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雨霖铃》课例评析_语文.doc

发布时间:2021-02-25


高中语文课《雨霖铃》课例评析_语文论文


师:这首词(板题)写得怎么样?

生:说不清。总之是很凄凉,很悲苦。

师:对。触及我们心灵的痛感往往能产生欣赏的快感.与我们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感。下面我们却要在说得清道得明上作一番研究。先看这首词表达了什么人的凄凉和悲苦?


生:恋人之间惜别时的凄凉和悲苦。




师:怎么看出来是恋人之间的?

生: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都应该是男女之间的表现。


师:真不简单,有理有据啊。柳永(板书)有没有点出这种惜别之情?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对。其凄凉和痛苦这两句也能概括。即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伤离别(板书)。请把这个重组的句子齐诵三遍。


(生齐诵)

师:下面我们来看整篇是如何表现这个凄凉和痛苦的,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层层展开的?


(师生、生生讨论)




生:这首词是分上下阕来写的。上阕的前三句点明分别的时间和地点,景物描写很细腻,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的基调,渲染了人物离别时悲伤的心情。然后是分别时的场景,用了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写得十分真切感人。下阕是作者想象到离别之后的情景,把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情绪物化得非常具体。杨柳、晓风、残月本是自然之景,现在是作者内心悲凉的写照。柳叶无依.晓风凄凉,明月残缺,有情人不能相聚。何其凄惨.何等悲凉!再写此去经年,良辰好景也没有心情玩赏,不值一看。最后写有再多的风情也没有人可以诉说的痛苦。


师:说得太好了。一层层分析过来,特别到位。赏析诗词就要这样,细心阅读,用心揣摩。




师:还有补充赏析的吗?

生:我想再说一下前三句。开头的寒蝉是秋天的蝉鸣,点明时间;长亭是交代离别的地点,又是傍晚时分。整个情景非常凄凉。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开篇三句不仅交代背景,而且渲染离别气氛,奠定全词基调。


生:我觉得这三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有听觉,也有视觉的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这三句都是四字句,比较整齐,和下面的长句子相互映衬。





生:前面同学说得特别完整,我来说下阕吧。作者宕开想象,写自己对情人长久的不舍,就是在特别好的时辰,特别好的地方,没有知己,无人可诉说心中的情意,特别伤心。


师:这种伤心已经超越了清秋节。在时间上延伸开来.悲伤情绪充塞了未来!


生:我最喜欢的还是上阕的最后一句。这首词通篇被离别的愁绪充塞着,但是这一句展现了一幅非常广阔、渺远的场景,他的愁绪扩展到一个更加遥远的空间,上升到一个更加沉重的层次。





师:特别好。同学们注意到了虚实相济的妙处。上片主要实写,但这一句是实中有虚,是由实而虚的关键句。作者前面实写清秋节的别离,到这里,自然的清秋节渐渐演化为作者心中的清秋节。至此.作者的心境已经与自然的情境融为一体。


师:这是写景,更是写情。这里的景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同学们可以试着用比喻的句式把这种情景关系直接表现出来。


生:离别之伤啊就像千里烟波那么绵长幽深,就像沉沉暮霭那么沉重压抑,就像辽阔楚天那么无边无际.充塞天地.


师:这里也有前面提到的点染手法。何为?何为




生:去去重叠,表明行程之远,此为烟波具体描绘远之形态,此为


师:之中虚实结合。烟波暮霭既为眼前所见,是实写,亦为联想所致,是虚写、不虚写千里楚天不能形象表现弥天之
作者满心全是载不动的离别之伤。凝神静想.叫人不禁大哭,甚至有人说楚天阔同音、


生:我还想再说说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一句前面同学分析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其实这些意象还是传统意象,比如谐音.有离别不舍的含义,也常常代表思念、




师:你说到了点子上。这一句是最具柳词特色的句子,被誉千古俊句
词人选取典型之景.写出千古离愁、其典型之处不仅在于情景的妥帖,还在于文化内涵与自然之景的完美结合传统意象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在这方面,这首词做得非常出色
这样的意象还有好多,你们还能找到吗?

生:寒蝉,长亭,酒、兰舟……

师:好的
我们回看全词,简要概括一下




师: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已经读懂读透了这首词呢?那我提一个问题.柳永为什么这么悲伤?既然舍不得心上人,又何以要离开?又何以如此无奈和痛苦?


生:我觉得可以联系柳永的背景资料、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屡次科举失利、他就去为歌女写词,让她们传唱
在那里他得到了知已,当要离开她的时候,当然是不舍的,而且前途渺茫.内心是压抑的,所以特别悲伤。


师:说得真好、这在文学批评上有个术语.知人论世(板书)。要真正读懂作品.就要知人论世,要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




(投影柳永生平)

师:柳永仕途坎坷,他在最狂妄的年纪被折断了理想的翅膀,在京城再也待不下去了,不得不离开心上人。真诚爱护过他、给过他慰藉、关心过他的心上人也将和他天各一方。至情至痛才有了这千古佳作!


师:这种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加感人。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

(学生点评,再读展示)

师:这首词把男女离别的伤感写得这么凄楚与销魂,是不是这就是古代惜别诗歌的最高境界呢7

生:恐怕不是

师:同样是惜别诗,除了伤感型,还有豪迈型、谁知道豪迈

型的惜别诗词,


生: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师:对,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还有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不落儿女情长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英气逼人、气壮山河的慷慨壮志;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那么,我们阅读鉴赏惜别诗歌,喜欢伤感型的还是豪迈型的呢?





生:好像都喜欢。

生:伤感缠绵悱恻,体现柔美;豪迈豪爽潇洒,体现刚美。

生:都有欣赏价值.

师:说得好!如若我们写惜别诗文,是选择伤感,还是豪迈呢?





生:选择豪迈吧

师:一般下情况是这样因为伤感大多凄楚悲切,充满消沉情调;豪迈大多豁达开朗.充满积极倾向
自然应该选择后者。下课。

课后作业:根据《雨霖铃》词作内容与艺术手法,完成知图式表格中的填空、


主持人语





为什么要做课例评析?我们可以有很多答案,但基本的出发点,就是点出课例的外显特征和背后学理,让读者和听者从其然知其所以然


高中语文课《雨霖铃》课例评析_语文.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