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

发布时间:2020-05-13 00:16:43

中考常见虚词用法及例句

每天收获小进步,积累起来就是大进步;每天收获小幸福,积攒起来便成大幸福!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

1.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①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⑤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杂然而前陈

【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其一犬坐于前(《狼》)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④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③咨臣以当世之事(《隆中对》)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

①乃吾前狼假寐。(《狼》)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

2.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二)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三)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就”。如:

①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②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四)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

“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为】

(一)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替”“给”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3.表判断,“是”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二)动词wéi

1.“做” 例:①并自为其名;②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③为我为云梯之械; ④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行拂乱其所为 ;⑥好为《梁父吟》;

2、“作为、当作、成为” 例:①弃其杖,化为邓林;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③武陵人捕鱼为业;④以牒为械

3、“唱” 例:好为《梁父吟》

4、“是” 例:①知之为知之;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天下为公;④中轩敞者为舱;⑤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⑥此为何若人;⑦若为佣耕

【且】

(一)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况且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2、让步关系: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二)副词

1、将要、将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2、姑且、暂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的名词性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2.“为……所”结构,表被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所以”:①用来……的方法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4、“所谓”: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2、依靠、凭借

先帝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3、趁着、趁此

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迎郊谒,而陛下因擒之。

4、通过、经过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副词,于是,就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隆中对》)

【与】

(一)介词

1、替,给

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2、通“欤”,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3、“孰与”“与……孰”,与……比,(谁)更……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则】

1、副词,于是,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连词,那么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隆中对》)

3、连词,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4、连词,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者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然则”,复合虚词,“(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邪?(《岳阳楼记》)

【何】

(一)疑问代词

1、什么

孔子曰:“何陋之有?”(《陋室铭》)

然则何时而乐焉?(《岳阳楼记》)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2、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3、哪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4、为什么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5、怎么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副词,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