秋雨”的大名
余秋雨的散文,非常耐看,具有南方人特有的绵软、多情。文化到了余秋雨的手里,少了很多北方的尖锐、硬朗、咄咄逼人,而渗进更多南方特有的轻柔。犹如碧波荡桨,款款而行,一路赏目,舒心畅骨,别有风情。大概这就是余秋雨的文化特质、性格特征,他把这一切带进他的文化散文,便有了自家的风貌和格
偶然一次,在西安鼓楼文化街看到余秋雨题写的一方匾额,更觉得他有些文化的深度了。但余秋雨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对于我依然还是一个猜测的谜时间进入九十年代,文坛豁然出现了二余之争,这一下,余秋雨便如池底翻浆,出淤泥而夺目了。二余何许人?一位便是被封为北大怪才,出生七四年的余杰;一位就是已经赫立文坛的文化大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余秋雨先生了。所谓二余之争,就是年轻气盛的作家余杰秉笔直书撰文披露了余先生年轻时一段不光彩的老底。余秋雨曾经是文革时期四人帮之一王洪文控制而在姚文元之后的第三位人物,原上海市委书记徐景贤任总指挥的“上海市委写作小组”后改名“石一歌”的成员之一(据说这个名字也是余秋雨设计的)余秋雨当年在写作组内非常卖力,以致后来王洪文的秘书在组内有第一掌柜之称的肖木都称赞余秋雨是第一号种子选手。而余杰认为余秋雨手中的那枝笔在当时不知冤枉害死了多少人。余杰犹如顽童,做了一个文化“娱乐”的暴料,把余秋雨的老底一下抖露出来,顿时石破天惊。余秋雨按捺不住,便与还是小字辈的余杰发生了争执,随着口角火药味持续上升,对于正视历史这么一个严肃的问题,余前辈始终躲躲闪闪绕着圈子大打迂回战,后来忍不住又把政府搬出来,扬言他在上面有人,意思他惹不起,有人为他撑腰,这一下激怒了读者,也看透了余的本来面目因为余的不安分,事态被扩大,导致那个余秋雨所鼓噪的“大”人物大概也
1/5

考虑到影响而不得不回避,这下余的态度顿时不再强硬,转而说余杰太年轻根本不了解当时的状况,也无法理解那个时代人存活的艰难。在经过不断的口诛笔伐之后,两个人的争吵在另一位著名作家的调解下,最终握手言和,至此二余之争偃旗息鼓
虽然二余之争结束了,但二余之争遗留的余温依然在持续,依然让人品咂不已。至于余秋雨历史上的那段公案被原上海市委书记徐景贤确认,余的确是“石一歌”成员无误而锤音落定虽然,至今余秋雨依然对那段历史讳莫如深;虽然很多人质疑余为何这么不谦虚,不能正视历史;虽然有很人对余的人格嗤之以鼻;虽然余遭到的社会舆论和批评不绝于耳。可余至今依然活跃在文化的前沿,依然我行我素,大有能耐我何的架势,从一个侧面讲,余秋雨的精神可佳,也可谓执著。从庸俗的方面讲,再次印证“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事实。从而也说明余秋雨现象能够存在自有他的一番道理
至于余秋雨与他现任妻子黄梅戏演员马兰的情事也是别具,据说马兰的原配丈夫是一位司机,后因车祸死亡。在追悼会上,要想俏一身孝的马兰被来吊唁的余秋雨看中,于是占有领导位置的余秋雨,利用职务之便与马兰一拍即合,喜结良缘
而最近余秋雨对妻子马兰的恭维更遭到网上的批评,称其捏造事实,不禁成为笑谈
这两天,余先生更是因为被评为“大师”,在网上被哄呛。余先生又按捺不住,急急忙忙出来自圆其说。并拿上海市副市长为他的工作室授牌说事,想来还是用政府撑腰,装门面,壮胆,造势。而他自己也不闲着,忙解释前半生做老师当校长,后半生退一步讲做一回“大师”也是可以的吗。他这么一表白,那种虚伪,欲望便昭然若揭,自然而然勾勒出来。而他在新浪论坛上不同栏目发表的《余秋雨:我退一步叫“大师”也可以吧》和《余秋雨:副市长为我的大师工作室授牌》的两篇文章,不自觉暴露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可笑。也同样暴露了新浪网有利可图,见利忘义的浅薄和鄙俗。
2/5

3/5


4/5




5/5

余秋雨慌的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