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31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河流地貌,说出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河流地貌,动手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流水作用的类型、特点。
2.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和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促进了六个国家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类型多样。
问题:
你知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类型吗?让我们作一次从上游到下游的考察吧! 一、澜沧江湄公河简介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最后注入南海。它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第三长河。
1 / 9


过渡:请同学们先阅览课本72-75页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景观图,思考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是受流水作用形成的。 知识拓展:流水作用
1.概念: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2流水作用类型 ①侵蚀作用
1)概念: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2)形式: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下蚀、侧蚀、溯源侵蚀。 ②搬运作用
1概念:水流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2)特点:河水流速越快,动力越大,推力越强,搬运能力越强,反之则弱。 3)方式:主要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等。 ③堆积作用
1)概念: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这种作用称为堆积作用。
2)特点:搬运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搬运能力的减弱是逐渐进行的,所以泥沙大小的堆积也是有次序的,大颗粒物先沉积,小颗粒物后沉积。
温馨提示:
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三种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和水力条件下,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不同而已。一般在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
二、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
1.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3,说出澜沧江源头区的地形特点。 (教师归纳)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扎阿曲,由于位于青藏高原上面,地形比较平坦。 2.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澜沧江源头区的地形特点对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侧蚀较强,形成宽浅的河谷。
2 / 9


三、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4,分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为什么成“V”字形?
(教师归纳)澜沧江流经横断山、云贵高原及中南半岛高地时,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多形成“V”形峡谷。
合作探究:“V”形峡谷一般位于河流的什么位置? 四、冲积扇
1.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5,分析冲积扇形成于什么位置? (教师归纳)在澜沧江支流汇入的地方(河流的出山口),会形成冲积扇。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冲积扇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归纳)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析冲积扇的土壤特点。
(教师归纳)由于泥沙堆积,冲积扇土层较厚,且肥沃,很多被开垦为农田。 合作探究1:冲积扇
1.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5,用笔画出冲积扇的大致范围,判别冲积扇不同方向坡度的差异。
探究结果:范围(如图)
坡度差异:冲积扇不同方向的坡度都很平缓,大致方向A坡度较陡,方向B坡度较缓。 知识拓展:冲积扇
1.定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2.形成过程:当河流水流出山谷转入平地时,流速骤减,同时流水摆脱侧向束缚在此分散,使单位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因而大减,结果在出山口处形成大量堆积。一般说,冲积扇的大小与河流长度大体呈正比。
3.沉积区划分: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
4.堆积物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 五、曲流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6,思考为什么湄公河在此变得弯曲,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归纳)澜沧江流出山区,流经云南景洪与老挝万象之间的丘陵盆地区域,由于地形坡度较缓,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 3 / 9


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知识拓展:曲流
1概念: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
2形成过程: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课件展示图片与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4凹岸、凸岸的应用 六、牛轭湖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分析图3-3-6中的牛轭湖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归纳)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截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知识拓展:牛轭湖
概念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七、湄公河平原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7,分析湄公河平原的形成原因。 (教师归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后,因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湄公河平原。
合作探究2:“U”型谷
湄公河在流经湄公河平原时的河谷横断面呈什么型,为什么?
探究结果:呈“U”型谷,湄公河下游流经平原时,落差小,水流缓,河水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宽而浅,因而横断面呈宽而浅的“U”型。
4 / 9


八、三角洲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8,分析湄公河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归纳)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这里是东南亚的鱼米之乡,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区。
合作探究3:三角洲

1.读图3-3-8,描述湄公河三角洲的特点。
探究结果: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地表平坦,水网密布,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2.思考、讨论湄公河上中游修建水库可能给湄公河三角洲带来的影响。
探究结果:上游修建水库,下游水量减少,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减少,三角洲面积会减少。 3.查阅资料,分析三角洲分布位置及形成原因?
探究结果: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或者入湖口。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4.分析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结果:(1)丰富的泥沙来源。这主要取决于河流输沙量的大小,河流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会给三角洲发育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是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不易被波浪和海流带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形成。
3)海滨地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对波浪具有消能作用,有利于泥沙淤积,促进三角洲的形成。
合作探究4:河流地貌及对聚落的影响
5 / 9



1.请辨识图片中的典型地貌类型,并说说该这些地貌类型对聚落有什么影响? 探究结果:如图

2.读《庐山桑落洲》-胡玢完成下列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6 / 9


1)“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
【探究结果】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新住处”。 2)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
探究结果:由诗中“桑落洲”“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应位于河流中下游。

【当堂检测】
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2.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B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读图,回答第3题。
7 / 9



3.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A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读“某河流弯曲状况示意图”,完成56题。

4.综合图中信息判断,正确反映了河流中AB之间流速变化的曲线图是(B

A.甲 B.乙 C.丙
8 / 9


D.丁
【课堂小结】

[巩固]学生通过具体到湄公河-澜沧江流域进行本节课的巩固,然后配合随堂演练,及时掌握本节课内容。
[设计意图]河流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分布比较普遍且多样,课本以湄公河-澜沧江流域为例来讲述,我采用的是先讲原理,然后再从一般到特殊,来认识湄公河-澜沧江流域。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导设问进一步将该地貌与生活知识相联系,使之成为有用的知识。
最后板书总结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强化记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点明地貌形成的基本规律,强化方法,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迁移应用。

9 / 9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