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发布时间:

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的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地应答。当然,教师的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关键处,教师的精讲、精问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导向作用。但不能走极端,认为教师的每句话都必要。主导的根本含义应是导事物向某方面发教师主导就应引导学生向着理解问题的方向发展,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据此,我认为,主导的本意应从下列两方面考虑:一是教导。二是辅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三个角色: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激励者。1、教师指导者
作为教师首先一个指导者,应帮助学生明确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对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要给予指导。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分析透教材,让学生首先能知道自己要通过这种活动获取什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怎样与教材联系起来,又怎样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学生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作为教师首先给他们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要让学生们在这些氛围中发现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而且是沿着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找到兴趣点,探究点。2、教师是组织者
教育教学中,教师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组织者,组织学生如何理解教材,组织学生如何有序地学习,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
1


生的各种活动,当同学们把自己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整理成文,并得出自己观点时,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同学们创设、营造和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及时延伸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组织各种交流活动,比如:讨论会,答辩会,辩论会。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组织好学生共同探讨,研究。随着交流的深入,组织好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求同存异达成共识。3、教师激励者
作为教师应把同学们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的东西应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不管它是一个小小的问题,还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总之是孩子们思想的结果。教师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除指出不足之外,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可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在更多的人面前,让更多的人欣赏鼓励他们这种探索精神。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更有利巩固学生的研究热情。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学生会从中获得力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二)学生的主体作用
谓“主体”,在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发展的过程。其中,学习主体的主动努力程度往往决定其学习的效果。广义的自主学习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自学在内的一切有目的、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处处教导学生善于自我反馈、自我监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以及自我评价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般
2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自主性、独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1、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性特征表明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包括能否接受教育、如何接受教育,都要受到自身意识的支配。学生的意识,一般说是在教育者的影响下形成的,但这种主体意识一经形成,就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表现为对外界的影响具有分析、判断和选择的倾向,凡事都要经过他自己的思考,才能做出抉择。2、独特性
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学生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表明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内在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是不可重复、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学生学习的独特性所提出的“因材施教”,至今被我们乃至世界各国教育界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和教育作用等方面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甚至是很大差异。可以说,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组成的一个独特结构。在这个独特的整体素质结构中,总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即表现出个体内在素质之间的差异,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3、能动性
学生的能动性主要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和主动的特征。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
3


本质特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作为能动的认知的主体,他不是像一面镜子似的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也不像录像机那样,机械地把教师讲的或外界的信息录取和储存下来,而是经过自己头脑的认识加工,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把外在的知识、信息、要求、影响等等,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形成为主体的认知、经验和行为品德。
例如:在设计《植物的激素调节》这节课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茎尖向光生长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生有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并不深究其中的原因。以此作为研究内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验证实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本节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实验是一个历时较长的实验过程,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为了使学生从设计实验开始到具体操作、观察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真正的参与其中,可以将该实验安排在课下来完成,最好在课前半个月左右开始。除了教材中提到的玉米、小麦等实验材料,笔者用蚕豆和黄豆为材料组织学生实验,得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实验的准备过程老师准备材料,接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式去验证植物的向光性或向地性。(附学生实验图片)通过整个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了设计实验的方法,培养了科学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由于历时较长,也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不易。另外,在精心的培育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这些幼苗产生了感情,每天精心的浇水、松土,甚至还会给它们取名字,这使学生们越来越懂得要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在本节教学开始导入时,当然可以使用教材中的插图或网络上可以找到的一些植物向性运动的图片来创设问题情景,但这未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换成用学生做了近半个月的实验来导入,效果会大不一样。课上,教师先让学生们各自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法,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实验心得体会,以及疑惑的地方。通过实验,学生已经明显的观察到植物的各种向性运动(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那么什么叫向性运动?为什么会出现向性运动呢?这两个问题可能是多数学生一直感到疑惑的。教师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导入,很容易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出求知欲。
4


在讲解生长素的双重作用时,也可以再次利用这些实验结果。将一横放的蚕豆植株从土壤中取出后会发现它的茎背地向上生长,而根却恰恰相反,弯曲90度向地生长,这是为什么呢?看到明显相反的结果,学生会觉得很有趣。由此可引出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将这一难点借助学生的实验结果加以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形、图像、动画等直观教具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以突破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获取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单纯的讲解说教。如将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两个经典实验通过动画视频展现出来,可以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便于学生理接受。
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要素之一。教师学法指导得好,生掌握学法,其学习主体性就发挥得好,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活跃而主动。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和选择教学信息,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法,轻视学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学法指导作为课堂评价标准,以强调在中,注重,进一步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师主导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非常重要,千万不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






5


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