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2-25 10:02:39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辛弃疾在此前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 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 他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上片起句 更能消几番?春又归去。 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长怕开早 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 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 怨春不语 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

算只有 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 长门事 脉脉此情谁诉 一段文字,说明 蛾眉见妒 ,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 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 长门赋 ,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 佳期 ,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无人可以诉说。 君莫舞 二句的 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 ,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 皆尘土 ,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 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 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杆。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 匆匆春又归去 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 词眼 。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 风雨 ,写 落红 ,写 草迷归路 ,这 风雨 ,正是象征金军的进犯;这 落红 ,正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 草迷归路 ,正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 画檐蛛网 句上,加 算只有殷勤 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晋书 顾恺之传》: 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 算只有殷勤 一句,也能起 颊上加三毛 的作用。尤其是 殷勤 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写景为主,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的 长门事 玉环 飞燕 ,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 蛾眉见妒 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 蛾眉见妒 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二句,最耐人寻味。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李清照曾用 绿肥红瘦 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红瘦 ,是说花谢; 绿肥 ,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 绿肥红瘦 的暮春景色。而且 烟柳断肠 ,还和上片的 落红无数 、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 词贵阴柔之美 。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在《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 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赏析二

作者:佚名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 更能消 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 春事将阑 ,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 更能消 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 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匆匆春又归去 ,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 惜春长怕花开早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 何况落红无数! 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落红 ,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 惜春 ,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 怨春不语 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 ,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 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 画檐蛛网 ?即使能象 蛛网 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 飞絮 ,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 惜春 留春 怨春 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 飞絮 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 长门事 脉脉此情谁诉 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 君莫舞 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 闲愁最苦 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 婉约 ,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名家点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云此词: 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 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 者异矣。便在汉唐时,宁不贾种豆种桃之祸哉。愚闻寿皇见此词颇不悦。

夏承焘《唐欣赏》:他的豪放激昂的作品固然振奋人心,而婉约含蓄的也同样出色动人。如《模鱼儿》和《青玉案 元夕》就是。 又云本词 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稼轩 更能消几番风雨 一章,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 又云:稼轩词,于雄莽中别饶隽味。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多少曲折,惊雷怒涛中时见和风暖日,所以独绝古今,不容人学步。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评此词: 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