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荀子《劝学篇》、张之洞《劝学篇》与日本福泽谕吉《劝学篇》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8 04:13:19

中国荀子《劝学篇》、张之洞《劝学篇》与日本福泽谕吉《劝学篇》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霞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5

        摘要:在亚洲教育思想史上,先后出现过三部《劝学篇》。这三部不同年代的巨著,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荀子在他的《劝学篇》中,强调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越数千年,近代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政治家张之洞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思考颇深,他在自己的《劝学篇》中表述中体西用的思想。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无独有偶,也发表了同名论著,对日本当时的教育乃至整个日本社会的变革,皆影响深远。

        关键词:荀子;张之洞;福泽谕吉;《劝学篇》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090-04

        一、古今中外《劝学篇》作者身世及作品问世背景

        战国时期赵国人荀况(BC313—BC238年),其所处的时代为前秦时期,封建社会已逐渐形成,荀况站在新兴阶级的立场,维护新兴的封建制度。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统一的要求。战国到了末年,社会发展历史已有进行总结的客观需要。在儒家经典传授方面,荀况的作用远大于孟子。孔子整理的六艺后来多经荀况流传后世,从学术发展史上看,荀况占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他不仅对教育目的及教育内容做了详细的论说,而且对学习过程与思想方法还做了一一说明。他不仅是先秦时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和社会实践对先秦前期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的发展,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批判地继承了孔子以来儒家的思想传统,又批判地吸取了道、法、墨各家学说,成为先秦时期囊括各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著《荀子》一书,开篇为劝学篇第一:荀子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人的贫富、贵贱、智愚等都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但是人不能被动地受环境影响,人的主观努力经过长期的学习和教育,可以使本性得到改善,学习是人的素质和命运的决定因素。荀子认为,是人才就应广泛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只有这样就会智慧明达,行动没有过错。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改造自己的缘故,要想提高自己,就必须依靠学习。

中国荀子《劝学篇》、张之洞《劝学篇》与日本福泽谕吉《劝学篇》的比较研究

相关推荐