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人物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3-06-16 12:19:00

《教父》读书笔记

——“教父”人物形象及小说写作手法浅析

书名:《教父》

书名原文:The Godfather

作者:马里奥·普佐

译者:周汉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版次:199510月第一版 20051月第15次印刷

作者简介:

马里奥·普佐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且长期生活在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心脏——纽约的美国人。《教父》是作者的第三部小说。这部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美国,引起广泛的评论和赞扬。

美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霍尔·伯登在《星期六评论报》上对这部小说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评价。他这样写道:“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普佐的表现技巧颇见功力:在他的笔下,一个本来令人义愤的情节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冲动,一切杀戮,一切粗鄙的两性关系,都同他所刻画的人物所处的情境协调一致。但同时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气质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实可信。”

(摘自本书“译者的话”)

作品评价:

《教父》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电影,发行世界全国,受到普遍欢迎。

这部小说通过对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之间真刀真枪的“战争”的叙写,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表层下面的最隐蔽的本质。

本书被认为是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黑社会现象的最具权威的作品。

(摘自本书“再版前言”)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美国纽约五大黑势力集团之一的维托·考利昂一家采用多种极端手段,实现了在整个美国黑势力集团中的独尊地位。

小说以殡葬师、面包师傅、好莱坞明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纷纷求助于“教父”开篇,在问题一一解决的同时,考利昂家族与毒枭索罗佐背后支持的塔塔格利亚家族展开火拼,“老头子”险些丧命,大儿子桑儿被设陷阱射杀,原本打算脱离家族事业,做普通美国公民的小儿子迈克尔最终成为继承人,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复仇与振兴独尊计划。

主要人物关系:

1、家族关系:

2、工作关系

3、“朋友”关系

4、敌对关系

“教父”人物形象分析:

“教父”维托·考利昂是纽约五大地下势力集团之一的头头。以他为首的考利昂地下势力集团主要经营的是从欧洲走私进口橄榄油、开设赌场等等。他的势力遍及美国东西南北各地,在政府各个要害部门也都有他的人。他神通广大,渴求保护和支持的人们虔诚的尊称他为“教父”。他对下面也有求必应,说话算数,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敬畏。随便什么事,只要他暗地或公开一插手就会按照他的意志发展变化。他是美国社会真正叱咤风云的人物。(摘自“译者的话”)

小说开篇没有直接的描写主人公“教父”是怎样的无所不能,而是以殡葬师、蛋糕店老板、好莱坞明星三类不同人的遇到棘手问题时的共同想法——求助于教父,考利昂老头子展开。这样的开篇使读者对于“教父”充满了好奇,同时也侧面反映了考利昂家族的影响力之大,“呼风唤雨”能力之强。

与我们所预想的黑社会不同,作为考利昂家族头目的“教父”并不是凶神恶煞、唯利是图、性格狂暴的样子,相反则更像一个睿智、友好的老头,

“考利昂老头子接待每一个人——富人和穷人,有权优势的人和默默无闻的人——都一视同仁,都表现出同样的热情,他不怠慢任何人。这就是他的脾气。”对于友情 ,“维托·考利昂老头子这人,对谁都有求必应。他不做空洞许诺,也不提出示弱的借口说什么世界上还有比他更强大的力量在束缚他的手脚。”而在这些求助者之中,面对殡葬师为自己女儿讨回公道的求助,起初“教父”却拒绝了他,而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事情难办,而只是因为他不重视与教父的“友谊”,对美国社会还抱有幻想。

“我绝不会把友谊强加给不需要友谊,认为我无足轻重的人。”“我相信友谊,并且愿意首先表示出我的友谊。”“友谊可以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他不是你的朋友,这也不是必要条件;你就是没有办法报答他,这甚至也无关紧要。但有一件事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你,你本人,宣布与对他的友谊。只要做到这一点,那就不管求助者是多么贫穷或多名软弱,考利昂老头子也会把那个人的苦恼放在心上。”抛开教父的头衔,我们甚至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老邻居。

对于亲情,“教父”传统而守旧,和妻子相濡以沫,对女儿宠爱呵护,对儿子严格要求,“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男人。”几十年来他对妻子保持忠诚,当得知女儿遭女婿毒打他也没有插手,表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不宜插手。当得知桑儿被害的消息,他镇定的掩藏悲伤,当迈克尔还平安回来,他想方设法为其保驾护航。对于他的参谋,尽管并无血缘,他却把他当亲生儿子对待,打破了非西西里人不得担任参谋的传统。对于桑儿的情妇,在得知她并无子嗣的情况下,仍然为她的后半生做了充足的安排。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出人头地,在自己的保护下,能够在社会上有尊严的站稳脚跟,“一个提着公文包的律师抢到的钱抵得上一个兵团。”

对于敌人,他刚柔并济,冷静沉着,明知果断。“我要和他讲讲道理。”“你不该拒绝我的友谊。”为保障儿子迈克尔的安全,他做出让步,但随后却在一步步酝酿着复仇,一场全面的清算。

尽管小说描写的是残酷血腥的黑社会,但在作者笔下“教父”等这类人却并不显得令人痛恨,读者看到“教父”是怎样被逼走上这条道的,他们被整个不合理的社会逼迫杀人,杀更坏的人。

小说写作手法(结构安排)分析:

利:读这本小说,发现作者讲故事的方法有些特别。一般故事发展通常是沿一条主线发展下来,同时分岔衍生出支线,支线发展到尽头,然后再回到主线上来,继续发展主线。根据需要,支线可多可少。整个故事的主线与支线的发展脉络,很像一棵大树上的树干和树枝的关系。而《教父》中许许多多的支线都不是从主线上分岔出去的,而是各有自己的源头,自己的流程,到末了才自然而然的汇聚到主线上来。整个故事的主线和支线的发展脉络,很像一条大河的主流和支流的关系:各有源,最后聚成洪流,一泻千里。因为可以另外重新起头,所以故事发展可以不受前一阶段发展的制约。作者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海阔天空,纵横捭阖。这个方法值得借鉴。

弊:作品中个别章节的人物描写在我看来有点喧宾夺主,比如对约翰尼·方檀以及尼诺好莱坞生活的描写,对桑儿情妇露西与医生裘里斯,停职警察奈里的描写,这些人物的过多交代,虽然有利于情节发展的作用,但却容易模糊焦点,不利于主要人物的刻画。而这些情节在电影中就少有关注,甚至省去。

《教父》人物形象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