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教案科学发展观

发布时间:2011-03-14 10:59:5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评比参评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科学发展观

2011.3.1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核心思想及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而奋斗。

【重点难点】

重点:阐明科学的发展观的涵义,明确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难点:全面深入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内涵。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体,辅以案例教学,综合运用比较法、讨论法及纪录片放映等多种手段。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以案例导入主题——片面追求GDP的搞笑案例”(略),说明以对自己身体的巨大伤害为代价换来经济收入的增长,片面追求GDP无益,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本节主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GDP连年增长的状况下,中央为什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全面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

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我们学生应该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请认真观看一组资料,并思考第一个问题:

问题一在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GDP连年增长的状况下,中央为什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供媒体资料(幻灯片)

城乡居民收入对比

城乡差距比

1980

2.50:1

1985

1.86:1

2002

3.11:1

2003

3.23:1

2004

4.00:1

2005

3.22:1

2006

3.28:1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中的排序

土地面积

耕地面积

 草原面积

森林面积

45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

110位以后

126位以后

76位以后

107位以后

80位以后

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相对值)

日本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1.00

1.33

1.50

1.50

2.17

2.67

3.50

11.5

我国每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

问题二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全面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

案例设计1:两辆小汽车相向而驶,平安无事。没有损失,也没有产生GDP

案例设计2:两辆小汽车相向而驶,发生刮蹭,造成轻微损失,两车修理费2000元,创造

GDP2000元。

案例设计3:两辆小汽车相向而驶,发生猛烈相撞,两车报废,在造两车创造GDP20万元。

讨论分析:“增长”还是“发展”?

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1季度、1年、3年、5年、10年)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及其人均数值来表示。经济发展指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包括投入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人民参与等在内的所有的变化。

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经济增长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所谓有增长而无发展没有发展的增长之说,恰恰表明了二者之间概念与内涵上的差异和不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又是极为紧密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将是不可能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经济增长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粗放型和集约型,只有集约型的增长才是科学的发展观。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虽然GDP增加了,但社会财富并没有增加,反而浪费资源,甚至有可能伤及生命。这种GDP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和国家的发展不利。我们需要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们需要科学的发展观。我们需要绿色GDP

观点辨析:有人认为我们在以前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是一些很严重的问题,如今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既然如此,我国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就不应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简要总结:科学发展观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并不矛盾,是有机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继承和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要不要发展发展的重点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科学发展观在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揭示了发展的道路、模式、目标和手段,解决了“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对“以经济建为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因此,二者并不矛盾时有机统一的。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相对容易,你可以不管不顾;而要在增长的同时兼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则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也恰在这种统筹兼顾中,才能看出一个领导者驾驭市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

结论:全面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就要把握其基本内涵。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这是发展的第一要义也是发展的核心问题。树立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发展观。当务之急,要破除三种观念。单一的经济增长观,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其费用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由1980年的2.4%下降到2000年的1.71%,属于世界最低的一档,非洲最穷的国家都比中国的人均卫生支出高出1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00世界卫生报告中,中国在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中排名第188位。不仅如此,在非典已经开始扩散的紧急情况下,一些地区和部门仍然受旧的发展观的影响,一心扑在经济建设上,生怕公布疫情会影响当地的招商引资,结果错过了最佳控制时机。片面的物质生产观。必须把人摆在生产的中心,物质生产只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的一个手段。发展理念必须从怎么生产转到为谁生产上来,把人的生活和物的生产统一起来,特别是在技术革命不断深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更需要高度关注人的发展乃至人的生产。所谓人的生产,绝不仅仅指控制人口数量,如何造就更高素质、更富知识、更具技能的社会劳动者,也是当今发展的重要内涵。简单的生活需求观。小康社会的到来,表明我们已告别了温饱时代,也意味着人的需求升级。发展的观念不能一成不变地停留在满足于温饱的层面上,而要开拓更丰富的、更高级的公共型、服务型、精神型的产品需求。一味的物质待遇不能吸引或留住人才,这说明人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生活待遇和物质欲求层面,更多地是上升到了追求事业创造、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的精神层面。所以,我们说,要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靠环境留人

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胀、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力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问题三: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资料链接]江苏省张家港市有四个“看不见”:站在江边看不见江——塔吊林立、货轮密布,辨不清水与岸;出了城市看不见农村——道路宽敞,别墅成片,分不出城与乡;工业区里看不见浓烟和排污口——循环经济使副产品被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走在街上看不见农村人——市民化管理、亲情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认不出主与客。这看不见的背后是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是张家港人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环境文明的全面建设。

分析:①张家港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保护了环境,促进了城乡收入的增加,使张家港市人民群众得到全面发展。②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张家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城乡协调发展,每个人的生活有保障,没有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希望学生从多个角度发表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张家港的发展告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结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我们认为:

1)必须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保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才能为社会的全面的进步和人的全面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展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必须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只有搞好“五个统筹”,才能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观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问题四: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学生应该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学生讨论环节)

结论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观点。为了升学,忽视了我们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忽视了能力、情感的协调发展,忽视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和心理的发展。因此,为了我们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的全面发展,我们同学也务必要转变观念,也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上,体现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

我的建议:

①转变观念,坚持德、智、体、美、劳和心理、情感的全面协调发展。

②在绿色生活: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拧紧水龙头、随手关灯,要根据自己的食量选择食物。购物时自备购物袋、选用无磷洗衣粉、不吸烟、不乱丢废电池等。

③在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方面:爱护花草树木,不猎杀、种草栽花等等。

【观看教学录像】《科学发展观》20分钟

【思考题】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2.我们党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课后作业】以《我身边的科学发展观》为题撰写调查报告,评价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简称《公报》)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

3. 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简称《说明》)

4.《邓小平文选》

4. 王国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寄语】世界很大,一个人很难改变它,但只要你愿意,总可以改变自己的小世界,营造一个小气候,正如一颗星星发出的光微弱而暗淡,但千万颗星星就成为一个灿烂的星空,只要你做了,你就会发现世界正因你而改变!

【教师简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教案科学发展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