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教学中的“点拔”

发布时间:2013-10-18 14:58:50

谈小学教学中的“点拔”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学生学会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补救。教师轻松多了,但是否就能安于现状呢?不,教师应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学生自学的点拔,从而达到师生间的共识、共享、共进,求得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一、有的放矢的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拔

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只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难以突破的,教师不得不进行点拔。如《长征》一文的重难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其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是较难理解的,教师为达到点拔有效,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出示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和雄伟壮观的乌蒙山的图片、录像,或展示图意的画,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何等艰难,何况红军长征是面临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然后出示泛微波的小河图或路上有一些小泥球的图(也可画简笔画)让学生对比后悟出,“那么难走的五岭山,在红军看来就像细浪一样从脚下流过;那么难翻的乌蒙山在红军走来就像是脚底下滚动的小泥球一样。”如此一点,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二、课内练习的点拔

课内练习对学生的自学起导向作用,而且,通过课内练习能很好地检查出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效果,教师对课内练习的点拔是很有必要的。如《古诗两首泊船瓜洲》的思考练习,“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为什么最后用“绿”字?此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推敲字,从而重视自己的遣词造句能力,应作点拔,于是教师先让学生试想作者用过的词,当学生讲出一连串后,教师便告诉学生,据说诗人用过“到”字又改为“过”,再改为“满”,最后才用“绿”字,至于用“绿”字为什么比用别的字好,也要让学生讨论,教师最佳时刻便讲讲自己的意见,“绿”字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绿”字在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而江南一下子就变绿的画面,尽情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和江南家乡美景的思恋。在指导学生学习《负荆请罪》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将课文第二幕改写成一般记叙文。这道题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为了学生深刻领会课文,使改写不偏离主题,教师还要作如下点拨:首先让学生明确改写的要求;其次,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人物个性选择适当的语言风格。教师如果不做这些点拨,学生们可能就会信马由缰,写的不着边际,甚至“驴头不对马嘴”。

三、作业中重点、难点的点拔

做作业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检验又离不开作业,教师应对作业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作些必要的点拔。下面列举几例:

1、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对我说:“今天我不舒服,请你帮我向老师请一天假。”(改成转述句)

改:他对我说,今天他不舒服,请我帮他向老师请一天假。

改的方法是: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同时将双引号“”中的人称改换掉,为了保证转述意思无误,使句子通顺、流畅,可以增加个别字、词。

2)我们不会忘记“武松景阳冈打虎”这个有趣的故事。(改为反问句)

改:我们怎么会忘记“武松景阳冈打虎”这个有趣的故事?

改的方法:陈述句中加上反问词,“难道”、“怎能”、“怎么”,将句号(。)改为问号(?),改后看看句意在不在,句子是否通顺。

3)解放军消灭了敌人。(改为“把”、“被”字句)

把字句:解放军把敌人消灭了。

被字句:敌人被解放军消灭了。

改的方法:把宾语“敌人”提到谓语“消灭”的前面,在宾语“敌人”前面加上“把”;在宾语“敌人”后加上“被”,但句子的意思与原句一样,也就是一句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4)中国女球队员圆了中国人几十年的梦想。(缩句)

缩:队员圆了梦想。

缩句的方法:读句子,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句子的主语“谁”,再找出谓语“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把其余部分去掉,其原则是“缩写后的句子是句子的基本部分。”

2、修改病句(在原文上修改)

我有可爱的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它象一团火漂在我胸前。遇到困难的时候。它告诉我要战胜困难的通气;受到表扬的时候它提醒我不要自豪,要争取更大的胜利。

修改方法:(1)先读句子,了解句子的意思;(2)找出病因(“成分残缺”、“重复累赘”、“词序颠倒”、“搭配不当”、“归类不当”等等)

总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研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将学生的自学与自己的讲解与点拔结合起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作者单位:睢宁县庆安镇原庙小学江苏】

谈小学教学中的“点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